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9-04 09:50:51

浅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尉氏县农作物秸秆现状、秸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途经。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S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029

1 农作物秸秆现状及其利用现状

尉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耕地面积8.746万hm2,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农业气候区,土壤以潮土和风砂土为主,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农作物秸秆资源潜力巨大。据尉氏县2015年统计资料,2015年年产农作物秸秆(含秧蔓)147多万t。其中小麦秸秆55万t、玉米秸秆60万t、大豆秸秆10万t、油料作物秸秆9万t,棉花秸秆5万t,红薯秧5万t,其他秧秆3万t。秸秆机械粉碎还田65万t,用于牲畜饲料约4万t,堆沤农家肥10万t,青贮秸秆2万吨,用于生活燃料约3万t; 废弃大约63万t。

据统计,小麦秸秆肥料化利用主要以高留茬还田和秸秆盖田2种形式,尉氏县小麦秸秆肥料化利用占小麦播种面积50%。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用做肥料占总播种面积65%。花生秸秆、大豆秸秆、红薯秧肥料化利用方式是过腹还田,占播种面积10%。尉氏县大力推进秸秆养畜工程。使秸秆饲料化利用工作取得实实在在地效果。2015年就地消化0.2万hm2小麦秸秆、0.53万hm2玉米秸秆,增加经济收入1200余万元。尉氏县秸秆饲料化利用总量7.5万t,其中青贮5万t,黄贮1万t,饲料化1.5万t,秸秆饲料转化率达到4.1%。目前尉氏县利用秸秆作为基料栽培的食用菌品种有平菇、黑木耳等,栽培技术成熟,潜力很大。年投料量7800t,产量11700t,产值2340万元。全县食用菌种植户1250户,产品营销人员200多人,以尉氏县长远食用菌培植专业合作社为主,带动全县17个乡镇发展食用菌种植。

2 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大型秸秆还田机械数量偏少

由于大型秸秆还田机械数量偏少,造成秸秆还田粉碎质量不高,覆压不深,腐熟不彻底,降低下茬耕种质量,造成下茬作物缺苗断垄、黄苗、死苗,甚至有些地块还需人工二次收集处理,投入的成本较高,影响群众秸秆还田积极性。

2.2 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群众对秸秆利用新技术存疑问,对于投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有疑虑。食用菌产业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应有的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食用菌大户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不强,急需龙头企业的强力牵引。

2.3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扶持政策不完善

从目前看,各级政府只重视秸秆禁烧工作,没有从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源头上下功夫,缺乏有效的政府扶持机制,没有像种粮补贴一样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成本高,操作困难。

3 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

3.1 推广秸秆直接粉碎还田

实践表明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之一。按照农作物栽培要求,采取少耕或免耕播种方法,利用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保护土壤,可以有效保护土壤耕层生态系统,有效培肥地力。夏季:以小麦秸秆还田为主,采用小麦全秸秆覆盖地免耕播种机清除小麦秸秆和根茬,技术路线:将待播区内地表上的秸秆捡拾粉碎,推送提升后向后端抛撒;趁秸秆未落下的空档时间,完成破茬破土、苗床整理,并在地表无秸秆的洁区施肥播种;随后粉碎后秸秆再均匀覆盖于播后地表,整个施肥、播种、覆土作业在无秸秆影响、“洁净”的区域内完成。秋季:以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为主,其技术路线为:第1步是玉米收获后,趁秸秆水分足时立即用秸秆粉碎机械将玉米秸秆粉碎,长度要求小于10cm,且越碎越好,使其均匀覆盖地表。第2步旋耕,把玉米根茬全部打碎,与土壤充分混均,加快秸秆腐烂速度。

3.2 建设秸秆收储体系

通过政府引导,组建一支专业的经纪人队伍,为农民与秸秆利用企业搭起桥梁,建立秸秆收购销售畅通的渠道,建立健全秸秆收储体系建设,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秸秆禁烧工作由“要我不烧”转变为“我不要烧”。通过秸秆运输服务队把秸秆收储到养殖企业和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中去,即减少了环境污染,又促进了养殖业及企业的发展,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一举多得。

3.3 大力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

随着尉氏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将拉动秸秆型饲草料需求迅速增长。秸秆饲料化将秸秆进行青贮、氨化、粉碎后饲养牲畜,实现过腹还田,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3.4 大力推广秸秆基料化利用

秸秆富含食用菌所必需的糖分、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一般秸秆粉碎后可占食用菌栽培料的80%左右。农作物秸秆可用于袋料栽培食用菌。把秸秆晾干后利用机械粉碎成小段并碾碎,再和其它原料混合,以此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可替代1/2以上的木屑,生产食用菌。

上一篇: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营销理论下的精品酒店室内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