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杂技的民族性创作道路

时间:2022-09-04 09:58:06

探索中国杂技的民族性创作道路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艺术形式的大量涌入,杂技置身于世界一体的艺术环境中,西方杂技表演,特别是西方大型杂技剧目的创编思维和表现形式对中国杂技的渗透和影响是全方位的。对于中国杂技创作来说,在这样的世界格局中发扬中国杂技,需要对中国传统杂技的艺术特色具有足够认知,在创意和肢体上强调中国杂技的独创性,从创作上寻找和探索中国杂技的民族性。

关键词:杂技艺术;杂技创作;民族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艺术形式的大量涌入,其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杂技艺术领域,由于中外杂技在作品传播和人T流动方面较其他表演艺术更为紧密,置身于世界一体的杂技环境中,西方杂技表演,特别是西方大型杂技剧目的创编思维和表现形式对中国杂技的渗透和影响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太阳马戏团,其创新精神和市场思路对近十年中国杂技艺术团体的创作和演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作品也是我们广泛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在这样的世界格局中发扬中国杂技,需要对中国传统杂技的艺术特色具有足够认知,在创意和肢体上强调中国杂技的独创性,从创作上寻找和探索中国杂技的民族性。

中西方杂技有各自的传统项目和节目优势,目前中国杂技节目存在许多对西方杂技的模仿创作,中国特色并不突出。我们应该看到,西方表演无论是肢体表现还是情感传递都有许多偏离中国文化和欣赏习惯的地方。西方一些杂技虽然技巧不如我们,但作品结构完整,表现方式非常大胆直接。而中国艺术作品往往强调层次感和细腻性,整体倾向于一种娓娓道来的叙述。因此,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立足于当代杂技创作,就需要编导不仅要在作品中表现个人意图和个人追求,还要重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和情感色彩。

我们对西方作品的模仿,往往是因为其作品蕴含的内在力量与我们大不相同,所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多是新颖的编排形式、肢体的极限和一些反常规的大胆突破,而我们对作品真正的内在情感则很难理解得透彻明白。因此我们对西方作品的学习、模仿大多停留在形式表面,在思想内涵上总有些矫揉造作。许多作品忽视了民族性的挖掘,不能很好表达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的细腻,不足以真实反映民族文化的情感审美需求。在当代杂技创作,特别是杂技剧创作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以人物为前提的动作创编中,很容易忽视一些心理感受语汇,不能真实地表现创编者的意图,更难以提炼出民族性的情感内核。

当我们真正着手创作一部具有中国属性的作品时,我们会发现,难点并非如何借鉴融汇西方手段的外在问题,而是如何深入中国文化根部,把握民族情感的真实性。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则广泛存在于数千年绵延不断的民间舞蹈、戏曲和杂技表演中,许多内容都直接、间接与劳动相关,如表现狩猎生活、模拟生产的动作等 ,并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丰富而变化发展。其中流传至今的“活化石”当属少数民族地区的舞蹈艺术,它们如实反映本民族内心情感、表现人性的真实,与劳动群众息息相关,是最基本的舞蹈艺术形态,是一切表演性艺术创作的基础。

在对西方创作的跟风模仿中,我们应该更多吃透这些植根本土、植根民族的动态文化标本。这些特殊的文化情感和艺术体态有些容易被理解,还有很多却难于被本民族和地域外的人们所理解,但这正是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也是我们创作中经常被忽视掉的民族“真实”。杂技创作存在技巧单一、样式西化的问题,同类技巧杂技节目极其相似,许多作品仅仅是舞美包装不同,其语汇却没有变化。这是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对于创作者来说,内心情感的深浅造就了语汇的不同。大量相似的作品说明我们的杂技创作缺少独特视角的文化捕捉,缺少个体情感的真实体验。

民族性会带来一种直观的动感,它朴实、真诚,其顽强的生命力直指人的灵魂。如战士杂技团的《柔术转毯――中国新娘》,其作品、题材是具有民族性与时代特点的,技巧中体现的人物生动、松弛、舒展,并巧妙地将道具手绢与软功结合塑造出中国特点的人物形象。在接近生活的身体动态形象中,杂技技巧与民族生活动作相结合,形成了作品的艺术真实。强调中国特色个体生命充满个性的言说,及其对生命状态的积极思考。如此从民族性出发去寻找创作动机,是挖掘民族文化底蕴的一例,是对民族之上的人与社会关系的关注,也是未来中国杂技创作的一个方向。

杂技创作更需要的是具有民族性的创新精神。创作的障碍,有时在于内心体验难以找到与之相契合的客观对应形式。我们应该尝试把中国大地上的多民族艺术结合到杂技创作中,对于各项目技巧进行加工,为它们注入民族情感的血液。开阔创作思维的同时也拓宽了艺术创作空间,创作冲动会因这种民族的血肉情感而更加完整。其别需要注意的,是对真实的细化,它不仅真实的透漏出某种松弛状态,还真实的代表民族的个性。因此,挖掘隐藏最深的民族文化的最原始状态,寻找原创肢体语言真实的状态以及对社会民族的深度关切,并将其养成一种创作习惯尤为重要。

中国杂技不会因西方的冲击而变得无新意,反而要向更多人证明作品的思想、情感文化、中国杂技会真实存在与本民族之中,并融合民族文化最原始的民族状态使自己更完整。作为一名编导,我相信中国杂技的发展会趋向于本土文化融合,并深入世界艺术格局中传承、发扬。

上一篇:我们成不了优秀的别人,却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下一篇:高校“订单班”引领就业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