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时间:2022-05-11 10:00:49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摘 要:本文针对初级阶段的泰国中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问题进行记录和考察,从“词语选择”、“汉字书写和作业布置”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结合实例予以论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得出在对外汉语教学(本文是对泰)中不可忽视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对泰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词汇;汉字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要涉及一些文化因素,这包括语言文化因素和非语言文化因素两大方面。语言文化因素包括称呼语、招呼和告别用语、寒暄用语、禁忌话题、文化词语、语码转换等。非语言文化因素有身体姿势、手势、空间、复试、价值观、审美观、行为准则、生活方式、态度等。例如非语言文化因素中的“身体姿势”和“手势”,在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碰见教授者和学习者语言不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授者要讲述一个汉语词汇或者是一句话的含义时可使用肢体语言,而由于教授者和学习者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在使用肢体语言和手势的时候就要十分注意,避免引起文化误读和文化冲突。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参与者,我们不得不关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方面的问题,因为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密不可分。

本文将基于笔者在参与“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的任教期间,所遭遇的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问题,来探讨中泰文化方面的差异,以及由此差异带来的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的影响。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位于泰国东北部“黎府(Loei)”的一所名叫Santiwittayasan School的中学,所教授的对象是初一到高三的汉语基础为零基础的泰国中学生。初到泰国任教的时候,便遇到了很多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问题。有生活上的,也有工作上的,当然,在对泰汉语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也遇到了相应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问题。

一、词语的选择

就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语音与文化的关系最不密切,语法次之,而关系最为密切的、反映最直接的是词汇。跨文化交际成功的一个核心和先决条件是交流双方在聊流失使用的词语能准确表达自身意图,并避免因文化差异是对方造成误读,所以词语的选择很重要,即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等来选择适合教授的汉语词语。由于词语的意义包括词语的语言概念意义(即语言意义)和词语的文化内涵意义(即文化意义),因此在汉语词汇教学中应注意的是,我们无法避开文化意义而去单纯的教授概念意义,要知道词语的文化意义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倘若割离,学生纵使掌握了该目的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这些语言规则,拥有了一种内化了的语言能力,却依旧缺乏运用该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交际能力,为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才是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

陆俭明先生曾提到过:“在参考学习者各方面的因素(年龄,学习目标,汉语基础等)确定了词汇量以后,就得考虑具体该选用哪些词语来进行教学。一般情况下有以下三方面的标准:

一是使用频率高的词。

二是具有普遍功能的词语,也有人称之为通用词语。例如,问候、道歉、数量表达、时间日期表达、问价等方面的词汇,还有指称代词,表示一般动植物的名称、视频的名称、文化用品的名称等方面的词汇。这些词都具有普遍功能。

三是要适当收录一些学习者母语中具有特色的词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陆俭明)

我对以上观点是赞同的,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验证。一部分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有很实际的帮助。由于所任教的Santiwittayasan School位于泰国东北部Loei(黎府)的较偏远的山区,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没有汉语教材,更谈不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汉语教学,因此,所要教授的内容全靠教师自己选择,编订。因此在遵循以上三个原则的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任凭汉语教室根据自己的细化哦而随意挑选。具体说来,应根据教学对象的母语文化背景,教学对象的年龄层次,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教学对象的学习阶段,以及教学对象的兴趣点等方面来选择所要教授的词语。例如,拿所任教的Santiwittayasan School的教学对象来说,其母语文化背景为泰语文化,准确的说应为泰国东北部的泰语文化,这里的文化与老挝南部的文化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与泰国中部和南部文化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从这一点来看,这里的学习者所学的词语就要与泰国中部和南部的学习者所学的汉语词语有细微的差别。教学对象的兴趣点,则要根据具体的学习者的反馈来定夺。下面将举实例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说明。

(一)数字

在“数字”的教学中,基本没有筛选的问题,因为数量表达是具有普遍功能的词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之一。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数字的汉语认读,即看见阿拉伯数字要能准确度出它的中文发音,还要能准确的认读数字的汉语拼写,即看见数字的汉语书写形式要能认读。例如,“二十三”,学生要能知道它读作“èrshí sān”,并且能转写为阿拉伯数字“23”。

但需要指出的是,教学者要注意进行数字背后的文化的对比。在汉语中,数字并不单纯是表示数的符号,它背后还蕴藏着很多文化意义,这一点在泰语中也同样重要。因此,在“数字”这一主题的教学上的重难点之一就是数字背后的文化意义。例如,“5”这个数字,在中文中的发音是[u214],因此在网络用于中,“55555……”表示的是心情不好,哭泣的“呜呜呜……”而在泰语中却恰好相反。泰语中数字“5”的发音是[xA41],所以他们常用“55555……”来表示“哈哈哈哈哈”的意思。因此,这一点在对泰汉语教学中应当被指出,如果没有说明,就可能会造成文化误读甚至文化冲突。又如“6”这个数字,在汉语中表示“顺利、吉利”的意思,汉语中有“六六大顺”同时,中国人用手势表示“6”的时候,大多是将拇指和小指竖起,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弯曲来表示“6”,而这一手势在泰语文化中表示“牛”,而“牛”在泰语文化中表示“笨”的意思,是一个贬义词,因此在教“6”这个数字的时候,不宜用该手势来对着学生表示。此外在“数字”教学中,可依照“随机教学和点拨式”的教学原则1,例如,可以告诉学生,“9”在泰国是“进步”的意思,但在中国是极数,有“长久”之意;“8”在中国有“发”的谐音,取“发财”之意,等等。学生们对这些很感兴趣,记得也快。

(二)颜色与星期

在选择颜色词汇教授的时候,除了一些基本的颜色外,都可根据学生们的喜好,选择他们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颜色。但是针对泰国学生,有七种颜色是对泰汉语教学中必须要教授的,同时也要求学习者要掌握的,分别是黄色、粉红色、绿色、橙色、蓝色、紫色、红色。因为在泰国,一个星期的每一天都分别代表不同的颜色,星期一是黄色;星期二是粉红色;星期三是绿色;星期四是橙色;星期五是蓝色;星期六是紫色;星期日是红色。同时着装的颜色也要与这一天的颜色相同。

既然颜色与星期几有关,那么在操练“颜色”词的时候可以与“星期”相结合,可操练句型“今天星期X,我穿X色的衣服。”这样的操练,有利于学生在掌握颜色词汇的同时,巩固“星期“的表达。

(三)动物

世界上有很多种动物,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动物都纳入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来,所以关于动物的词汇也是要经过筛选之后再来教给学习者的。我认为选择一些学习者身边常见的,在汉语教学环境中常有的动物来教是比较有效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学习了这些词语之后,当他们看见该动物时能回忆并说出它的汉语名称,从而掌握该词语,这要好过交给他们“北极熊”“金钱豹”这些动物。针对泰国学生,所选的词语可以是“十二生肖”(泰国人信中国十二生肖的说法),也可以是当地环境中可遭遇的动物,例如蚂蚁、蝴蝶、蛇等,老师也可以指着墙上的动物说:“它叫‘壁虎’”。

在这之中,有一些文化意味很深的动物时不可忽略的,例如大象、熊猫和牛。大象在泰国人心中是吉祥的象征,而熊猫是中国的特有动物之一,这两个动物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牛”则是因为它在中泰文化中隐含的文化意义不同,在汉语中,“牛”有很好,很棒的意思,例如,“你真牛!”也有形容人的脾气很倔的意思,例如,“牛脾气”。而在泰语文化中,“牛”则表示“笨”“愚蠢”,如果在泰国对一个人说“牛”,并不是夸他很厉害,而是说他很笨,具有贬义色彩。因此“牛”这个动物在对泰汉语教学中应当教授给泰国学生,并讲明他所隐含的不同的文化意义。

二、汉字的书写和作业布置

在泰国,大多数人使用左手来写字,因此,对于母语为泰语的泰国学生来说,学习书写汉字是一件很难的事。由于汉字的书写顺序是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这会使他们很不适应,这样一来他们会采取回避的学习策略,有的把本子横过来“画”,有的干脆用上了尺子等等。对于这些情况,老师应及时的发现并予以纠正。在讲授汉字的时候,老师应强调并示范正确的书写顺序,在学习者联系书写的过程中,老师应给予起足够的练习书写的时间,并不停地巡视,可做单独的示范。同时,在适当的时候也不要吝啬“夸奖”,给他们以信心。

泰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中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两国的文化差异之一。他们不会向中国的学生一样,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老师讲课,他们的课堂氛围很活跃,有时可以用“乱”来形容。因此在对泰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在中国国内进行的汉语教学模式,除了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环节来进行操练以外,还要尽量利用好一切的课堂时间来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除了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复习新课外,还包括“作业”。在泰进行汉语教学,所有的作业最好在课堂上完成,因为即使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学生回家也是不会去完成的。在课堂上完成作业的操练,老师可以及时批改,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所学知识,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可利用和发挥泰国学生的专长,将手工、绘画等与汉语知识相结合,以辅助教学,巩固知识。例如,学习“我的家庭”时,可以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画出自己的家谱,并用中文标注出家庭成员的称谓;学习“人体部位”时,可画出人物,再标注身体各部件的称谓;学习动物时,可让学生做出自己喜欢的动物,也可以通过在文化课上所学的剪纸,剪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对外汉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怎么让一个从未学过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最快地学习和掌握汉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学语言也就是在学文化,教语言也同样是在教文化。所以,我们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一定要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这样才能帮助学习者进入角色,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习得汉语,并运用汉语进行交际。(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 陆俭明.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 吕必松.二十世纪对外汉语教学.二十世纪中国语言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上一篇:企业财务的柔性分析和管理策略 下一篇:对激发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