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6S可视化管理在企业水利建筑灌浆工程中的运营方法

时间:2022-09-04 08:33:35

浅谈6S可视化管理在企业水利建筑灌浆工程中的运营方法

摘 要:6S可视化管理作为一项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国际上大型知名企业推行已经很长时间,对生产、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及企业文化建设都有较大推动作用。水电七局在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基础处理工程中率先引进6S可视化管理理念,按样板先行、以点带面的推行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得到了建设各方的好评。本文主要从6S管理、推行、实施及实施中的误区进行阐述,论述6S在水利建筑灌浆工程中的运营方法。

关键词:6S可视化管理 水利施工企业 安全 计划 评价

水利施工企业作为建筑施工行业,具有以下鲜明特征:①施工工地多位于偏僻山区,作业条件艰苦,且施工季节性强,工期紧;②现场作业人员多为临时聘用的农民工,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人员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大;③施工现场设备及材料较多,场地相对狭小,加之施工场地变化频繁,现场管理困难,安全隐患较多。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消除施工安全隐患,提高广大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真正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高效施工。

我公司从2010年开始,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6S可视化管理,大力推行6S现场管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建立起一整套适合水利水电基础处理特点的6S管理体系,特别是在灌浆工程中的运用。运行一年多来,施工现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材料堆放更整齐了,设备管理更规范了,文明施工更好了、安全施工的意识更强了,施工质量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等,总之,6S活动已经在施工现场初见成效了。

1.6S现场管理基本理论

6S是在5S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Safety)而形成的。5S起源于日本,是日本企业针对生产现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是指在生产现场对4M1E(Man:人员、Machine:设备、Material:材料、Method:方法、Environment: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它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等五项内容,因其日语中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故简称为5S。1955年,日本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整顿,终于整理整顿”。当时只推行了前两个S,其目的仅为确保作业空间的合理利用与生产上的安全。后因生产和品质控制的需要而又逐步提出了5S(也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6S(在5S的基础上加上Safety:安全),从而使应用空间及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

6S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能得到的效果,可分别从下面的表1、图1及图2中简单了解。

2.灌浆施工现场6S管理方法的推行与建立

众所周知,建筑行业基础处理施工现场杂乱无章,尤其是灌浆工程,特别是洞室内灌浆工程更是如此,以其施工场地狭小、管线路多、施工污水及水泥浆液漫流等为显著特点,似乎脏、乱、差现象已经成为基础处理固有特征,人们习以为常。殊不知,在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基础处理工程标段中,水电七局基础处理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理念——6S可视化管理,经过“3天1层楼”36小时速效打造了6个可视化样板区,再以点带面的推行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推行,水电七局基础处理工程项目部成为水电行业施工及后勤管理标杆,标志性工程,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灌浆工程的认识,得到了水电行业各大单位——水电投资方、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及施工单位的高度赞许。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6S管理虽然能够改善施工现场作业环境,但要保持其成果却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因此需要有效的方法来推行6S管理活动,必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根据项目部推行6S可视化管理的经验,在灌浆工程中推行和建立6S可视化管理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灌浆工程特点,成立强有力的6S推进组织,明确推进目标

与其它理念推行一样,需要成立一个以最高领导者为推进第一责任人的推进组织是保证6S有效实施的基础,由于水利建筑灌浆工程人员素质及施工环境都较其它企业或单位都有明显的差距,在灌浆工程项目部推行6S可视化管理更应建立强有力的推进组织,才能保证组织的正常行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推进机构应由项目部领导班子决定,要求中层干部在内的管理人员都应该进入到推进委员会里来,同时明确组织职权,落实推进责任。

6S可视化管理的方针和目标要结合灌浆工作面狭小、转移频繁的特点进行制定,方针要有号召力,要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目标设定要遵循SMART原则,并且可量化分解,每个部门、机组及岗位都要依据自己在项目部位置来确定,形成由上至下的目标体系。方针和目标的设定,不仅指明了企业6S的发展的方向,同时使员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也便于工作过程中的成果检查。

(2)制定详细的推进计划,编写切实可行的推进手册

6S管理方法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拟定详细的推进计划,以便全体员工对整个推进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及其他岗位人员的工作是什么及何时完成,彼此之间相互配合,打造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的优秀团队。

同时6S管理还必须依照文件化管理的方式,将6S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体系化文件的形式加以明确。水利施工企业必须依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6S实施指南,规范6S管理的相关要求及业务的内容和处理流程。推进手册的制定要尽量考虑周全,从6S组织架构、方针目标到各责任区域的划分及6S责任人的明确,从员工行为准则、6S执行标准、检查流程到6S评比与奖惩都应事先明确规范。

6S实施指南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有了明确的书面文件,员工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最有效、最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和方向,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做了能得到什么,不做会失去什么,才能够全面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3)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

要保证6S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企业所有人员的参与和支持,需要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领导的重视和全员的积极参与是形成良好氛围的核心,领导的身体力行,是激励基层员工不断前进的动力。通过前期举行的6S启动大会和各部门的宣誓大会,让每一位员工都清楚知道企业最高领导者的决心和意志。通过各级领导在早会、班会、例会上发表宣言、宣贯6S的基本理念及推进的方式方法,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栏、评比栏、或通过内部报刊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员工既是6S管理的对象,同时又是6S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只有全体员工真正理解6S的基本原理和管理要点,才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现场主人的姿态,积极参与6S的各项活动,这是6S管理能够真正持续有效开展的保障。所以,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如集中培训、小组培训、点滴教育、班会教育等),让6S管理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内心深处,实现施工现场持续不断的改善。

(4)样板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6S管理看似简单,真正有效实施难度很大,所以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样板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首先按不同的职能部门,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板区,在咨询顾问的带领下,用“3天1层楼”的形式,全力打造样板区。这样做的目的:①集中优势资源,竭尽全力打歼灭战;②建立员工的自信心;通过短短三天时间,就彻底改变样板区原来的脏乱差面貌,让员工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事情,只要我们真正下决心去做,就没有做不好的,从而建立起员工“原来我也可以做好”的信心。③建立可以复制的样板。因为样板区是从众多不同部门选出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样板区做成后,其他各相同或相似的部门就可以以样板区为模板,进行自我复制,从而建立起相对统一的标准模式,不至于各自为政,效果千差万别。

(5)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定期进行检查评比

管理学上有这么两句话“管理就是基于不信任”,“员工只会做你要检查的工作”,任何好的管理方法的推行,如果没有相对应的检查评比制度,最终都有可能无疾而终,所以,建立一套基于企业现实的、切实可行的检查评价制度,并实施定期的检查评比,是有效推行6S活动的关键所在。

检查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各级领导干部按照“三现原则(现场/现物/现象)”,不断发现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6S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逐一提出改进措施,并通过执行落实,达到改善现场的预期效果;通过领导干部的不断要求和指导,改变员工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最终让每一个员工都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员工素养。

为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检查、评价和考核制度,规定推进办成员每周必须到施工现场查找50个问题点,每个中层干部每天必须到自己管辖的区域查找5个问题点,每个员工每月至少要自己查找一个问题点并实施一件自主改善;推进办每个月组织相关中层干部进行一次全面的6S评价,分别对评价分数最高和最低的单位颁发羚羊旗和蜗牛旗,并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和处罚,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为避免6S活动短期化和形式化,必须在各部门或各班组建立6S活动小组,通过小组间的竞赛和评比,促进6S活动的活性化,也开展了一些专项活动,以增强6S管理的活动效果。

3.6S推进活动应避免的误区

6S管理活动在很多企业都有推行,但真正取得成效的企业并不多,原因在于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存在以下误区,这是广大企业在在推进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的。

(1)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马马虎虎

6S管理的先进性不容置疑,对施工现场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所以很多企业的高层都希望借此来提高本企业的管理水平,有的甚至不惜重金请来咨询公司进场辅导。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方法我引进来了,甚至人我也请过来了,剩下的事情就全权委托咨询公司或者下级干部,口头上喊得很凶,但行动上却显得不够重视,领导最多不过是听听汇报,骂骂人,没有真正深入到施工一线,了解实际的困难。只是不停地要求施工队长、班组长,当他们不能按时完成顾问或者推进办安排的各项工作时,就开始责备他们。现场管理要求我们遵循“三现”的原则,采用持续改善的思想,不断追求现场的提升。现场管理包含了很多内容,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管理人员必须亲自到现场去巡视,去看、去听、去了解,然后亲自动手进行改善,或者亲自帮助他们改善。

6S管理看起来简单,但也正因为其“简单”,所以真正要做好,甚至长久维持,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为6S管理的成效,最终是需要借助员工行为习惯的改变来达成的,形成素养,而行为习惯的改变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做几场培训,喊几句口号,贴几张标语,简单做几件改善就可以达成的。硬件的变化可以通过投资、通过集中某些资源来达到,但软件(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需要不断的培训教育、不断地监督检查、不断的熏陶才会取得效果,所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施工一线的中基层干部,必须首先改变自身的意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改变员工。

(2)将6S管理作为一个阶段性的任务来推进

海尔集团的张瑞敏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他甚至举例说“叫一个日本人一天擦六遍桌子,他会不折不扣做下去,但叫一个中国员工一天擦六遍桌子,也许就是第一天六遍,第二天五遍,到后来就干脆不擦了”。正如上所述,改变一个人的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6S管理必须持续不断地开展,这也就是为什么说“6S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道理所在。

(3)小部分人参与,大部分人旁观

任何事情,仅靠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做得好的,6S管理概莫能外。如果仅仅把6S成功与否的宝完全压在顾问公司或者推进办以及各级管理干部身上,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就不可能把这项活动做好。为此,必须成立以班组为主的6S活动小组,建立小组活动看板,发动员工自己查找自己工作区域或工作过程中的不合理,自己寻找改善方法并尽可能自己动手实施改善,这样一来,员工不仅能够参与进来,而且对于自己亲手制作的改善成果也会很用心地维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实现长效管理的良性循环。

(4)施工任务紧,没有时间做

这是很多中基层干部对待6S管理活动的态度。殊不知,细节决定成败,如果现场管理不到位,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轻则给施工带来不便,重则可能发生重大事故,如物品的随意摆放,就会需要更多的寻找时间;一个螺丝的松动,就有可能引发设备故障;一根电线的随意搭接,就有可能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这样的事例可以说举不胜举。

(5)施工人员素质低,流动性大,做了也白做

这也是很多企业做不好6S或不做6S的“最充足理由”,可是我们有没有反过来想一想,正因为员工素质低,我们才更需要抓基础管理,通过这样的活动,逐步提高他们的素养;正因为员工流动性大,我们才需要形成一系列的作业标准和行为规范,这样可以减少我们培训新员工的成本和管理的成本。更何况,“员工素质低”根本就是错误的认识。我承认部分员工的文化水平不高,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们的素质不高。通过我公司一年多来的6S推进实践证明,一些人原本认为的素质不高的员工,在整过活动过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素养,不仅做出了很多令人拍手称奇的优秀改善,而且也通过这样的活动,挖掘出一批优秀的基层管理班组长,正是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给我们的施工现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4.灌浆工程中取得的成果

项目部通过改变人的思考方式和行动品质,强化规范和流程运作,进而提高项目部的管理水准。邀请专业顾问老师手把手讲解,积极开展红牌作战、制定TPM提案运营规则、连续数天为所有管理人员及机班长进行管理要点培训、导入班前会及交接班制度等办法推行,并建立各项检查、监督以及考核机制,广大工作人员积极性及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通过对6S可视化管理不断开展,项目部整体施工进度有较大提高,办公区域内各标准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布置、统一制作、统一维护提高。确保项目部办公区域整洁、美观。各部室办公室内布置合理、采光充足,设施、物品、资料等摆放规范合理;各机组每月灌浆米数由以前1200米/月达到目前最少每个机组1800米/月,无质量、安全事故发生,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正常,利用率得到提升,材料、工器具及时回收仓库,尽可能减少浪费,降低经济成本,经过对施工作业人员的不断要求,作业人员现场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为项目部打造出精良的灌浆施工队伍,提升了项目部整体形象素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锦屏一级水电站众多施工单位中,唯一一家安全文明施工一级单位,且连续三年保持不变,在凉山州地区也是唯一一家获得“凉山州州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的施工单位,以上成绩都归工于开展6S可视化管理的成果。

5.结语

水利施工企业是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多的高风险行业,通过实施6S可视化管理,一方面改变过去建筑施工工地“脏、乱、差”、的面貌,营造安全、文明的施工现场环境,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持续培训,提高员工的自主管理意识,提升员工的素养,消除或减少因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隐患;另一方面,使施工工地成为反映企业安全文化和管理水平的窗口,扩大企业的美誉度,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企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青神的竹编 下一篇: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