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

时间:2022-09-04 07:49:24

谈小学语文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

摘 要: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活泼有趣、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快乐乐地学好语文,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阅读方法。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另外,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 阅读习惯。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方法;以读为本;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68-02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10项总目标中,有7项目标是针对阅读的,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涵盖了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打下自主阅读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目标(1-2年级)对阅读兴趣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课标”把喜欢阅读放在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目标的第一条,可见“阅读兴趣”的重要性。为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和的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在活泼有趣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应创设一个充满个性色彩的自由化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扭转中走进文本,与文本直接进行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并产生情感的、心灵的共鸣,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上好一节阅读课的关键所在。

1、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新教材的每篇课文都配有意境优美的插图。这些美丽图画,既提示了学习内容,又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既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儿童的语言,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找春天》一言语的插图描绘了鲜花盛开,莺歌燕舞,小河流水的画面:“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树木吐出点点嫩牙”“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枝红杏出墙来”“春雨沙沙下,小溪丁咚响,蜜蜂嗡嗡叫,孩子们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学生看到这样一幅春景图,仿佛进入了春天的美好境界,感受到了春天的浓浓的气息,于是他们也急切地去寻找春天,拥抱春天……

2、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各种丰富的学习情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如《画家乡》一课,可以先借助课件,演示家乡的美丽风光;浩瀚的大海,掀起万顷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到处是美丽的风光。连绵群山,威武雄壮;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高楼大厦入云霄。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对家乡有了直观的感受,他们不仅理解了课文优美的语言,更感受到了我们的祖国是多么伟大,她有壮丽的河山、秀美的风光,她有富饶的土地、丰富的宝藏……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也会提起五彩的笔,用绚丽的色彩,饱含深情地画祖国,画家乡……

二、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阅读方法,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1、加强识字、写字教学

低中年级,识字、写字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新的《语文标准》第一学段第1条:“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加强识字的交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识字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反复朗读中识字,在积累词语中识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处于优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知识大都从兴趣出发,因而在识字教学中,我一方面教给学生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如猜谜识字,熟字加、减、换偏旁识字,编字谜、歌谣识字,顺口溜识字……另一方面,用挂图、投影、表演、实物、图画、卡片及多媒体等多种灵活有效的形式创设识字环境,形象直观地促进识字教学工作,养成儿童自主识字的习惯。如,在学习“枯”和“荣”时,我出示小草在春、春、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让学生感知“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低、中年级,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如在学习《棉鞋里的阳光》这课时,我是这样进行写字指导的:本课有四个左右结构的字,而且出现了两种相同的偏旁,可以分类指导学生书写。“妈”、“奶”二字有女字旁,重点指导女字旁的写法(1)笔顺要适当提醒一下:撇点、撇、提。(2)其中的横变为提,书写时不能超过右边的撇。“放、收”二字都有反文旁,可从以下几方面指导书写:(1)反文旁是四笔写成。(2)第一个撇要靠上,横的起笔处应在撇的下端。(3)第二个撇的起笔处应在横的右端。(4)捺要写得舒展开。另外“马”字的第二笔是“竖折弯钩”,“乃”字的第一笔是“横折折钩”,都是一笔写成的。

2、重视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任务有两个:理解和积累。

(1)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

“课标”第一学段阅读目标(1-2年级)对词句理解提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课标”第二学段阅读目标(3-4年级)对词句理解提出较高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低年级学生会遇到许多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弄懂词句的意思,应该引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即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或者用一些图片、音像资料,将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形象可感知的内容;或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对于词语的理解,可以利用动作语言,经常让学生“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演一演。如《笋芽儿》一课中有许多表示动作的词语,如“揉一揉”“扭动”“向上钻”……教学时,要运用动作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再如出示“杜鹃花”图片,结合插图,通过形象感知认识“杜鹃”。

(2)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新鲜语言材料,培养对新鲜语汇的敏感,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

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如,在侧重于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如渐渐地――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有侧重于词语的积累和拓展的(如,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方向、地方、千方百计”)。在学习《和时间赛跑》后,积累有关时间的格言。在学习《月球之谜》后,积累关于月亮的精彩描写。另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一读或抄一抄、背一背。如学习《燕子》,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学习《荷花》,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把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总之,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语言。

3、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要以读为本,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

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重要任务。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充分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训练过程,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和美的熏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以二年级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为例,我就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

(1)初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2)再读:用不同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3)品读:读画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4)选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一样?(性格)从哪里看出来?(语言)找出来读一读。

(5)赛读: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体会她俩有什么不一样。

“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小柳树怎样?――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小枣树怎样? 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6)评价读: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你的根据。

(7)分角色朗读全文。除了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外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总之,一个人知识和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一篇:特殊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学方式与思考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