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教学中要效益

时间:2022-09-05 06:02:36

从课堂教学中要效益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而有效教学从成果上看是高效益,即是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较多的得益。然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是一个长远常新的课题,我们只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预期的效果。

认真备课、用好教材资源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点。

备课是上课前研究和分析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进而写出教案的准备工作。教师只有备好课,上课才有十足的信心,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备课时教师要把教材信息熟读而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根据课标要求确定适度的教学目标,以便在教学时抓住重点、难点。此外,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对教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深入地挖掘教材内含的实质,思人所未思,见人所未见,选择新的角度与方法,得出新的结论和见解,并在备课时将其贯穿于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因此,上课前只有充分地研究教材和创造性地分析教材,才能使课堂教学保持崭新诱人的魅力,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了解学生情况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立足点。

学生的学习常常因人而异,教师必须全面综合各方面的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中,他们接受水平不一样,讲授同一的材,是很难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的。如果按统一的模式去要求他们,照顾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就只能按中等水平教学。这样作必将使两极分化情况更加严重,特别是水平较高的部分学生感到不满足,甚至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面对存在的这一要害问题,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该从大多数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因此,在使用教材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给予关心,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和B组题的作用,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学习才能。

目前,留守儿童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父母不在他们身边,缺少对学习的指导和督促,他们对数学不经常预习或根本没有预习的习惯的占很大比例,学生学习能力较弱,接受性学习仍然是大部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因此,只有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起点和判明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才能以学定教。

编选适当的练习题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关键。

学习数学是离不开演算数学习题的,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道理。我们都知道中学数学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切实学好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各种基本技能,并培养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要达到此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做适量的习题是基本的保证和必要的途径。因此,数学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的,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既然练习题在数学教学中有这样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好它的作用呢?其关键就在于要保证所编选的练习题的质量。因此,编选练习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每一题的选编都应有一定的目的,有的是针对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概念,有的是针对需要掌握的数学方法,有的是针对必需熟练的技能技巧,有的是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等等。这样,当学生演算后,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要确保练习题的质量,关键就是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题,要立足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的需要,否则只能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起相反作用。其次,编写的练习题要难易适当、数量相宜。

难易适当是确保可行性的关键。题目偏易,浪费了学生的精力,甚至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题目偏难、偏深,也不可取,这样的题目对基础差的学生望而却步。数量相宜也是确保练习可行性的重要条件。对于课堂教学,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既要传授新知识,又要通过一些练习题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若数量过少,则应用不全面,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若数量过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了,课堂效果不能明显体现。因此,练习题必需适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合作交流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途径

人们的广泛交往和合作已成为时展的迫切要求,交往、合作的能力已成为现代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应是我们课堂教学深入探讨的课题。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师生间组织合作学习。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变学习过程为师生间平等合作、平等交流的共同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不再充当权威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教学时用真诚的微笑、富有激励的语言调拨学生的学习激情,吸引学生潜心学习,尊重学习异见,宽容学生的学习困难,期待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和保护学生上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生间组织合作学习。我们知道,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是在合作探究中实现的,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要实现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就必须在课堂教学的交往合作中指导学生学会听、学会讲、学会动手操作。别人发言时,注意力集中,记住别人发言要点,不要随便插嘴。自己的意见和别人的意见一致时,可以点头以示让别人讲下去,没听清楚时,可请别人再作解释。若要表达自己的看法,讲之前要有所准备,讲得完整、简洁,表述要符合一定的逻辑思维结构。

因此,要开展和实现合作学习,就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创设宽松、平等的合作环境,让学生之间不断地交流与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使其乐意与其他个体合作。

总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变化的过程,只有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出发,总结经验、屏弃不足,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前进,将来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上一篇:以史为鉴,明得失 下一篇:探索基于CDIO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