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时间:2022-09-04 04:23:58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摘 要:近两年,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型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外部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的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也制约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开发人力资源,留住知识型员工,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 知识型人才 人力资源开发

1.我国高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1.1人力资源开发不足

与美国等西部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不足。而劳动生产率不仅反映出经济效益,也综合表现出一个产业的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业技术熟练程度,同时也反映了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水平。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1.2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企业大多遭遇过这样的困扰:虽然知识型员工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但是它的高流失率却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企业如何改变这种现象?那就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人才稀缺与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使知识型员工面临多种流动诱因和流动机会,知识型员工的高流失率已成为困扰大多数高科技企业的严重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人才的合理流动已成为时展的客观需求,它已成为企业高层企业高层次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当今社会思潮对人才流失的过分肯定与鼓励,已使得高新技术知识型员工的频繁跳槽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它非但没有受到社会舆论的不利影响,反而在其支持和鼓励下成为跳槽员工丰富个人资历,抬高自身身价的重要手段。

2.2激励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譬如开始重视人才的有效配置,初步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施行基本工资加绩效考核等激励机制。

3.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及类型

3.1知识型员工具有的特点

(1)培训知识性员工时间长、花费大。在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为了使员工的有用技能的总体水平相对同行竞争对手有所提高( 或至少保证不会降低),需要对员工进行持续的培训。要确保学习的成效,这就使组织面临着如何确定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它和未来的需要有多大关系等系列问题。

(2)对事业成功和自身价值追求。知识性员工相对体力劳动者来说,具有更高的收入,其需求要素及需求结构也有了新的变化。他们更注重于事业的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3)有较高的流动意愿。掌握了重要知识资源的高级知识员工尤其是这样,他们不仅是企业的顶梁柱,同时也是竞争对手或猎头公司瞄准的目标。而吸引这些员工的往往是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企业文化等超越了金钱等量化手段的因素。

3.2 知识型员工类型

(1)创新型。为适应时展需要,企业需要的首先是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员工,这样的员工不但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素质,更应该在知识上、技术上、制度上及管理上具备一定主观能动的创新动机和能力。

(2)合作型。资源共享的信息时代特点与多方共赢的经济发展局面,要求企业的员工具有高度的合作意识,形成高度有机化的合作型组织。合作型人才组成的企业团队具有高度的组织认同感和依赖性,成员间非正式沟通频繁,探索性协作机会增多,对外合作也容易形成双赢或多赢的利益链条。

(3)学习型。学习型人才有两大突出特点,其一是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始终以求知的态度接收外在的种种新挑战;其二是有着个人独特的学习方法,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创造条件完成自主性知识技能学习。

4.进行必要的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4.1目标化管理

延伸到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除了有确立目标依据,制定不同水平目标,实施与调整目标,建立目标评价体系等操作步骤外,在用人机制上表现出的则是一种平等性对话、平等性考核及平等性发展思想,最大程度上摆脱了管理上的过度主观化。

4.2人本化管理

人本化管理模式将企业的发展建立在员工个人的发展基础上,提倡企业与人才的共同成长,追求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企业需要和员工个人需要、企业绩效和员工个人评价最高程度的一致性。充分发挥人才潜能,这需要给予员工最大的信任,必要时还需要在低风险环境下鼓励员工进行大胆尝试和独立操作;再次,加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无缝合作平台。

4.3责权统一、分工细化

许多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瓶颈,究其原因,多是因为管理不善、人心不齐、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导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管理中责权失衡,导致员工过于松散,甚至出现有权滥用、有责不负和的现象。制定明确化、具体化和规范化的责权量化标准,建立行之有效的报酬激励机制和罢免机制,是确保责权统一得以实现的前提。

4.4 塑造企业文化,完善培训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明确其内涵主要是由企业价值、企业理念、企业道德及员工宗旨等深层次精神文化构成,企业内涵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表层文化,进而影响着企业的外在表现力如企业容貌、设施环境等。

5.结束语

造成知识型员工离职,使知识型员工队伍不稳定的因素有很多,企业应建立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保持知识型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对增强企业的活力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定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冬燕、常爱华.关于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人才流动问题的研究,西北纺织学院学报

[2]张鲁薇、张召华.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应用困境及对策研究[ J].商场现代化,2007,(7)

[3]谢晟.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模式比较研究[ J].商场现代化,2008

作者简介:

张瑜,女,汉族,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部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务员制度。

王毓,女,蒙古族,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部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上一篇:试析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与当代价值 下一篇:企业集团主业及非主业间内部市场的研究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