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联动机制研究

时间:2022-09-05 01:34:06

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联动机制研究

[摘要]电子商务与物流业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联动机制,从产业联动的内在发展机理来分析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发展中的作用关系,以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系统论来分析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作用机制,以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业;联动机制;系统论

1引言

伴随“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多重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以B2B、B2C、C2C为主要经营模式的电子商务得以快速发展,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物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业,在支撑电子商务、降低流通成本、扩大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物流是电子商务交易配送及售后的重要环节,是联系消费者和电子商务服务过程的重要纽带,是向电子商务企业传递客户需求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融合的不断深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物流业带来巨大的业务需求量,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物流市场,同时高效快捷的物流又为电子商务提品配送服务,保障电子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相互促进作用和影响关系逐渐增强。但近年来物流业发展增速明显低于电子商务发展增速,市场空间逐渐减小,如何继续发挥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议题,通过研究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联动机制,从产业联动的内在发展机理来分析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发展中的作用关系,以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从当前发展背景看,研究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机制是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关于产业联动的研究逐渐兴起,在关联产业联动发展研究方面,樊敏(2010)基于产业运作与联动发展视角从优化外部环境、加快产业创新、促进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等方面提出中国城市群物流产业发展策略。王艳玲(2011)以浙江省为例构建区域物流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模型和区域物流协同发展路径,认为政府在构建物流市场体系和推动产业集群服务社会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曾群华(2011)提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与上海国航中心实施产业合作的发展路径,为推进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合作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随着电子商务在国家产业战略层面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电子商务与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研究也逐渐增多,但斌(2010)研究了电子商务与产业集群的作用机理,认为由产业集群所衍生出的聚集效应、信用优势、邻近效应、知识溢出能够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发展,而电子商务所形成的资源整合平台、营销平台、融资平台能够促进集群内的资源整合、提升集群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开发集群的融资能力,为产业集群升级提业支撑。李志君(2014)运用灰色关联模型研究了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的关联作用。危浪(2016)认为物流水平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两者协同关系逐渐增强。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进一步优化,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韦琦(2011)研究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演化路径,吴群(2013)和张玉莹(2015)分别研究了江西省和山东省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问题,丰富了产业联动发展理论的研究内容。

2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联动系统

系统科学认为,系统外部一切与之相关的因素所构成的集合,称之为环境,任何系统的产生、运行和演化,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对系统环境的分析是系统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联动系统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经济、政策、产业结构、基础支撑、信息技术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属性和状态的影响,同时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联动系统本身也会对系统的外部环境产生影响,与外部环境不断的进行着信息反馈和信息交换,来保证自身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尽管电子商务系统和物流业系统的协同关系较为明显,但因为系统的属性差异,在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换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从电子商务与物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看,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联动系统是由经济子系统、市场需求子系统、产业子系统和技术支撑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多层次要素的集合体,电子商务与物流系统的联动发展是各个子系统互动耦合的结果。为深入分析系统的联动机理,需要对系统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定性分析,来了解系统的内部结构特征。系统动力学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一门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是了解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联动机理的重要手段,同时定量分析服务于定性分析,所以本文在进行系统动力学建模前需要对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联动系统的实施环境和动力机制进行重点分析。

3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系统环境

3.1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电子商务与物流联动发展系统的重要外部环境之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给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支撑,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是推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已经突破20万亿元,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外和国内电子商务市场逐渐打开,伴随消费需求的拉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实现连续高增长,近几年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前五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1.3%,因为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完成都需要依靠物流提供配送和售后服务,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了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从经济环境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看,稳定增长的经济环境能够维持高增长的市场消费需求,通过消费需求刺激来改善产业结构中的突出问题,同时,稳定的经济环境能够保证国家合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保障对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稳定的经济环境还能够促进全球经济的良性发展,加强全球贸易合作,稳定全球经济环境。但是,随着国内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期,受国内经济大环境,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发展增速有所减缓,但依然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从图2中看到,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发展增速与GDP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2011年到2014年间,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增长速度都较高于GDP的增速,从2015年开始,物流业的增速较GDP的增速有所下降,开始呈现缓慢增长的发展趋势,进入产业增长稳定期。从上述内容看出,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有效带动物流业的发展,物流的快速发展也能为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提供基础产业支撑,同时两者发展受整体经济大环境的波动影响较大。

3.2市场需求环境

2016年,我国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接近4.5亿人,如图3所示,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购物客户端的快速渗透,电子商务市场消费需求逐渐扩大。从图3可看出,目前网购用户规模增速进一步缩小,由于用户规模市场容量的限制,后期网购用户规模增速还将进一步减缓,以往依靠消费者数量增量拉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模式将难以适应新的市场消费需求,只有通过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价值提升,才能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同时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者更加注重商品品质、品牌优势和物流服务水平,在电子商务平台的花费支出不断增长,在产品选择上更能体现出个性化、定制化的特点,促进多种细分领域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电子商务交易,主要得益于电子商务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成熟,吸引生产商将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拓展到互联网平台,在技术产业链层面,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发展为规模化的电商交易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用户在互联网终端上也能体验到更多的商品信息服务,随着市场消费环境的改善,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市场需求和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3.3产业环境

随着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在市场上下游产业链的快速延伸,产业协同作用不断增强,产业间形成的聚能效应影响着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信息技术服务商、金融支付等行业的发展,良好的产业环境是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产业间的相互作用又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近几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和营改增等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发展,以国家重大战略举措释放的政策红利为先导,以电子商务发展为契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商务发展营造有利环境。目前,由于电子商务和物流企业的规模化效应,大型电商企业和物流业已经形成了稳健的产业生态系统,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大型企业利用其在产业生态系统内的强大渗透力,左右行业标准和产业规则的制定,这种情况下,如果任由市场来进行调控,势必会增强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自身的系统性风险。所以政府部门在助力电子商务和物流业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建设,规范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行业发展和市场秩序,才会形成良好的产业市场环境,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4技术支撑环境

技术支撑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电子商务产业,对科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在电子商务运行平台和物流供应链上的应用不断升级。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电子商务和物流联动系统的线上线下数据闭环,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流通和交换,大幅提升企业间和企业内的运营效率。在电子商务领域,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获取用户消费数据等用户信息,通过数据集成和信息处理,对目标客户消费细分市场进行划分,全面了解用户消费需求偏好,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推送。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有效结合,能够对用户消费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将用户信息转化为电子商务企业所需的重要战略决策,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筛选出高价值消费的目标客户,实现精准化、定制化营销。在物流领域,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普遍得到广泛的应用,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了物流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的信息交换速度,进一步优化了物流运作流程,同时满足客户和供应商的快速响应需求,数据化的物流管理平台能够实现智能仓储及高效配送,及时为供应商和消费者提供物流反馈信息,提高客户满意度,大数据等技术在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中的主要作用过程如图4所示。图4大数据等技术在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中的应用从图4可看出,信息技术促进了电子商务与物流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效融合,其中消费者是市场需求主体,是产品和服务的接受者,在产业联动中起重要作用。

4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内部驱动机制

4.1创新驱动

随着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融合趋势更加明显,运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创新要素集聚,推动企业内部升级创新,提升产业联动水平。从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演化阶段来看,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实现了从产业关联度低到高的转变,这也是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适应市场环境的发展结果。目前,随着电子商务与物流业逐渐进入成熟发展期,产业发展增速趋于稳定,电商和物流企业为保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大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创新驱动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创新升级,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来优化企业内部的人员架构和管理方式,减少组织运营成本和人才成本,有效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联系和企业间的战略合作。目前,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线上购物体验逐渐向购物消费场景化模式转变,通过虚拟现实等用户体验新方式来提升用户购物体验,有效促进电商平台消费需求升级。物流企业实施创新战略能够提升仓储管理水平、配送效率及物流服务质量水平,从而吸引更多的电商企业来拓展物流市场,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的信息联系,促进物流业智能化、专业化发展。

4.2消费升级

由于目前电商移动端功能和移动支付安全体系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在移动端市场的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社交的兴起,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通过渠道下沉来延伸营销和增值服务,结合社交等渠道拓展客户资源,加强客户引流,来促进消费者规模的快速增长,提升电子商务市场消费人群数量。同时,随着用户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物流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物流企业加强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利用电子商务在用户和流量上的优势,来把握用户购买意愿、产品需求偏好、消费行为特征等用户购买行为,有针对性的完善物流服务的售后环节,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同时也为电子商务企业及时更新产品、进入细分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信息。如近年来,受国外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口碑的影响,消费者对国外产品的需求激增,体现出强烈的购买意愿,各大电商紧抓机遇积极布局跨境电商业务,物流企业也在加强跨境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产品需求,所以,消费升级也是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内部驱动因素。

5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联动系统的社会经济属性入手,分析两业联动系统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环境、产业环境、技术支撑环境,并进一步分析了联动系统内部驱动机制。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与环境之间进行着信息、物质及能量的交换,系统在与环境交互过程中,又保持自适应性,根据环境的变化来不断调整自身系统的动态稳定性。从产业联动系统架构可看出,电子商务主体与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环境、产业环境、技术支撑环境进行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交换。在与经济环境交互过程中,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增长能够拉动GDP增长,促进经济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为电子商务与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在与市场需求环境交互过程中,电子商务与物流业提升产业联动发展水平,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消费者口碑需求,扩大市场需求范围,同时,市场需求的扩大又为电子商务与物流业提供了客户资源,实现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在与产业环境交互过程中,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能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相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环境,反过来,产业环境的优化又能推动系统内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在技术支撑环境交互过程中,为满足电子商务与物流业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需要持续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反过来,技术水平的提升,又能促进产业生产运营成本的降低,提高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樊敏.中国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基于产业运作及联动发展视角[J].软科学,2010,24(5):11-16.

[2]曾群华,徐长乐,胡玲玲.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合作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联动发展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4):5-7.

[3]王艳玲.区域物流整合与产业集聚联动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5(11):78-87.

[4]但斌,胡军,邵汉华,等.电子商务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理研究[J].情报杂志,2010,29(6):199-202.

[5]李志君.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电子商务与快递业产业关联分析[J].特区经济,2014(5):88-91.

[6]危浪,桂学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仿真研究及对策建议[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6,27(3):52-60.

[7]韦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关系演化与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184(1):115-119.

[8]吴群.江西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3(6):79-82.

[9]张玉莹.山东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作者:曹炳汝 汪逸群 单位:江南大学商学院

上一篇:电子商务中ERP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电子政务信息化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