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家公路的排水规化设计

时间:2022-09-05 03:55:42

浅析国家公路的排水规化设计

摘要:在国家公路建设发展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和各方面的因素的制约,每逢暴雨季节,公路上就会出现严重积水的现象,特别是国家中心区的路网比较复杂的公路则更为明显,道路表面存在的积滞水严重的影响公路行车的安全和畅通。本文阐述了国家公路的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对国家公路的排水规化设计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国家 公路 排水 规化设计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进一步的加快,国家公路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国家公路建设发展的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和各方面的因素制约,每逢暴雨季节,公路上会出现严重的积水,特别是国家的中心区的路网比较复杂的公路更为明显,道路表面存在的积滞水严重影响公路行车安全和畅通。 因此,如何增强国家公路雨排水系统的规化设计、 施工与管理水平和质量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国家公路排水系统的重要性

国家公路的排水工程,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增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重要的前提。在中国,国家公路的排水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排水系统的科学合理与否,可反应出这个国家的经济情况、管理状况是否良好,如果设置不正确,容易导致很多的危害。第一是易引发安全上的隐患。公路的排水设备不好,公路的表面积水会导致车辆的行动力大幅度减小,进而使得车在行驶过程中,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第二,会导致对公路的损坏。公路长期的浸泡在积水里面,路基的强度将大大减小,从而损坏了路基。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道路表面的板材,会因为不堪重负会形成陷坑。严重时,还会形成断板。

二、路基排水规化设计

路基是公路的基础,其稳定性和强度对水敏感。 路基排水的任务,即要把路基范围内的土路基的湿度,降到一定的范围内,从而使得路基常年都处在干燥的状态,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及稳定性。

1.“干处理”潮湿或过湿路基

对于潮湿或者过湿状态的路基应进行处理后才能作为规化设计路基,处理方式如下:

(1)对不能进行碾压以及晾晒的过湿的路基,可以使用换填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如:抛石挤淤或者换填好土等方法。

(2)对含水程度一般多的潮湿性路基,可在施工前,在路基的两侧,挖出纵向的排水沟,然后每隔一段距离,挖些横向的排水沟,将路基里的水收集到排水沟内,并通过吸水泵将其排走,从而疏干路基。

2.地势较低处集中汇水区域的排水规化设计方法

立交低洼处的地下水的水位一般都较高,特别是在那些易形成盆地地形的区域,降雨时导致道路表面积水。 国家公路排水的规化设计中,要充分重视下立交处的公路路基排水的问题。

(1)当立交的附近,有低于立交最低的道路表面的排水管区时,采取直接排水的方式,这也是国家公路立交经常采取的方式。

(2)当受到条件的限制,不能够直接排水时,通过设置的排水泵站的方式,可以排除汇集在地势最低处地面水。

3.减小路基的地下水位的规化设计方法

要使得路基处于干燥的状态,可以减小路基的地下水位。在下穿式的立交处,一般道路表面较低,大部分的路基都位于地下水位的下方,特别是在南方地区雨较多的季节,路基如果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中,会导致路基变形、湿软、硬度减小,最后导致损坏。

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暗沟,渗沟,渗井

暗沟的设置方式是在沟底和中间填充粒径3~5cm的碎石或者鹅卵石,在粗粒碎石两侧和上部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层回填较细粒料、中粗砂等作为反滤层,逐层粒径比例大致要按照4∶1递减。从暗沟结构的特点分析,可以利用大小不同的颗粒材料,来对沟内进行分层,利用渗水材料的透水性能,将地下水汇集到沟内部并排除

渗沟,即采取渗透的方式将地下水汇聚到沟内。渗沟主要的功能是减小地下水位和拦截地下水。

渗井,可以将路基范围内的上层地下水,引到更深的含水层内,以减小上层地下水位,或者全部排水。

三、道路表面排水规化设计

沥青混凝土道路表面由于排水不畅,会产生沉陷和开裂甚至坑槽等问题,道路表面排水的主要任务,即要快速地把道路表面的雨和污水排走,以免导致道路表面积水,从而影响行车的安全。具体的方法有:

1.道路表面结构排水

由于少量的雨通过道路表面空隙,路肩和裂缝是由高水位地下水 截断的含水层渗入到道路表面结构内,导致道路表面基层的承载力大大下降,在动胀区域,隆冬的时候,水会引起道路表面结构的结构性损坏,因此,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将路基内部的水排到路基之外:

在公路各结构层施工时,每层要依照公路道路表面的纵横坡度来进行施工,使得每一层都能够形成一个排水的坡度,按时将各结构层水沿公路横坡排入公路两侧设置的盲沟或者排水的渠道内,再通过盲沟,将水排入井内 。在面层和基层之间,设置乳化沥青物制作的下封层,从而使得通过缝隙向下渗入的水分能够及时的沿着封层表面,向公路的两侧排走,使得公路基层保持干燥。

2.行车道排水规化设计

国家公路表面排水的方法有双坡排水以及单坡排水两种方法。 当车行道的宽度较宽时,为降低地表水在公路表面的径流时间并得以快速将水排除,通常采用双坡排水的方式,在公路两侧每隔不远设置雨口以收集道路表面的排水,并通过连接的支管,将收集的水排入埋设在道路表面下的主干管里面,最后排入保留水系或者河流中。非机动车道的排水方式即为单坡排水,这种设置的方式既有利于施工,又保证了道路表面的完整性。

3.人行道排水的规化设计

在公路的规化设计中,人行道的排水也是相当重要的,为了使得人行道上的路面水能够顺利的排除,人行道的横坡设置的坡度应该朝向行车道,这样雨水可以沿着横坡流入行车道的雨水口内 。若人行道较宽,而且该地的雨水较多时,可设置专门的雨水管道,以便在降雨量大时,能够迅速的排出路面积水。

4.绿化区域处的排水规化设计

绿化区域的规化设计是国家公路规化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公路一般都有15%~30%的红线宽度用作绿化区域,而且近几年来,各界都要求加强环保,使得公路绿化区域宽度越来越大。因此,绿化区域内的排水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渗入到绿化区域中的水分,一部分沿公路纵坡得以向下排走,然而,仍有很大一部分的水渗人到土中,同时国家公路中埋设了各种管道,这部分的水分会沿着各种管道,向路基深处渗透 。这种封闭水流,会在路基低凹处和构筑物台背等区域集中,导致路基的含水量增大,同时强度下降,年长日久,会使得路基受损 。对于碎石盲沟的排水系统布置方案,可参考下述方案:首先,在中间的绿化分隔带里面,填入30cm左右的黏土,并以一定的角度斜向分隔带中央,利用黏土所特有的弱透水性,阻止水渗入路基 同时引导雨水流向绿化分隔带中央,然后再在绿化分隔带的中央修筑碎石盲沟。盲沟的顶标高大致与路基顶标高保持一致,盲沟以两窨井中点为分水岭,以 2%的纵坡分向两边,这有利于水的流动,降低下渗的时间 。

国家公路的排水规化设计。是一个艰巨而且重要的工作,其对国家公路的使用寿命有着很大的影响。国家公路的排水规化设计,应考虑路基、道路表面结构,内部路表面的排水和立交排水,使其能构成一个综合而系统的排水工程,从而得以尽最大的可能增强公路的性能,并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同时,国家公路的排水规化设计,对国家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重要影响,工程师门必须严肃认真的对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提升工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作者简介:

徐知航(1990.12.08),男,广西柳州人,本科生,土木工程专业。

上一篇:县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探讨 下一篇:ECFA框架下桂台贸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