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看做孩子

时间:2022-09-04 04:40:50

孩子就是孩子

范守纲:孩子的特点是单纯、好动、喜变、好幻想、好尝试、却又缺少判断力、坚持力和自控力。他们在成长中,心灵是自由的、快乐的,同时,在不断的尝试中,又会表现出缺点,甚至犯错。孩子正是在改正一个个缺点和错误中得以健康成长。“把孩子看做孩子”,就是正视和尊重孩子的这些特点。

郑渊洁:孩子是未来新世界的缔造者,如果一个国家的孩子说成人话,办成人事,那个国家的成人就会说孩子话,办孩子事。

孙云晓:不能用成年的思维来揣摩孩子,孩子之所以为孩子,就是他们有儿童的幼稚性或未成熟性,而成人化才是他们成长中的大敌。现在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不仅使孩子过早地成人化,更剥夺了儿童自己动脑、动手的权利,以至于在童年的最佳发展期丧失了一生的创造力。

张建智:君不见,一个个中小学生,书包沉沉,负担重重,蹒跚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是谁把他们一个个圈进形形的“辅导班”中,甚至连节假日也不放过?所谓“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充塞于耳。学生没有学习的“乐趣”,没有成长的“自信”,“孩子”哪里还是孩子?

让孩子做自由发展的苗

李凤海:翻开《爱弥儿》,我们会惊奇卢梭对儿童的深刻洞察,这种洞察的意义在今天更为伟大。比如:“你想用数不清的桎梏去束缚你的学生,结果反而使他们更加活泼。他们在你面前愈受到拘束,在你看不到的时候就愈闹得凶,因为他们在可能的时候要捞回由于你管得太严而遭受的损失。”

xlwz:几十年前,台湾和美国的华人家庭已经开始大力地培养孩子各种才艺和技能。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确实多才多艺,但是抑郁和自杀的比率却很高。不是弹琴、画画不好,而是当这些训练超出孩子的承受力或大量占用他们宝贵的游戏时间,并最终以牺牲孩子的快乐为代价时,才艺已经失去了它起初的价值——让人幸福、快乐。

成长和幸福是教育根本

徐建芬:当下,我们在高度关注教育进度、教学成绩的同时,已经渐渐的淡忘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那就是关于生命的成长。

wchlxl :卢梭曾提出,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浪费时间。儿童是需要做梦、犯傻,需要慢慢长大的,不能急功近利。正是这种看上去的浪费,为儿童赢得了成长的时间和空间。现在的父母恨不得把每一分钟都利用起来,其实就是浮躁。

唐泽霞:表哥谈及侄儿的教育计划:一年级进当地最好的“贵族”学校,接受所谓的美式教育,初中毕业英语能过六级,将来直接出国。

这里有问题吗?我们的教育难道不是深深地陷进了功利的泥沼中了吗?我们一心只追求教育的外在形式,比如文凭,比如各种看得见的指标,而忽视了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那就是人的幸福。目前,以分数为主要目标的追逐不但没有减慢,反而越演越烈,剥夺了儿童当下的幸福,发展下去迟早将儿童童年时期最珍贵的纯真无邪、天真烂漫的品质剥夺殆尽。

上一篇:我们的成长足迹 下一篇:我和小虫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