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个性化作文的指导

时间:2022-09-04 09:11:56

浅谈学生个性化作文的指导

【摘 要】 对学生个性化作文的指导,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是写作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欣赏他人、相信自我、积极向上品格的培养。只有在作文教学中处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倡并尊重个性的认识和原始表达,学生的习作才能真正体现个性。

【关 键 词】 作文;个性化;素材;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要“写自己想写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一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二学段);“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第三学段)。这些都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即对“人本”价值的提升和对作文人文精神的弘扬。因此,个性化习作应该是指一种宽泛意义上的个性化,即能正视自我,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能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话和喜欢的表达方式展示内心的真心话、真感情、真体验和真感受的习作。在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时,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产生写作的需要,使学生感觉到写作文不是件苦差事,而是生活的需要,自我表达的需要。因此,每次作文我都特别注意氛围的营造,或谈话激趣,或创设情境,或亲身体验,或组织交往,使学生渴望与人交流,有话要写,有理要说,有情要抒。如在指导学生写《二十年后的今天》这个题目时,我故布疑局:“今年是2013年,请问各位同学,你多大年龄了?”学生开始交头接耳,露出不解之色。接着,我再设悬念:“在你的年龄上再加上二十岁,你多大了?”学生兴致盎然。最后,我摊开底牌:“二十年弹指即过,请大家畅想,二十年以后,你们都长成大人了。那时候,你们会是什么样子呢?学校、家乡、中国和世界又会变得怎样?如果二十年后,你们再相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境呢?”如此这般,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从而为写作建立了良好的氛围。

二、挖掘资源,培养创新能力

要想使学生形成鲜明的个性化语言,首先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积淀语感,让孩子们在广泛阅读适于他们心理特征、文学性强的课文,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这对于他们作文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坚持课内外练笔,在模仿中求得创新;其次,注重一句多式,同中求异,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言描述同一事物,同一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认识,从而避免概念化的思维表达方式。通过个性化语言的学习,可促使学生的语言丰富多彩,思维活跃而通达。此外,课文中还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小学生个性化作文的资源。

三、拓宽层面,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怕写作文以及作文中常常出现“假”“空”“抄”“改”的现象,其最突出的原因就是觉得没东西可写。为此,我通过开展各种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

作文是学生经验的再现,是学生积累的展示,是学生生活的描摹,是学生思想的表达。没有语言积累,没有生活经验,没有心灵感悟,是无法写出有个性、有真情的文章来的。为此,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加强阅读、增加积累、夯实功底。我常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如结合“我读书,我快乐”的课外阅读主题,让孩子做名言书签、集剪报、写感言等;“拔河比赛”“寻找春天”“端午包粽子”“消防演练”等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各自不同的看法和亲身体验、感受,真正激发起他们的写作欲望,为学生开创了一个新的写作空间。有了不同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学生学会了观察、感悟、思考,作文时自然就能体现出个性。

四、成果展示,体验写作的快乐

1. 朗读优秀的习作。老师们要善于抓住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朗读发挥,而这朗读本身也就蕴含了老师对学生习作的理解与肯定。这样做既发挥了导向作用,又起到了鼓励、促进与创设情境的作用。

2. 鼓励学生投稿与参赛。当学生的习作逐步趋于成熟之时,我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征文比赛,如《闽西日报》的《生活周刊》举行“‘天翼杯’校园生活”写作大赛,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积极投稿,班里范准同学的《面对困难和灾难》获得了一等奖。无论成功与否,那终归是一种锻炼。而这种锻炼还会不时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学生也从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更积极地动笔。

3. 汇编班级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后发给学生。每学期,我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汇编成集,再配上学生自己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加上家长或老师写的序言,打印好后,学生人手一册。

对学生个性化作文的指导,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是写作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欣赏他人、相信自我、积极向上品格的培养。只有在作文教学中处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倡并尊重个性的认识和原始表达,学生的习作才能真正体现个性。■

【参考文献】

[1] 韩金绶. 新课程个性化作文与指导[M]. 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

[2] 商德远. 个性化课堂教学艺术 小学语文[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王英. 浅谈小学语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J].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1).

上一篇:让化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下一篇:设计“半成品”,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