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信用担保行业资信评级做法

时间:2022-09-04 10:16:06

山西信用担保行业资信评级做法

山西省专业信用担保行业资信评级工作,由山西信用与担保协会具体组织实施。从2002年至今,共对近百户/次信用担保机构和600户申保拟保在保企业进行了专业信用评价。

基本做法是:

(一)协会倡导

山西信用与担保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是以全省信用担保机构为主体,吸纳资(信)产评估、金融机构等社会中介及其他相关机构参加,自愿发起组建的非营利性自律组织,成立于2001年10月。其宗旨和主要任务是,以自身信用为基础,以提升山西企业信用为使命;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逐步规范担保业务活动,组织开展行业行为自律;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维护担保机构的合法权益;以会员资信管理为核心,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不断提升会员信用。

协会把信用自律管理工作作为行业组织的一大工作任务来推进。

一是根据原国家经贸委等10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经贸中小企〔2001〕368号),在协会《章程》中即设计了会员资信评定与管理职能,吸纳的会员包括专业资信评估中介服务机构,为资信评估机构开展资信评估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当时全省12户正式运营的担保机构联合签署了《山西专业信用担保业自律公约(试行)》,形成全国第一个地方担保行业的自律制度;三是以省担保公司为龙头,联合四户专业信用担保机构和一户全国性专业资信评估机构共同组建了山西第一户专业资信中介服务机构――山西信保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国内首先把专业资信评估机制引入专业信用担保领域,并在当年对5户拟保企业尝试进行了资信评级和信息公告。这一工作得到了原国家经贸委的赞同与肯定,为以后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担保机构资信评级探索了路子。

(二)政府推动

政府推动、制定政策、创造环境是开展资信评级的必要条件。

政府推动主要体现在:一是协调关系。资信评级工作在我国开展已有10余年历史,但其性质和作用尚未被社会各界所广泛认识。在省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地方专业资信评估机构才得以顺利注册登记。二是认定资格。山西省推动企业发展领导组和省中小企业局等政府有关部门,分别在担保机构资信评级、申保中小企业资信评级方面,对省评级机构的资质进行了认定。三是出台政策。省财政厅要求各地财政部门依据评级结果,加强对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对资信等级高的机构,在资本金扩充和风险准备金拨补方面予以优先安排;省中小企业局要求各级中小企业局对信用状况良好的担保机构加大扶持力度。对不规范、等级低或不参加评级的,不得推荐享受财税优惠和评先评优等扶持,并加大监督制约力度。协会也从配合政府管理的目的出发,根据评级结果实施分类指导和自律管理。四是经费支持。2003年,省财政厅对协会组织的担保机构资信评级工作专项给予15万元的费用资助。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把山西确定为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五个试点之一,在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对山西省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资信评级工作给予部分补助。五是信息。

2002年以来,对于资信评级结果在A级以上的担保机构名单,均在《山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刊登,使山西信用与担保协会成为全国率先行业信用状况的自律组织。同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有关要求,太原市经委和山西省中小企业局先后委托协会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中心。协会还投资开发了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将其担保机构信用信息征集和评价的结果全部录入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工整合相关信用信息资源,对行业提供查询服务等核实业务。

(三)市场化运作

一是协会通过行业各种会议和培训、各种刊物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不断提高各机构特别是会员担保机构的思想认识,努力培育资信评级的市场需求;二是协会列出政策性担保机构、享受三年营业税减免优惠担保机构以及申请房地产反担保抵押登记有评级需求的担保机构名单,典型引路、循序渐进地开展资信评级工作;三是协会要求承担资信评级任务的专业化机构,提前制定并在实践中完善一整套适合担保机构高风险运作特点的评价体系,列出需各受评机构填写的评级资料清单;按评级行业规范对申报资料、管理制度、财务资料、相关合同等进行实地核实,对相关方面(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贷款银行、主要交易对方等)进行走访座谈,对核实的信息情况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和会议定级,就评价观点向受评机构反馈和征求意见,最终出具一个全面深入、公正科学的综合评价报告;四是监督评级机构严格自觉执行行业纪律,要求其做到不吃请、不收礼,做到独立客观评审。对受评机构的无理要求,必须做到坚持原则、诚信为本,对行业、政府和社会各界负责;五是在收费问题上,本着服务为主、兼顾成本、培育需求的目的,少收费或不收费地开展工作。

经过3年多的努力,山西担保行业的资信评级需求培育起来,评级机构逐步渡过艰难的创业期。

(山西信用与担保协会供稿)

上一篇:交通、铁路、民航、邮政改革重点 下一篇:试论价值链分析在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