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22:29:45

高新技术论文

高新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迄今为止,理论界对营销能力概念内涵的认识并未取得一致。M觟ller和Anttila(1987)认为,营销能力是一种多面体,是企业内部和外部与营销相关的人力资产、市场资产和组织资产的复合体。Carson和Gilmore(1993)认为,营销能力是企业在营销活动中所形成的满足顾客需求的技能。Day(1994)的研究为营销能力概念的界定做出了基础性贡献,他指出能力是技能和知识累积的复合体,它通过组织过程使企业得以协调其各项活动和有效利用其资产,并认为与营销职能相关的市场感知能力、顾客联结能力和渠道结合能力是市场驱动型组织的独特能力。Srivastava、Shervani和Fahey(1999)认为,营销能力就是在市场的变化中形成新观点,并通过重新设计和开发组织过程来创造新的顾客价值的能力。Knight和Dalgic(2000)则认为营销能力是企业利用所拥有的市场知识和营销手段在外部市场成功定位的能力。以Day的研究为基础,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发现,营销能力是企业将集体的知识、技能和资源运用于满足相关市场需求,并通过增加其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满足竞争需要的整合过程。同时,在近年来关于营销能力与动态能力的整合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动态营销能力(dynamicmarketingcapabilities)新概念(Foley、Vorhies和Bush,2005)。Bruni和Verona(2009)指出,动态营销能力是企业通过创造、利用和整合市场知识及营销资源,而适应市场和技术变化的能力。Fang和Zou(2009)则将这种能力称为营销动态能力(marketingdynamiccapabilities),并认为营销动态能力是企业为应对市场变化而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的跨职能组织过程。

二、高新技术企业营销能力的形成因素

(一)市场导向影响营销能力

从基于能力的视角来看,市场导向指公司对顾客要求的感应能力(Day,1994)。如今市场导向的概念代表了一种特定的公司层面的资源,它能够使组织感受市场的需求和开发能连接组织和外部环境的其他能力(Day,1994;Slater&Narver,1999;Songet.al.,2007)。研究表明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具有审视现状的能力、参与将来的能力和过程再造的能力(Day,1994)。Hooley等人(2005)的研究支持这种观点,并且认为市场导向的价值取决于营销活动的直接影响和取决于它对其他管理职能无孔不入的影响。市场导向作为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正向地影响了营销能力的发展。因此,市场导向被看成高新技术企业营销能力的前因变量。根据Narver和Slate(r1990)的定义,市场导向包括三个部分:(1)顾客导向(2)竞争导向和(3)内部功能协调。市场导向的构成中最核心的部分还是与顾客相关的活动,它反映了组织的信念和文化。这个概念使我们更有理由认为市场导向推动了营销能力的发展。由于营销能力是使得企业的竞争优势得以建立和维持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考察营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意义深远。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了知识因素、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企业营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Gran(t1996)认为,组织能力是通过企业员工知识和技能的整合而形成的。同样的,营销能力也是在企业营销人员重复运用其知识和技能解决营销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市场学习和市场知识管理能力对营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市场导向有助于推动营销能力的发展。

(二)技术导向影响营销能力

技术导向代表了一个公司识别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Gatgnon和Xuereb,1997;Zhou,Yim和Tse2005)。以技术为导向的公司更愿意投入更多的R&D和在组织里应用新技术(Gatignon&Xuereb,1997)。市场导向和技术导向都鼓励接受新的观点,但他们主要的区别在于何处和如何产生创意。市场导向代表了顾客拉动的经营思想,而技术导向可以看做是乐于应用新技术的技术推动型的经营思想(Gatignon和Xuereb,1997)。企业对新技术的应用是IT企业营销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基于技术的创新与对顾客的紧密联系是分不开的,新技术的采用对IT企业的营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导向和基于技术的创新存在正向关系(Zhouetal.2005)。相似地,Srinivasan,Lilien和Rangaswamy(2002)的研究表明技术机会主义,即公司对新技术的感知和反应能力与技术的采用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他们的研究还发现高层管理层对新技术支持和技术机会主义的正相关性。而高层管理团队是IT公司营销能力的重要资源,由此可见,技术导向能正向影响IT企业的营销能力。

三、高新技术企业营销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营销能力对营销创新的影响

管理学大师PeterDruker认为所谓的营销创新,是指“营销人员把社会需要转化成有利于企业的各种机会”。实际上是指企业在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对营销各要素的重新组合,对新的营销观念、营销技术和营销组织的导入和应用,使得企业在营销理念、营销战略与策略、营销方式和手段上不断变革。企业能力和资源持续重组和整合创造了新的能力。这与营销文献中的创新的概念,即组织对新过程,新产品或是新观念的开发是一致的(Hult,Hurley和Knight,2004;Hurley和Hult,1998)。创新性是一种公司层面的能力,它反映了公司从事创造的倾向(Han,Kim&Srivastava,1998)。创新是经常性的市场导向学习的结果(Kirca,Jayachandran,&Hearden,2005)。理论界对企业能力的早期研究绝大多数是基于企业整体视角的,关注资源、信息流动,关注过程(Process)、位势(Position)和路径(Path),很少有学者将营销战略引入企业能力研究的范畴中。直到1993年,Meyer&Utterback才在其论文中提到,企业核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将产品成功地推向市场的能力。Day(1994)随后也进一步研究了营销能力及其对产品商业化成功的贡献。Vorhies(1998)通过对美国企业的调查发现,营销能力强的企业效率也较高,但是Vorhies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研究的局限性,即营销能力的定义及其贡献。熊伟(2005)认为,营销能力是指企业在掌握经营信息的基础上,与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协作,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有效地向目标市场提品以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此后更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更为细致地研究“各种营销能力为企业获得成功分别做了什么贡献”。TigerLi和RogerJ.Calantone(1998)提出了市场认知能力与新产品竞争优势二者关系的研究模型,他们认为企业外部的市场因素和对市场认知的重要性的理解影响了企业的市场认知能力及其研发实力,继而影响了新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这两位学者在美国的软件行业抽取了1000多家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证实了他们的研究假设。ErikJanHultink等4人于1998年进行了“新产品上市策略”的研究。他们认为,新产品上市的战略方面的决策(产品、定价、促销、分销决策),并且与战术决策一起决定了新产品的市场绩效。因此,是营销能力推动了营销创新的发展。

(二)营销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在国外,在界定营销能力概念时关注到营销能力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问题。Amabile等(1996)指出了营销能力在整合企业资源与推动创新领域工作方面的作用。Song等(1996)认为,在产品研发阶段,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竞争是需要被评估并且整合到新产品创意过程中,营销能力对于辨识正确的创新方向和价值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就包括了技术创新。不少国内外学者越来越重视营销能力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如Twiss(1992)、Burgelman(2004)、吴贵生(2000)、银路(2004)等,就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以及评价体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虽然他们的角度和观点不尽相同,但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将营销能力纳入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范畴。X.MichaelSong和MarkE.Parry在1997年《新产品开发过程的日美比较研究》的论文,通过对日本和美国一千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认为企业的营销能力、技术能力和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集成度决定了企业新产品研发过程的效率,继而决定了新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和竞争优势。因此,营销能力推动了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渗透国际市场的程度越来越多,营销能力的作用也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高新技术企业要重视营销能力的发展,把营销能力看成是企业整合资源的能力。其次,高新技术企业营销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两个重要因素:市场导向和技术导向。致力于技术创新型的企业通常忽视了市场导向的作用机制,导致新产品未能很好地被市场所接受。再者,高新技术企业营销能力影响了营销创新和技术创新。因此营销能力的作用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意义重大。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在于通过实证研究验证高新技术企业营销能力的形成和影响机制。

高新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1.1对研发活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项目立项后,各项目组按项目进度计划进行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的进展情况、研发经费的使用情况、项目组人员及变动情况等进行动态的跟踪管理,可定期举办科研项目例会,实行月报季报制度,对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给与解决,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列入部级、省部级、地市(区)级科技开发项目计划内的研发,在研发任务完成后,企业科研管理部门应向有关科技管理机构申请鉴定;列入企业级的研发项目,在研发任务完成后,经项目负责人申请,所在部门审核后,由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对项目的开题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技术资料编制情况、技术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程度、成果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内容进行评议并结题。项目评议并结题后,项目组负责对研发的材料进行整理并将其存入档案馆。

1.2开展产学研合作

由于高企科研力量相对较薄弱,通过与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企业获得了人才、成果与技术的有力支撑,提高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促进了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市场份额地拓宽。高企应选择那些与本企业经营范围和科研项目对口的院校和科研机构作为产学研合作的对象,建立合作的框架,在科研学术方面进行长期交流,加快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

1.3设立奖励机制

高企应建立研发人员的考核奖励制度,鼓励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发项目的考核可实行定期和年度考核,高企的科研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对研发项目的进度、执行质量、项目创新等内容进行考核。设置科技创新活动奖项,奖项可分为:研发项目奖、专利奖、科技进步奖、获政府技术发明奖/专利金奖、获政府科技项目立项奖等,并给出奖项的数额。

2技术管理中的专利申请及专利管理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甚至可称得上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创造、利用和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必不可少的工作任务。高企应学会和掌握应对知识产权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切实提升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竞争力,维护自身的自主知识产权使其得到有效地保护,并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高企在研发项目立项后应尽早地进行专利的申请,将自主知识产权保护起来。企业专利管理工作应围绕企业专利的申请、授权、保护、利用等方面开展工作,具体分解为:专利申请、专利产权管理(专利权的许可与转让)、专利信息管理、专利战略研究与运用、专利权的保护、专利纠纷的处理、专利规章制度建立与完善及专利奖励等近十项内容。企业科研管理部门应设有专人来管理这项工作。

3科研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指技术成果的转化,即将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成果从科研单位转移到生产企业,使新产品增加,工艺改进,效益提高,最终经济得到进步。科技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主要驱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已经成为我国科技政策的主趋势。《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规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这就要求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地将科研成果通过不同的渠道转化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和发展新产业。高企可以采用下列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1)自行投资实施转化;(2)向他人转让该科技成果;(3)许可他人使用该科技成果;(4)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5)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高企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保护环境与资源,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2)要充分利用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贷款方面的利好政策;(3)无论是自行进行转化,或向其他企业进行转化,或与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向其他企业的转化,都应分清各自的技术权益;(4)对完成该项科技成果及其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应给予奖励。

4技术管理中的标准管理

4.1建立标准的有效版本目录

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标准的有新版本目录,列入所应执行的技术法规、公司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有效版本,并在工程项目中实施。

4.2内部网站建立档案馆标准库

有条件的高企应建立档案馆标准库,标准库内设有法律法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翻译标准、标准目录等文件库,点击进入某个文件库,便可查看到某个标准的全部内容。对于新的标准,标准库中设有最新更新文件库,点击就可查看到某个标准最新更新的时间和标准内容,有利于科研人员及时了解新标准、及时在研发中执行新标准。对需订阅的新标准,在标准库中设有订阅栏目,科研人员或项目组根据需求进行申请,档案馆集中统计后进行购买。

4.3进行标准的宣贯和培训

为了使研发所用的标准能及时让技术人员掌握,企业应对新标准进行全员宣贯培训,将的新标准内容让科研人员及时了解,并用于正在进行的研发项目当中。

5结束语

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对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高技术服务业等技术领域企业给与的税收优惠政策,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

高新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政府广西

21世纪是高新技术制胜的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推动一国和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为了适应国内外日益高档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了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乃是我国及广西必然的战略选择。

一、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十五”以来,广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其总产值年增长率为26左右,是广西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从1999年起呈逐年增加之势,2004年底达到100亿元以上,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47%,比上年增长了26.20%。而在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利润及利税方面广西这些年来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在近年有较大的变化,至2004年底,广西高新技术企业数为373家,比上年增加了197家,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为4.40万人,比上年增长13.69%。广西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合成材料及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五大仔业。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平均由2000年的0.41亿元扩大到2004年的0.57亿元,并逐步形成了一批年销售收入达亿元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如生物制药业中的桂林三金、桂林集琦、北生药业、电子信息行业中的北海银河等企业。

广西这些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自身而言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在全国范围之内其仍然是较为落后的,与国内发达地区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表一来看,广西科技经费支出额、地方财政科技拨款额和R&D经费支出额约为广东省的10%、10%和5%,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竞仅相当于广东的近千分之一。在创新相关资源及投入额度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广西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和科技成果数量仅为云南省的二分之一稍强。广西在技术创新各项指标上均远落后于临近的东部省份广东省,甚至一些关键指标也落后于云南省。总体来看,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总量较小,产业整体规模化程度低;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支撑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科技基础比较薄弱;产业关联度低,配套能力不强,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综合环境尚待完善,政策法规的配套完善、政府的间接调控能力、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能力、技术中介的服务功能、知识产权的保护、官产学研结合的能力均有待加强,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中试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而且部分高技术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对于一个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区域创新是关键所在。应当高度重视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的作用,通过环境和机制来吸引、聚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促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于创新活动涉及的因素多,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因此制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应当从整个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角度着手,从增强区域持续创新能力的角度来思考。基于这个认识,文章认为制定广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平台为目的,通过整体布局、突出重点集中科技资源,着重发展高技术战略产业;同时通过创新环境的建设和高技术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来分别解决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问题;通过改善资源要素供给、改善创新系统的内部结构、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和加强创新系统网络建设来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有力的支撑,多管齐下,有所侧重、分步实施,通过创新系统的动态演化来提升整体创新能力。政府在构建创新系统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二、创新系统组织结构

张敦富等人(2000)认为从系统结构上看,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包括创新机构、创新资源、中介服务系统、管理系统四个相互关联的主要组成部分。周亚庆、张方华(2001)则认为,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包括教育子系统、科技子系统、资金体系、政府子系统和文化子系统,Andersson和Karlsson(2OO2)提出了一种以集群为中心的创新系统结构,

(参见图一)为我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借鉴,该模型虽是以集群为研究中心,但由其结构图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在构建创新系统的关键作用,创新过程必需的良好的国家和区域的制度安排需要有政府制定,而技术基础设施、知识基础设施等各种有形无形的基础设施由于具有“公共品”的特性,需要由国家地区政府来主导完成,公共财政支持和完善的风险投资体制的形成则是政府所属职能,至于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的构建更是与政府行为息息相关。

基于以上创新系统结构分析,结合波特的钻石结构模型,初步建立了一个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逻辑模型。

(参见图三)其中创新资源包括一个区域的自然禀赋、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等要素,包括硬资源和软资源。相关和支持性基础设施除了包括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交通、能源、电力通讯等以外还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创新机构,信息中心、培训中心、咨询公司、技术开发交流中心、技术市场等中介服务系统,以及相关产业基础。需求条件指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内需市场借着它对规模经济的影响力而提高了效率。同时,本国的预期需求可能催生产业的国家竞争力,而市场规模和成长模式则有强化竞争力的效果。区域创新网络,又称区域创新环境,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必须的社会信用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学习环境等,是区域各行为主体之间通过长期正式与非正式合作与交流形成的、以增强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相对稳定的联系网络。管理系统是指政府为了建立和管理区域创新系统的机构和机制,政府将创新各相关要素整合调配,在促进技术创新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在创新系统的建立和成长阶段起着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只有在政府主导的管理系统有效调控下,创新系统才能有效运转,达到最终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目标。

三、创新系统中政府行为必要性的理论分析

一方面,市场机制的缺陷需要强化政府政策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激励和支持。市场在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加强的作用,但也存在自身无法解决的缺陷,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造就一个最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结构,也不能自我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外部环境。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虽然高效,但却带有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和局域性。随机性会使配置行为的目标追求发散,局域性则使创新活动中出现市场低效区和失效区,市场低效区需由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联合发挥作用,市场失效区的资源配置则往往主要通过政府行为来完成。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保障、产业共性知识的提供、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和政治地位的创新行为等,往往由于较长的回报周期和较强的投资需求强度而为企业所不愿或无力介入,必须依赖政府来加以组织。事实上,即使在市场经济发育较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大量市场低效或失灵的领域,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活动有一些独特的运行规律。技术创新的产出是一个介于公共产品和完全排它性产品之间的产品,创新成果的一部分即产品的实物部分虽可属于创新者,创新成果的另一部分产品即技术信息部分却会产生知识溢出效应,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此外,技术创新没有历史惯例可以遵循,各个阶段与环节都包含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而且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与创新类型高度相关,基础研究和基础发明的不确定性最高,投资最大,回报最慢,企业往往难以承担或不愿意承担。这两方面特性极易产生创新活动中的囚徒困境,厂商只是等待知识技术外溢,而不是开发研究成为最优选择,这就需要政府干预了。另外,区域创新系统中创新主体往往是大量中小企业构成的产业集群,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具有一些竞争劣势,这些需要政府一定的政策倾斜和宽松的外部创新环境。

四、创新系统中政府职能定位分析

在经济学领域中,政府职能如何定位是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之一。在创新系统中,政府作为重要组成要素,既是区域创新活动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区域创新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从宏观的角度上看政府扮演着双重角色。在国家层次,政府主要是根据全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制定一些促进国家整体发展的政策和计划以及针对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各地的发展指导思想,从地方层次来讲,在国家宏观管制日渐放松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发展重要的直接指导组织者,一方面贯彻国家的宏观政策,另一方面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指导调控,地方政府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政府应主要负责制订宏观的区域创新目标、战略和方向,创新区域的各项制度,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激励、督促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创新活动,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政府设计并监督机制运行,发现和确立新型的、高效的机制规范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各个行为主体,从宏观上和总体上对个别创新主体的行为进行协调。

作为创新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结点,要特别重视政府在与其他创新主体的相互联系中承担具体的职能任务,对于企业,政府提出和建立针对证券市场等各种层次和各种功能的市场机制和操作规则,引导企业合作和有序竞争,按照法律或契约的规定,采用组织控制、财务监督、监督管制等规范企业行为,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建立在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主体间起桥梁作用的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公共服务,以实现社会信息、智力资源共享,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应用,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政府可以通过非官方的中间组织对企业进行间接管理。对于科研机构,政府制订重大创新项目和课题,通过资金投入来引导智力资源之间的有机组合,共同进行研究和开发,共同完成创新,积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迅速产业化,并对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形式多样和日益规范的资金支持。

政府要在构建创新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首先满足以下条件:政府的职能要从直接组织创新活动为主转向以宏观调控、创造条件和环境及提供服务为主,在目前我国的转轨时期,要特别防止政府超越行政职能范围盲目行使权力,以免产生政府职能过度的问题。要健全市场制度建设,消除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种限制和壁垒,要建立起完善的区域创新的社会保障体系。

五、创新系统构建中的政府行为分析——以广西为例

早在2003年广西政府就制定了未来几年广西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2003~2005年为规划起步阶段,初步构筑起广西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2006~2010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到201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机制灵活、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区域创新体系。2011~2020年为优化提升阶段。2006年区科学技术大会强调到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广西创新体系。经过广西各界人士不懈努力,目前广西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在技术创新系统构建的道路上仍是任重道远。

广西政府在推动技术创新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首先,与创新相关的制度框架和有利于创新的政策体系不完善,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许多时候不是缺乏人力资源,而是缺乏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用人机制。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数量偏少,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偏弱,科研与企业相脱节。而且,技术创新的投入严重不足,R&D经费投入占GDP仅为0.36,发达国家均已达到2—3。此外,研究开发的国际化程度很低,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重视不够。这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严重的不利影响。特别的,创新能力不足使广西在与东盟对接的建设过程中力不从心,严重制约了广西的跨越式发展步伐。

首先,广西政府要制定和完善创新体系的建设规划,合理确定科学技术发展的各阶段具体目标,部署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并向各创新主体提供有关政府经济政策和市场状况的信息,建立有利于知识生产、传播、应用的政策倾斜体系,此外广西政府应制定一些必要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以使创新活动规范进行。

第二,加强区域创新环境建设,包括社会信用环境、创新服务环境、创新文化环境等,政府要从多方面人手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一整套信用查询和奖惩系统;建立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推进创新服务机构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建立技术、知识与人才的流动机制,构造一条完善的区域创新价值链,加快技术成果转让、运用和扩散;要着重加强创新文化环境的建设,政府要倡导突破一些不利于创新的传统文化束缚,倡导“硅谷文化”模式,历来中关村被认为学习硅谷最为接近的地方就是有鼓励冒险、敢于标新立异的文化痕迹,要在广西境内树立起勇于冒险、不断进取的思维方式和创业精神,在创新各行为主体之间建立一种善待失败和相互交流的合作文化和精神。

第三,建立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特别是一整套投融资激励机制。要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企业自身激励体系,宏观上要加大增加政府研究开发投资,增加政府的R&D投入,并通过优惠的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大支持企业创新活动,可对中小企业试行政府信誉担保银行贷款。

第四,大力发展教育,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培养创新人才,构建学习型区域。

高新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许多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国家的科技投入(政府资金和人力资本投入等)、产业发展规模、制度因素(宏观管理体制、产权制度、激励制度等)、技术创新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蔡莉、徐双烨等(1999)提出高新技术产业由初始规模向临界规模转化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影响因素为系统的组成要素,即市场、资金、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另一类影响因素是政策、相关产业及其支撑、宏观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态势等。毕颖(2000)认为许多发达国家优先扶持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职能和行为已经制度化、法制化,提出我国应该适当减免高新技术产业所得税和增值税、鼓励商业银行向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贷款等,并且从政策上鼓励增加技术开发经费。何忠伟,符少辉(2004)指出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科研机构企业化和国有产权多元化,把产权作为促进科研机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联系的纽带,促进股份制的高新技术产业集团的形成,构筑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航空母舰”。戴魁早(2006)在新增长理论框架内对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政府行为、人力资本、R&D活动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均具有影响。孙颖,赵静敏(2011)运用面板数据分析发现,政府应加大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科技资源的投入,政府科研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均对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积极影响;另外,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市场化产权制度也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何建莹,李晓钟(2012)的研究表明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影响显著;该行业中外资企业的技术投入、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程度等都是导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不同行业对FDI技术外溢效应大小不同的原因。

2政府行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分析

2.1政府研发投入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成果研究是从事研究的主体,由于技术开发难度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仅依靠企业自身难以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因此,需要政府在政策与行为上的支持。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投入分为两方面:一是给予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定的启动经费,当地政府以低价批租土地的方式对开发区进行支持,并把一些部级计划项目指定到开发区的企业中去实施;二是通过为研究与实验开发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政府提供的R&D经费越高。

2.2人力资本

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过程中,研究开发是决定性因素,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特别是科技人员。人才的集聚有利于产业形成竞争优势,促进产业发展。为支持国家发展战略目标,200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吸引海外高层次的人才,截至2012年7月,“”已经引进2263名各领域的高端人才。我国各地区特别强调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机制,例如,江苏省“十五”科技发展规划中要求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完善人才政策,建立人才汇集制度;杭州市委、市政府为引导高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引导发展、加大投入和吸引人才的扶持政策,专项资金累计约20亿元。可见我国各地区对人才资源的重视。

2.3外商直接投资

随着我国经济的起飞与日益开放的投资环境的形成,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我国,缓解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外商投资资金的进入给我国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知识转移,激发了我国企业的创新愿望,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但也带了一定的负面影响。1999年我国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出台了多项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为其吸引力大量外资,使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竞争力得到提升。三资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由2000年的262.47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121.82亿元,11年间增长了八倍。2011年我国88家高新区引进国外技术支出125.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7.2%。

2.4产权制度

1988年以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较大的问题是企业的主体地位不明确,从国外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践看,企业必须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成为科技投入、科技成果、产业化生产的主体。我国在产权制度的改革过程中,随着国有企业的改组,政府不再行使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直接管理职能,而是在政策方面引导企业的发展。1996年国家颁布的《集体科技企业产权界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指出:民营科技企业产权关系要遵循“谁投资、谁所有”和“鼓励改革、支持创业”的原则。该原则为科技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指导方向,有利于产权改革的顺利进行。另外,产权的确定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来保护,市场化的产权制度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从而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

3实证分析

3.1模型构建与指标说明

本文根据Cobb-Douglas函数将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函数设定为:Y=ALɑKβ(1)其中,Y表示高新技术产业当年总产值,A表示技术因素,L为R&D人员全时当量,K为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1)式变形得到:LNY=LNA+αLNL+βLNK(2)由于技术因素A受到研发投入和技术外溢的影响,另外加上产权制度的影响,对式(2)进行修正得到:LNY=c+αLNL+βLNK+γLNR+δLNFDI+ηLNOWN+ε(3)式(3)中,R表示R&D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部分,FDI用三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表示,OWN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占私营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用来衡量产权制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c为常数,ε为随机误差项。

3.2回归分析

本文根据上述指标选取200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所需数据均来自于《高技术统计年鉴》,运用Eviews6.0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下:回归结果Ⅰ:LNY=3.5205+0.3417LNK+0.1407LNL-0.0703LNR+0.5082LNFDI-0.0446LNOWN(3.8731*)(2.9958**)(1.4176)(-2.5663**)(5.9330*)(-0.5004)回归结果Ⅱ:LNY=4.2873+0.4879LNK-0.0703LNR+0.4767LNFDI(19.5255*)(10.1789*)(-2.6410**)(8.3936*)注:“*”和“**”分别表示通过1%和5%的显著性检验.从回归结果Ⅰ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力资本、外商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都呈正向影响作用;而产权制度系数为负,说明非市场化的产权制度(OWN)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具有消极作用。虽然从2000年到2011年我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占私营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在下降,2011年所占比重为0.88,但从整体上看,国有工业产业比值过高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由于变量LNL和LNOWN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将两者剔除后,模型得到修正,从回归结果Ⅱ看出,各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模拟效果更好。在回归结果Ⅱ中,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的系数分别为0.4879、0.4767,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政府研发系数为-0.0703,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有负面作用,与孙颖(2011)中的研究结果相似,出现这一结果可能是本文忽略了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研发经费以及当地高校研发投入的溢出效应所带来的影响,这两个因素对于高校众多、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密集的东部地区更为重要,最终导致整体分析时政府科研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影响不明显。

4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制度视角分析了政府通过对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外商投资、产权制度四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人力资本、外商投资、产权制度均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的重要因素;外商投资能够显著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增长,非市场化的产权制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由此可见,国家仍然要继续发挥政府职能作用,通过改进相关制度,引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一,积极引进高质量的外资企业,合理的引导外资流向。通过外资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途径。所以,吸引创新能力强、发展稳定的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不仅能够通过外资的技术外溢、知识外溢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加强竞争,激励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有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政府可通过进一步改进吸引外资的政策,引导外资流向国内亟需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如吸引外资水平较低的医药制造业),从而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讲,也要重视技术的吸收和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给予高新技术产业税收减免政策。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公平的环境。继续鼓励吸引高端人才;加大科研投入,减少高新技术产业的所得税、增值税以及进出口关税的压力,制定相关政策;采取贴息、担保等方式鼓励商业银行想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贷款,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给予一定的优惠。

高新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研发投入的目的应该是能够得到研发成果,否则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无效的投资,因此,在企业进行研发投入之前就应该将研发活动的目的以及过程进行评判,明确研发的目标以及过程。在明确研发目标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意识到,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因此,在事前鉴定研发活动的创新性以及有效性就是研发前评判的核心标准。在这种评判中,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值得借鉴。一是专家鉴定。企业在对新领域进行研究时,必然会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盲区,这就需要相关专家的帮助,让他们在对这一领域中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再将成果实际运用与企业的生产中。二是同行业对比。这种方法是对于研究成果的有效性的判别,如果企业研究的成果相对于其他企业的平均水平高,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研究是有效的。三是目标结果判断法,这种方法也是对有效性的鉴定,是在研究成果应用之后的效果对比,若新成果的应用效果好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那么可以认为这次研究是有效的。

(二)资金投入范围

资金投入的目的是收获效益,这不论是高新技术企业或者普通企业都要遵循的准则。在高新技术企业当中,得到利益回报的前提是将资金投入控制好,在研发项目确定之后,就应该进行资金投入的范围控制,只有这样,高新技术企业才能保证研发创新带来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入《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指引》对研发费用的划分。在《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指引》中,研发费用包括人员人工、直接投入、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用、无形资产摊销、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其他费用等。同时,在高新技术企业当中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是15%,研发费加计扣除。这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投入范围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三)间接费用的分配

研发费预算包括直接经费以及间接经费,在这两项经费当中,间接经费的使用时没有明确规定的,因此,对于间接经费的使用企业应该做好分配,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研发项目状况来对费用进行合理分配,以保障研发工作的开展。规范使用票据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研发费用的申请审批以及存档的过程中都应该使用统一正规的票据。在申请过程中,规范的票据使用能够规范申请程序;在审批的过程中更利于领导查看;在存档过程中能够使票据的整理更加准确。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公司的研发费管理更加便捷准确。

(四)建立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体系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核心力量就是研发人员,承担了企业成败的关键。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如何激励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研发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成为了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体系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性十分明显。在建立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体系时应该注意,首先应该尽可能地增强考核体系的客观性,主要应该从经济利益以及结果上进行考核,减少过程的考核。其次,企业应该主要地对研发人员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价,而不是从研发人员的工作方式来评价。在绩效考核当中,指标体系应当包括业绩、行为、能力三个方面构成,对于不同层次的研发人员还应该区别地对待,这种层次主要可以分为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在行为以及能力两个指标上还应该细分。总之,建立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体系就是为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企业应该准确地抓住自身的特点,充分地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五)结束语

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核算体系是为了推动企业的研发创新以及加强企业管理而建立的,企业应该充分理解自身的特点,充分考虑在研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做好研发费核算,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高新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1.1企业在市场化的过程

中企业面临着市场风险、产品风险、经营风险等,所以,在此阶段难以依靠借贷解决资金问题,而是要依靠风险投资、专利技术产权交易和创新基金。

1.2成长期

,一方面,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认为企业有良好前景且风险低,愿意贷款给高新技术企业,同时,风险投资资金也会对高新技术企业追加投资;另一方面,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使留存收益融资和资本市场融资成为可能。

1.3成熟期

在这一阶段仍需要大量资金,并且达到整个生命周期最大需求规模。处于成熟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趋于稳定,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逐步减少,此时,企业可以充分地利用各种融资渠道。

2存在问题

2.1种子期

如果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风险就会很大。种子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分析总资本结构可以看出负债比率高,企业的利息费用比例高,当企业现金流量低,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时,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2.2初创期和成长期

2.2.1资本市场融资运用不充分

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主要是通过创业资本市场、主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风险资本市场构成。产权交易是投资者以产权为交易对象。目前,交易市场的品种有:非公司制企业的全部产权或者部分产权、非上市公司股权、科技成果、股份经营权等。

2.2.2银行金融机构融资方式单一

高新技术企业通过银行融资的方式主要有:贸易融资、承兑汇票、票据贴现、商业信用、贷款。分析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每个企业的应收票据在流动资产占很大比例,这说明,高新技术企业在票据融资利用充分高新技术企业很少能够灵活运用多种银行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般都习惯于用票据贴现和贷款作为主要的融资方式。

2.3成熟期

处于成熟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成熟、市场稳定,具有很好的盈利能力,企业留存收益多。企业的留存收益融资主要由决定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股利支付率也就是企业选择的股利支付政策;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盈利能力。我国的上市公司处在发展变革的时期,相关的政策也是在不断的有变化,一些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更多的是由股价和相关的政策所左右。

3原因分析

3.1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是保持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者的统一与平衡。商业银行要保持安全性,就必须对贷款企业的信用状况做全面的评估。信用担保能有效分散银行的贷款风险,有效联系了银行和高新技术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但目前,我国个人、企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又主要是新型的创新企业,没有历史资料能证明高新技术企业的信用状况;社会上也没有比较公正和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所以,银行无法获取高新技术企业的信用状况,信用担保机构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缺少相应的法律体制规范。没有形成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也就不能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生命阶段来提供有效的融资服务。

3.2企业上市门槛高

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条件有主体资格、公司治理、关联交易、财务要求等限制条件,特别是财务要求规定,发行前3年的累计人民币或累计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无形资产与净资产比例不超过20%;这些条件限制了高新技技术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来获取资金。

3.3产权交易不完善

产权交易市场不健全,以厂房、土地等产权为主要的交易对象,科技成果交易相对较少;同时,科技知识产权评估方面也缺少公认的评估机构,无法对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估;同时,产权交易中收取的高额的交易费用也限制了高新技术企业的产权交易融资。

高新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支撑是知识和技术,对于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无形资产的管理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我国现阶段的管理工作当中,仅有少部分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存在一定的无形资产价值,大部分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几近于零。究其原因,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企业存在的无形资产不加以管理,导致企业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设备制造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健全资金监管机制

装备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资金管理,只有合理配置企业资金、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减少资金的浪费,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实际的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的财务资金管理意识,做好企业资金的监控工作,实现企业近期资金使用计划与长远资金规划的协调、统一,并就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缺口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确保企业运营中资金的正常流通和使用。对于企业的盈余资金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实现企业资金的价值再造。

2.加快实现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

装备制造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企业管理时,应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企业健康发展,以及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的积极意义,并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预算工作内容,加强企业各部门与企业财务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全面系统的了解企业的各种财务信息,实现财务预算真实反映企业发展的目标。此外,企业应结合当前企业发展的情况制定预算目标,并在实际的预算管理过程中,提高预算的执行能力,将预算计划细分到各个部门,并定期对计划的实行情况进行检查,不断完善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3.加快资产转移,加大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

针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中无形资产所占比重较低的情况,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应逐渐转变观念,注重对知识、人力资源、信息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是企业的首要资本,知识资本的高投入必然会促进企业资产结构的转变。在企业的财务资产管理工作中,无形资产知识、人力资源、信息所占的比重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应不断加强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将企业价值评估重点由机械设备、存货等有形资产转移到知识、人力资源、信息等无形资产上,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

三、结语

装备制造企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只有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生存下来。就目前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仍然不够,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管理中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实现装备制造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健康发展。

高新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1.1国内文献回顾

1.1.1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正相关性的研究。

张济建(2009)搜集我国71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各个产出指标进行了相关检验和回归分析,实证分析发现,当年的研发支出与高新技术企业业绩有密切联系,成正向相关性,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业绩没有滞后影响。赵晖(2010)以139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搜集2008年这些企业的数据从研发资金投入强度与技术人员投入强度两个因素出发对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业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强度与企业的财务绩效密切相关,研发资金投入强度越大,企业的绩效越明显。

1.1.2研发投入与绩效非正相关性的研究。

朱卫平,伦蕊(2004)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资金、人力资源投入与企业绩效进行相关检验,搜集2004年上半年F市全部197家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度的研发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基本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郏宝云,陆玉梅(2010)搜集我国电子信息类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和业绩数据,实证分析后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经营业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研发投入强度高的企业其综合经营绩效并不高;相反,部分研发投入强度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的企业其综合绩效却相对较高。

1.2国内外文献评述

1.2.1已有文献研究对象选择的是高新技术企业

大部分国内外学者都是从R&D经费投入角度对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与绩效进行研究的,国外已有文献多是从投资者角度,对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入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以及对这些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向进行实证性研究;而国内学者则重点考察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与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现,在R&D经费投入与业绩之间的相关性方面,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与国内大中型工业企业以及民营企业都具有一致性。

1.2.2研究结论不统一。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R&D经费投入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清偿债务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有一部分学者研究后发现存在弱相关关系或没有相关性,还有的学者认为是负相关关系。在对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考察方面,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多以Tobin'sQ值从市场角度对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而国内研究对变量选择上存在很大差异,从不同角度进行量化考察,这也是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2R&D投入对企业财务绩效滞后性影响的研究文献

2.1国外研究情况

Levandsougiannis(1996)以企业大量的来年研发支出与下一年经营收入的关系为着眼点,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R&D费用对企业绩效会有显著影响,但影响具有明显滞后性,而且滞后期因行业差别而存在差异。

2.2国内文献回顾

国内关于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滞后性影响的文献不多,已有研究大多考察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而研究结果都显示这种关系多为单方向上的,少数学者研究中指出了企业R&D投入对企业的绩效具有滞后性影响。梁莱歆,张焕凤(2005)对72家高科技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着重考察企业盈利能力、企业发展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的R&D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滞后期之后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呈现显著相关。王君彩,王淑芳(2008)对我国电子信息行业进行研究,从特定行业考察了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定量研究结果反映出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影响关系,但结果表明这是一种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其研究结果也指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有滞后性影响。

2.3国内外文献评述

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内外研究大都表明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直接存在正相关,且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仅有很少的文献得出相反的结论。但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也存在不一致之处,造成国内外学者实证结论差异是因为:行业样本选择未能考虑规模效应的影响。同一行业的各个公司在规模上有差异,这就造成企业在管理方面以及市场环境方面具有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研发投入和研发成果的转化率存在很大差别。

3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建议

3.1继续深化企业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

自我国企业制度改革以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得到增强,重点产业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深层优化企业研发投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除此之外,我国政府还应采取重点扶持政策,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开发机构,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

3.2保证研发投入的持续性

由于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滞后性的影响且企业的研发能力是一个逐步积累的长期过程,企业只有保证持续的研发经费投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研发能力。只有研发投入积累到一定程度,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推动作用才能显现出来。因此,高新技术企业要想真正地提升绩效,保证自己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该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保持健康稳步增长,增强对研发活动的投资力度。如果高新技术企业能够保证其销售净利润的持续增长,就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对研发活动进行经费投入,进而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

3.3改善上市公司R&D费用披露的措施查阅企业年度报表时,我们发现各企业对研发支出的信息披露方式并不统一,披露内容不完整,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划分不明确,金额

也不具体,这都不利于决策者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在未来可能产生的收益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估。为了减少由于研发活动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我国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支出凡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都应统一在“无形资产”项目下披露,以此改善R&D支出披露不规范的状况;设置研发费用明细账,明确研发支出包含的项目,以保证对研发支出的正确归集和分配;在表外对研发信息进行详细的批注和说明,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当期研发支出的具体数据,以提高研发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不影响竞争优势的前提下尽可能完善地披露研发项目的进展情况。

高新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将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认识到我国所处的全球经济地位,充分发掘利用智力资本。美国经济学家JohnKennethGalbraith(1969)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智力资本概念。美国学者DaveUlrich(1998)认为智力资本是员工能力与员工对组织认同感的乘积。芮明杰教授(2002)认为广义的智力资本就是企业内所有知识和智力不断积累所形成的资源。傅传锐教授(2007)以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企业综合绩效有显著贡献。AmitavaMondal等(2012)运用VAIC法对印度65家银行绩效和智力资本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银行智力资本对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对智力资本的研究相对于物质资本的研究较晚,但是在智力资本愈发重要的知识经济背景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内国外的学者都对智力资本于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及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了智力资本增值系数模型,智力增值系数越大,说明智力资本增值效率越高,智力资本作用也就越大。鉴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因素的重要性,本文提出高新技术企业智力资本由四要素构成,即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创新资本。要确定各项增值系数首先要计算VA值,VA=PTP+PC+I。其中PTP表示税前利润,PC表示企业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I表示企业利息费用。本文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财务资本选用企业的总资产减去无形资产来计量;人力资本选用企业的应付职工薪酬来计量;结构资本选用企业的管理费用来计量;关系资本选用企业的销售费用来计量;创新资本选用研发费用来计量。本文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选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该类公司从2010年到2013年四年的数据,样本数据均从国泰安数据库中获得。经过筛选共取得140个有效数据。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1.描述性统计

利用SPSS19软件,对筛选出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初步分析智力资本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CEE的极差、标准差最大说明在不同企业中财务资本的运用效率差距比较大,说明有些企业高效利用资源而有些企业则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从总体上看各变量对ROA的影响差距不大;智力资本各个要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与财务资本不相上下,表明重视智力资本的投资对提高企业绩效有很大的帮助。

2.相关性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智力资本各要素之间及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的检验结果,CEE、HCE、SCE、CCE、ICE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从而支持了假设H1。HCE和SCE、ICE之间存在显著相关、SCE和ICE、CCE和ICE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说明智力资本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影响企业绩效。

3.回归分析

对该产业进行回归分析,可以看出,五个自变量RCE、CEE、HCE、SCE、ICE都通过了t检验,且系数均为正,证明RCE、CEE、HCE、SCE、ICE和企业绩效都是正相关关系,其中HCE对企业绩效的贡献最大,接受假设H2。说明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中智力资本的重要性超过了物质资本。

四、结论与启示

以2010至2013年我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评价智力资本各要素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得出以下结论: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为显著,是该类企业的绩效的提升最大;智力资本各要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均超过了财务资本,说明在该类企业中智力资本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资源。鉴于上述结论,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在日后的管理中要更加重视智力资本的作用,使物质资本和智力资本达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在智力资本中人力资本是核心,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为显著。人力资本的发挥离不开完善的组织结构,因此,企业管理中应重视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的结合,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管理,促使企业产生更大的效益。同时,创新资本是不可或缺的智力资本要素,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新的无形资产。

高新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1.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由于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然而现在的世界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很容易发生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一旦此类经济问题发生,将会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严重的影响。我国会在国际经济贸易的条件下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然而,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很多政策和措施还不够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很容易给我国带来比其他国家更加严重的损失,甚至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出现,我国的经济结构将会不稳,经济波动加大,甚至会导致经济基础动摇。因此,这种冲击将会是世界贸易对我国不利的影响。

2.阻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世界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导致竞争力的不断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增强自身在世界市场当中的竞争力,企业科技能力的提高和产品科技含量的增加将会对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重要的威胁。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经济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再加上现阶段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中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会造成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同时这也是我国现有经济难以适应和面对的局面。因此我国必须正面面对问题,及时找出适合我国发展的策略,跟上时展的步伐。

二、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影响下我国应该采取的策略

(一)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下,促进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然而当今世界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只有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不断促进其发展,才能够增强我国的对外贸易,在竞争中占得优势。为了更好的开拓国际市场,我国必须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实力,才能够抓住资本的溢出效应[3]。同时高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得到更多的仪器和设备,从这一方面,我国的共新技术产品进口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扩大。

(二)完善对外贸易机制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和很大程度上都会给我国经济造成重要的冲击,然而,我国要想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跟上时展的步伐,就必须适应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对外贸易机制来保障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的种种手段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我国应加强同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发展跨国企业,增加对外的投资;其次,产业结构方面必须做出重要的改变,将剩余劳动力进行充分利用,促进经济的发展;最后,有效利用世界各种资源,将外贸结构进行优化,在当地进行融资。

三、结论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国际经济贸易得到不断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建立起长期发展的目标,要跟得上时展的步伐,努力从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找到解决方法,积极面对世界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冲击,采取有效措施,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对外贸易机制,促进我国的长期发展。

上一篇:网络课程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医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