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数学思维,将文字更加形象化

时间:2022-09-04 08:32:48

整合数学思维,将文字更加形象化

摘 要: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汉字结构规律,让学生像做数学中的加、减法一样,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在充满趣味的加加减减中,将一个个汉字变成一道道有趣的、特别的“算术题”,学会生字。

关键词: 识字教学 探究性学习 数学思维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我们理解任何东西,都不是用空白的头脑被动地接受,而是用活动的意识积极地参与,创造性地思考。”只有让学生在主动识字情感的支配下,自主识字、合作交流、积极探究,才能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喜悦。

低段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直观形象颇感兴趣,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汉字规律,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识记兴趣。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利用汉字结构规律,让学生像做数学中的加、减法一样,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在充满趣味的加加减减中,将一个个汉字变成一道道有趣的、特别的“算术题”,学会生字。教学中渗透数学方法和思维,帮助学生快乐地掌握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自觉识字的兴趣,也让课堂充满新意。

一、加一加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用“加一加”的方法,主要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学习生字,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生以前学过的生字加偏旁就可以变成生字,这样记起来比较简单。比如:口+十=( ),口+员=( ),禾+火=( ),月+土=( ),引导学生填一填“叶、圆、秋、肚”,并记一记。

另外,在运用“加一加”方法时,有时候也可以加上某些笔画,让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比如:出示“口”,引导学生给“口”加一笔会是什么字呢?加两笔呢?……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虽然学生学过的生字并不多,但总能说出几个没学过的生字,我知道他们产生了探究心理,他们想比一比谁找得多。这样,孩子们的识字兴趣提高了,不仅认识了新字,而且学到了识字方法。

二、减一减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减一减”的方法主要指用熟字减偏旁的方法学习生字,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生字。如学习“也”字,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减法,他―亻=( );学习“先”,引导学生算一算,洗-氵=( );同样的方法学习“巴”,爸―父=( )等。和“加一加”方法一样,语文识字中“减一减”的方法有时可以是减去某些笔画。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引导同学之间互相出题考一考,既让学生学得快乐、记得轻松,又让学生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三、换一换

在数学教学中有一种运算叫“加减混合运算”,这一方法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同样适用,我把它称为“换一换”,即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把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再换上另一部分就变成新字。如清―氵+日=晴,清―氵+忄=情,抱―扌+氵=泡,抱―扌+足=跑……通过这个方法,学生可以记住一连串同一主体系列的字。这时,通过不同偏旁的变化,字的读音和意义也跟着变化,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是形音意的统一体。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字的偏旁起着重要作用,字的意思与偏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让学生了解“讠”和说话有关,“日”和天气有关等。这样,学生既认识了生字的形,又记住了生字的音和意。

四、归一归

“归类”是数学教学中比较难把握的知识点之一。在我看来,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多种问题,需要多种思路加以分类,有条理地记忆。为此,我们需要对生字进行分类。汉字偏旁很多时候起着提示汉字意思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同一偏旁的字进行归类,比如:带“扌”的字往往和手部动作有关,如“拍”、“打”、“推”、“拉”、“捉”等;带“氵”的字往往和水有关,如“湖”、“江”、“河”、“海”等。这样学生即使没学过这个字,也能大概了解这个字的字义。此外,低段语文识字中还有很多形声字,通过形声字的归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读准字音,如“青”、“清”、“请”、“晴”、“情”等,这一系列形声字的声母都是“q”,韵母都是“ing”,它们都是后鼻韵母,只是声调不一样,因此引导学生看到此类带有“青”的生字时,猜测它的韵母也是“ing”。对形声字的归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识字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五、做一做

“做一做”是新课程倡导的实践性练习,同样是数学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实际测量等方式,让答案更明晰、更准确。识字教学中,我尝试用这个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教授《在家里》这一课时,让学生自己做一做家里家电、家具的卡片,鼓励学生做得美观,贴在家电、家具上面。学生很乐意做这样的作业,而且快速有效地记住了生字。

识字教学仅停留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重课外的时间与空间,利用多渠道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增加信息获得的途径,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机会。识字教学富含渗透因子,教师更应想方设法地运用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打破语文学科的常规教学,让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亲密接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汉字并非是孤立的、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个形象生动、活泼可爱的小生灵。让学生感受到识字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体验、一种乐趣、一种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1]关金生.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N].伊犁日报(汉),2010.

[2]窦娇颖.如何提高识字教学质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5.

[3]王春玉.新课改识字教学刍议[J].青海教育,2007,7.

[4]慕牧.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数学思维.

[5]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下一篇: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