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的温情美国

时间:2022-09-05 05:11:32

公交车上的温情美国

作者简介:马欣欣,女,1988年12月,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传播学专业12级研究生

有人说美国是残疾人的天堂,我一直认为这是过于夸张的说法。直至摄影家郭根生老师为我们展示并讲解了他在美国拍摄到的残疾人日常生活的照片,特别是在公共场所美国对残疾人的高度重视,让我觉得美国对残疾人的关怀真的是无微不至。

笔者从郭老师的美国旅行照片集锦中挑选了系列展现美国公交的照片,公交车是作为现代城市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方便市民的同时也从侧面展现了城市的发展程度甚至是其人文关怀度。

一、普通公交车的不平凡

郭先生有着作为艺术家的独到眼光,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寻到独特的美。

郭先生为我们讲述他在美国等公交时发生的小故事,公交车进站后,车门打开了但是人们并不是像国人那样蜂拥而入,而是不断向旁边躲闪,这时车门内自动伸出连接汽车与站台的一块铁板,然后司机从车上走下来,帮助一位残疾人将轮椅推上车,并将其固定好后,其他等待的人才开始陆续上车,这无疑给见惯挤公车的国人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老人也和残疾人从特殊门下车,普通人需要等待,按照先下后上的原则上车(见图1)。郭先生以其摄影师的敏感拍下这自然却极富震撼力的瞬间。作为一名摄影师,首先需要的是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一张好的图片关键是它有意义有角度有观点。就像图1如此普通的一幕在摄影师的镜头里却变得美不胜收。

图1这种巴士的特点是:车身较低,到站后司机只需按下按钮,开启了前门就会从底部自动伸出一块铁板搭靠在人行道上;另外把前门处原有两级的上下车阶梯改为斜坡式通道,使坐轮椅的残疾人很便利的直通车厢内。

如图所示,公交车进站,前门打开自动弹出搭板,普通人遵守前门上车后门下车的规则,但是为了保证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美国公车规定老年人可享有从前门下车的特权。众人需等老人下车之后才能上车,这时,上车的顺序也是有不成文的规定的:残疾人先上车,健全者后上车。郭先生的照片生动地呈现出美国最普通的公交车上这一不平凡的一幕。

郭先生在普通公交车中还有一张图片引起了我的关注,见图2

如图所示,这是一名年轻的小伙子正带着自己的导盲犬从公交车上下来,照片定格的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我。这是多么自立的年轻人,尽管眼睛看不见但是他有导盲犬,带着他的另一双眼睛,他能够畅通地外出,美国公交车允许这种导盲犬上车也是相当令人震惊的,至少在国内这种大型犬是不允许上车的。并且这一种普通公交车的车身本来很高的,但是进站后车身自动降低,如此,方便残疾车的搭板就是平稳地搭在人行路上而不是像图1所示那种有倾斜度的大搭板,对于盲人来讲,即使有导盲犬的带领,有倾斜的搭板也是存在安全隐患的,由此不得不说,美国公交车为照顾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尽量做到了至善至美,技术令人咂舌,人文关怀令人钦佩。

二、地铁中的人性化服务

城市地铁通常用作展示国家在经济、社会以及技术上高人一等的指标,大多数的城市地铁都是用来运载市内的乘客,而在很多场合下都会被当成城市交通的骨干。并且,城市地铁是许多都市用以解决交通堵塞问题的方法。

美国作为第一经济大国,国内地铁自然是四通八达。郭老师在美国乘坐地铁的过程中偶然拍摄到的一张照片很适合用在这篇文章中,见图3。

郭老师回忆,地铁中司机后面正对门口的靠窗区域便是残疾人的专用位置,设有两个可翻动的座椅,没有残疾轮椅车时,放下座椅供普通乘客使用;有残疾轮椅上车时,座椅翻起,车厢地板上有四个扣件,拉开保险拉伸环固定残疾轮椅车,然后从一旁工具箱中取出安全带帮残疾人系上,这样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就不用担心车辆刹车等带来的危险。

如图3所示,地铁司机只要发现有残疾人上车,就像做她的本职工作一样,自然而从容地将残疾车停放在专用位置,残疾人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如图中的残疾人正在打电话),安全问题会由司机亲自帮忙解决。图中女司机正在弯腰为残疾车固定拉环,直至将车子固定牢固之后,司机才会开车前行。

三、有轨电车的全方位现代化设计

美国的有轨电车与前面提及的普通公交车和地铁还是有区别的,由于这种车需要为旅行的人准备行李舱,这就使得车内地板远远高于公交车站台,车门入口处又多又窄的多层阶梯更增加了残疾人轮椅上下车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美国的有轨电车在车门旁的前排座椅处,辟出了占用两排座椅的空间来放置轮椅,在轮椅处的地板下,安装了供轮椅上下用的举升装置,并为此位置设置了一扇外开式专用车门。车门打开,残疾人轮椅凭借升举装置自由上下,不影响其他乘客在原有车门正常上下车。见图4

图4所示,竖构图的照片能够表达出紧迫感及张力,照片中出现一些垂直线条,将更能加强这种感觉。郭先生利用竖构图并且仰拍的方式清晰有序的记录有轨电车升举装置的运作,凸显了被摄对象。一张好的照片不一定得运用上多高超的拍摄技巧,有时候简单的构图是为更好的表现被拍摄者的情感流露,或者是为体现拍摄者的主观意志而服务的。图4中,郭先生很简单的拍摄,画面却因为司机专心地注视并等待着残疾人上车而抓人眼球。

图5进一步完整地展现了这种有轨电车的全方位服务,既满足了装运行李的需要,又通过现代化高科技使残疾人和健全者同时乘车成为可能。郭先生利用横向构图方式,使画面感自然、和谐。而且广角镜头的使用,使画面包含了前后两个车门,能够使正在上车的普通人和通过特殊门上车的残疾人,同时被记录下来,这很形象地说明了有轨电车的设计是全方位的、高科技的和现代化的。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独特的规律和原理,这是不能违背的,对于从事艺术创作活动的人,只有在他对所从事的那个艺术规律掌握的娴熟的时候,才能在创作实践纵横驰骋不“逾矩”,才能创作出有价值发人深思的作品。郭先生从事摄影艺术二十余年,有着深厚的摄影艺术功底和专业技能。他从多方面拍摄展现美国交通方面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图4图5运用连拍技术,记录有轨电车残疾人上车的情景。连续抓拍动作图片,将有轨电车升降装置的运作形象地记录下来。郭先生连拍了4张照片,记录残疾人是怎样搭乘有轨电车的,系列照片更加直观地为我们展示了美国区别于低底盘的公交车和地铁的有轨电车,利用先进的升举装置将残疾人轮椅慢慢抬升至车厢内。

四、结语

郭先生为我们讲述,美国对残疾人的关怀不仅仅体现在公交车上,残疾人还可以领到足以应付日常生活的补助金,而且公共场所如商店、政府、博物馆、餐馆、卫生间等等地方都有专用的残疾人通道和座位。残疾人的车牌照都是有专门标志的,商店最靠门边的停车位,就是留给他们的。美国一些城市的路边或停车场等地方,经常设有自动饮水机。这些饮水机设计得很人性化,不用杯子,一按开关,水柱向上喷成一条小弧线。最高的地方正常人一附身正好可以让水喷到嘴里,低一点的龙头是给孩子们用的,还有更低的快底到地面了,这是给宠物狗准备的。很多饮水机都是自动的,人一靠近就喷水,这是专门为残疾人考虑的。就连迪士尼乐园里的儿童小火车的每节车厢,都有残疾人上车的专用踏板。所有这些,方便到残疾人不用陪伴,自己一个人坐轮椅就可以旅行。

每一个国家都有弱势群体存在,残疾人则是弱中之弱,他们的生存状态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最实际的反映。到一个国家,首先不是看建筑有多么高大,场馆有多么奢华,而是看残疾人是不是随处可见,再看看他们脸上的表情,是安详还是焦虑,是快乐还是阴郁,就能对这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判断出个大概。(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上一篇:提高日语阅读能力的因素 下一篇: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民族民居开发与保护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