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食品质检机构的困境与发展思路

时间:2022-09-05 04:31:54

浅谈基层食品质检机构的困境与发展思路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违法活动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因此,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建设是当前质监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其“短板”――基层食品检验机构的建设乃是当务之急。下面,笔者就基层食品质检机构的现状作简单的分析,就如何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初步探讨。

县级食品质检机构的现状:从外部环境看,第一,受目前财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基层食品质检机构的公益性职能与市场化运作界定不清,机构定位模糊,影响了机构的长远发展;第二,部分机构受限于当地食品加工业不发达、食品企业对产品质量重视不够、市级检测机构抢占市场等因素,生存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从自身状态看,一是发展后劲不足,大多数机构业务量少、经济效益低下、创收能力有限,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优先考虑的是“保本”而非持续发展;二是检测能力薄弱,包括“检不了”(即检测项目不多、不全)、“检不快”(检测效率低下)和“检不准”;三是技术人才缺乏,高素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四是科研意识不够,很少参与标准制定、承担科研项目或进行调查研究;五是大型仪器设备资源闲置,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如何克服以上困难,笔者认为基层食品质检机构要看清形势,立足实际,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内外兼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明确定位、争取财政支持。基层食品质检机构是履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的技术保障与支撑,是社会公共安全技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公益性的第三方公正检验机构。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将机构建设和日常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编制各年度食品质量安全检验计划,力争纳入地方经济事业发展计划,争取有长期稳定的经费投入。

二是加强能力建设。从县级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从当地政府部门监管需要出发,从企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做好谋划和布局:第一,完善本区域政府质量安全监管所需的量大面广的常规性、便捷性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完善采样、样品前处理和常规检测能力等基础能力;第二,建设符合当地产业特色的常规检验检测能力;第三,提升对辖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出厂检验”和“关键检验”项目检验检测能力;第四,进一步提升快速检测和定性检测能力。

三是积极拓展业务。第一,将服务领域外延到食安委、工商、农业、海洋渔业等部门,及时掌握食品质量安全各主管部门的监管需求;第二,实时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动态和需求;第三,对企业、单位、学校的食堂以及餐饮公司等有食品安全检测需求的单位做好调查研究,发掘潜在机会。

四是增强服务功能。第一,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如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发展趋势类的研究课题,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第二,对企业实施技术帮扶,利用现有资源服务企业标准制定、新产品开发、生产流程分析、认证咨询、检验人员培训等方面;第三,大力开展公益性检测,广泛宣传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提高服务民生功能。

五是加强队伍建设。第一,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与教育,因人而异,制定适合实际的人才培育规划;第二,强化制度建设,做到用制度管人、程序管事,建立健全人员培训、考核及奖惩机制,建立有利于吸收、培养和使用优秀人才的新机制。第三,积极争取上级检测机构的指导和帮助,并加强与同级检测机构的交流和沟通。

上一篇: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探讨 下一篇: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