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化工用泵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5 02:25:24

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化工用泵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启发引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针对化工用泵实习课程的特点及技师学院学生实际,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障更好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任务驱动;化工用泵实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化工用泵是化工生产中应用广泛的动设备。作为设备维修工,对于化工用泵的检修与维护保养是一项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化工用泵一体化实习,学生掌握常见类型泵的结构、原理、拆装及检修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维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技师学院传统的化工用泵实习教学中,教师身为知识的讲授者,处于教学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往往重视知识技能的灌输,忽视学生学习过程及效果,从而造成“教师盲目教——学生被动学”的消极局面,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针对本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化工用泵实习的教学,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在强烈求知欲的激发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法的新型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解决问题、掌握新知技能,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化工用泵实习教学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把新知隐含在一个个化工用泵分解任务中,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学习,教师由“满堂灌输”转为“有效引导”,学生由“被动得学”变为“主动去学”,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学生很有成就感,于是整个实习教学生动呈现,顺利达到教学目的。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化工用泵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在化工用泵实习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旨在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工学结合、课岗结合”的教学理念。下面以“单级离心泵的拆卸”一课的教学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化工用泵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1.任务情景导入

带领学生到生产运行示范区(开车状态),描绘以下情景,让学生亲身体会:“假如目前正处于某化工厂生产区,你到现场进行该工段设备巡检,观察装置运行情况,并回答:这是什么设备?运行中有什么问题?如何处理?”学生观察讨论后,教师引导回答出是一台单级泵出现了故障,亟需检修,首先要拆卸。对于这台泵的拆卸就是本次课题的内容。这样,顺利导入了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拆卸的背景。

注释:运行中的是一套提前设置好故障的单级泵装置。(内部机封安装不良造成泄漏,同时叶轮螺母脱落造成杂音)

2.提出任务一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分组,2人一组,提出任务一:拆卸单级离心泵IS80-65-125,并发放任务卡(注明任务具体要求,简单概括为:能拆卸到取出轴承即可,同时记录下零部件),明确提出评价标准。

学生在得知本课题就是拆卸单级离心泵后,接收到明确任务,在延续课题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自主探究能力。

3.任务过程实施

根据分组情况,各组2名学生合作实施任务,一方面拆卸到取出轴承,另一方面记录零部件的名称材质作用,教师在此过程不作直接技术指导(但要保障学生操作安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主要作巡回观察、记录问题情况。

任务一是初级探究式任务,通过实施此任务,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自主探究式学习过程及方法。

4.任务汇报、评价及整改

教师组织各组就拆卸过程及知识点作汇报,并指派一组(在任务实施中问题出现较多的一组)作过程展示,在此过程师生共同观察、听取汇报后,围绕安全、知识、操作、素养四个方面以个评、组评、互评的方式展开学生自评,整理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之后由教师作总评,并就相关理论知识修正拓展讲解,并示范正确规范的操作过程,尤其要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回到工位,结合评价、落实整改,纠正错误的拆卸方法,进一步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通过汇报、评价及整改,学生明确在任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落实整改,初步达到本课题教学目标。

5.布置任务二

在任务一以小组为单位具体整改后,教师变革分配工位(每人一工位),布置任务二:拆卸单级离心泵IS50-32-125,发放任务卡,并告知评价标准,此任务的实施结果计为本课题的实习操作成绩。

任务二是任务一的拓展,要求学生独立正确拆卸,引导培养良好的工作素养,实施时间由任务一中的1.5学时压缩为1学时,并涉及填单领工具,记录知识归纳单。

6.任务实施考核

根据任务卡要求,学生独立实施任务后,教师及时完成任务考核,将成绩计为课题成绩,根据成绩,评出两名拆卸技术能手,并计入学生泵实习档案。

通过实施任务二,检验解决问题,进一步纠正错误操作,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及劳动素养,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更新构建、归纳、强化知识与技能。

7.总结反思

任务二实施后师生共同总结,进一步挖掘还存在哪些问题,进行当场修正,以确保真正达到教学目的,课后由学生书写任务总结报告,教师记录任务教学反思,从而反哺优化教学过程。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在化工用泵实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把好任务设计关

在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化工用泵实习教学时,要坚持三方统筹的原则,即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兼顾学生实情,设计明确、可行、循序渐进的任务。

2.突破角色转换关

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特征,因此师生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由传统教学法中的“主角演员”角色转换为“导演”角色,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而学生转换为主演角色,以突出其主体学习地位。

3.监督合作虚假关

任务驱动一般需要小组合作,目前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合作的虚假性,要么小组成员各自单干,小组形同虚设;要么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充当"救世主",帮助小组其他成员或其他组完成任务。教师应该重视加强这方面的监督,这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

4.消除负面影响关

在本课题中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更好实现教学目标。但同时要警惕任务驱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及时消除。当学生能较好地完成任务时,自然能获得一种成功和喜悦感,对以后的学习是有益的。但是对于没完成任务的学生,可能就会带来负面影响和心理压力。如果不认真对待这一点,势必影响任务驱动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应及时了解情况,给予必要的鼓励帮助、单独指导等更多关怀。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比较适合化工用泵一体化实习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引导,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实践、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进一步促成学生的合作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化工用泵一体化实习教学中的运用是比较成功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值得我们继续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钱晓菩、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9)

[2]姜振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职教通讯.2003.(7)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集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上一篇: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下一篇: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