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控的实践操作探析

时间:2022-09-05 06:04:39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控的实践操作探析

摘 要:应收账款业务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项经常性的经济业务,它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主体增强竞争力,招揽更多顾客、扩大销售面、提高市场的占有率等均有其积极的贡献,但它的存在,随时给企业带来财务危机,甚至让企业蒙受巨大损失的风险也是显然的,本文主要对企业应收账款所产生的风险及从微观层面如何防范和控制加以探索,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企业管理;应收账款;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27-01

一、应收账款的产生及对企业的影响

应收账款是企业对外销售产品或者提供劳务后,应向购货方或劳务接受者收取但尚未收回的款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信用关系的不断发展,各企业主体为增强竞争力,扩大销售,增加盈利水平,除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借助媒体扩大宣传外,赊销等商业信用或其他优惠种类招揽顾客、拓宽市场、增强其市场的占有率的方式也被广泛采用,于是应收账款业务也就成为企业的一种经常性的业务事项。然而,也正是如此,企业售后的资金收回期被延长,应得的收益和预投的成本都大量的体现在“应收未收”的账款上,企业资金回笼受阻,财务风险加大,自我运营成本及相关费用项目也陡然增加款项能否如期收回的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了蒙受损失的风险。

二、企业防控应收账款风险的措施探析

从经济表象上而言,能造成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因素无非有两类:一是宏观因素,如市场的无序竞争和政府对市场管理的弱化等诸因素;二是是微观管理因素,即企业对应收账款是否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及措施是否得力、合理等。从操作的可行性上来讲,由于宏观环境因素是企业无力影响和改变的,因此企业要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减少坏账损失的发生,主要应该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具体的操作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注重市场客户调查,审慎选择赊销对象

应收账款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顾客信用素质的好坏及资信程度的高低。企业应首先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加以调查了解。如:

(1)客户盈利能力的考察。客户的盈利能力是其偿付债务能力的基础,考察企业盈利能力最好的途径是调查其收益表及其附表。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可以通过所披露的财务信息来了解,而对于其他企业来讲,则只能根据该企业所处的行业、经营的历史和现状、企业职工福利待遇、生产设施和设备更新换代等情况从侧面进行间接了解和判断。

(2)客户偿债能力的考察。客户偿债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应收账款能否顺利回收。顾客流动资产数量越多、质量越好,其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就越强。其最好的反映资料无疑是该客户的最近期的资产负债表,但是,对一般无法得到其完整的财务报表的企业则只能“以一斑而窥全豹”了,如通过向与其相关联的企业了解该客户资金周转情况、债务偿还情况等内容,然后再加以判断分析。

(3)客户信用状况的考察。客户的信用状况是指客户的信誉、品质等,即其能否按期足额的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这也是影响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的重要因素。因此,赊销企业应建立经常性赊销客户档案并经常进行调查评估,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对客户的信誉度信息进行搜集分析,以确定是否对其赊销或者控制赊销金额数量。

(二)确立合理的企业信用政策

确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企业管理好应收账款的关键,也是防控其风险发生的主要环节之一。企业信用政策是由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款政策三部分构成。在正常情况下,撇开产品质量、价格要求之外,一个企业的信用政策越宽,就越有利于刺激其销售量的增长,但是信用标准和信用期限越宽,账款回收风险也就越大;信用标准越低,客户受惠面就越宽泛,出现拖欠甚至赖账拒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过长的信用期不仅会增加资金占用成本,而且将来收账费用也会越多,有一种“得不偿失”的嫌疑。

(三)切实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应收账款一旦发生之后,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日常管理,对于发生的应收账款应及时登记并定期编制应收账款余额清单并及时监管清理。到期后,对方确有财务困难、暂时无力付款的,应首先相互协商确定处理办法,避免形成呆账,对于一拖再拖的客户,除派员登门催收外,还可以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诉讼,依靠法律手段加以妥善解决。当然,催收账款必须在所发生相关费用与所减少坏账损失大于收账成本时,收款工作才是有效可行的。

(四)利用现有制度规定分散或消化风险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应收账款所形成的资产减值损失一般可以通过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来核销,企业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任选其一。

直接转销法是指在某项应收账款确实无法收回而发生资产减值时,确认减值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同时注销该笔应收账款的一种会计方法;而备抵法则是指按期根据应收账款请况先估计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提取坏账准备金,确认坏账损失时,以准备金抵补该损失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金额。相比之下,备抵法使销售收入和与之相关的坏账损失被记入同一会计期间较好的遵循了配比原则而且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按可实现净值计价,从而更真实地反映资产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避免了高估资产,比直接法核销资产减值损失较稳定,不至于引起各会计期间损益的较大波动,而且具有分散转销风险的特征,故在实践中企业多偏重采用。故而,企业要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防范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和消弱或者消化掉坏账损失的危害时,提取坏账准备金不失为一有效选择。

综上所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生存、事业要发展、效益要提升,就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就会有商业信用的存在,应收账款的存在及其所带来的风险也就在所难免,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从多渠道、多方面入手加以防范和控制,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浅析盈利预测信息在增长率测算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公允价值的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