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时间:2022-09-04 04:16:22

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摘 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就是为适应生活而服务的,学语文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活。因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的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8-0038-02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与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将生活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体现出时代特点,很巧妙地将学生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以便能较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而“学以致用”。

一、有生活,语文内容才能正确

传统的死记硬背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灌输式,已经与当前的教育严重脱节,将势必被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互相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取而代之,应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重要性,并激励他们自得与自悟。因此,本人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大胆尝试,让学生们勇敢地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记得我在教课文《春雨沙沙》时,学生在半堂课的时间内基本能背诵全篇课文,课堂结束时学生也已掌握课文中所介绍的春天景物及其特点,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用彩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春景。可第二天当我看到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时,不禁大惊:全班四十几名学生竟有二十名学生把桃花涂成了白色,把梨花涂成了红色或黄色。怎么办?这说明学生对春景,对大自然中的植物,对自己身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还相当欠缺。最后,我决定亲自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

星期日春光明媚,置身于花红柳绿、山清水秀的春色中,沐浴在和煦温暖的春风里,欣赏着田野春光,我和学生顿感心旷神怡,清新纯净。看着眼前美丽的大自然,同学们兴奋极了。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尖尖的小草,嫩绿的柳芽……这些感性材料在同学们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有声有色的画面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因为这是同学们通过亲自体验观察得来的,这种收获是具有更深层的、积极的意义的。这一天,同学们不仅目睹了美丽的春光,而且学会了观察景物和描绘景物的方法,真是收获多多。回来之后,那道作业题同学们就准确无误、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可见生活这本生动形象的大教材,具有神奇的功效。

如在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进行拓展学习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拓宽思路,谈谈对“美”的认识,学生的情绪激昂起来:“花儿的美,大树的美,绿草的美,山的美,水的美”……精彩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可见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要联系生活,他们就能在感悟的过程中放飞自己的心灵。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是非常有效的。我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亲自走进生活、触摸生活外,还积极地将生活化的教学做成直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出来,使学生正确地学习语文内容。

二、有生活,语文能力才能提高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是:“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并以此作为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强调“综合性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既能挖掘语文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共享资源,又能综合利用各科知识技能,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如我在教学老舍先生的《趵突泉》一文后,提问:我们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呢?――举起的小手寥寥无几,就更不必说了解哪些名胜了。于是,我思考:如何把课堂延伸,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获得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呢?为此,我组织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我让同学们回家认真地问一问父母,问一问家人。第二天课堂上反馈后,我把重点放在了我们万荣县城内的飞云楼、荣河镇以北的秋风楼和运城解州的关帝庙这三处名胜上。接着我让同学们分成三个小组进行活动,甲小组的同学上网或去图书馆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乙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去秋风楼和飞云楼实地观察,请教导游,做好记录;丙小组的同学到班上的李慧同学家里向她曾在关帝庙工作的大伯询问有关关帝庙的情况。这样,同学们各司其职,活动开始了。

两个星期后,同学们满载而归,并在一起交流收获。这下,同学们个个成竹在胸,俨然一个小导游,谈论起来滔滔不绝。有的展示了精美的图片,有的介绍了名胜的修建年代、历史背景,有的介绍了名胜的建筑风格,还有的朗诵了自己写成的小作文。我真为他们感到高兴。而且,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提高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还接触了许多新事物,这无形之中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积极求知和努力创新的意识。我惊喜地发现,同学们的倾听技能、发问技能、观察技能、记录技能、访谈技能、写作技能等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再如为了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我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识字中享受生活的快乐,发展学生的个性,力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建认知,愉快地识字,掌握汉字的规律,提高识字效率,为学生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形式有“自我介绍”“最美的名字”“我的名片”等姓名识字;绘画、手工制作识字;商标、贴标签识字;给玩具起名字,编故事识字……在这些生活化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轻松有趣地学习汉字。在刚开学不久,每次发作业本时,让全班学生轮流发,并打印了全班学生的姓名,贴出来,人人一份,随时识记。还让学生用自己的名字设计小名片,互递名片,自主交流,以生活化的识字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教完《自选商场》后布置同学们:你们身边也有很多汉字,星期天,请爸爸妈妈带你们到超市里“找汉字”,看谁的收获大。星期一,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大家都有很多收获,诸如“早餐派”“洽洽”食品“奥利奥”饼干“伊利”牛奶“立白”洗衣粉“亲亲”八宝粥……当学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这些汉字时,是多么兴奋啊!这时,我又鼓励学生进一步留意生活,如招牌、路牌、广告等,鼓励学生通过儿童节目、新闻报道、课外读物等多种途径识字,这样的识字教学既联系了生活,又拓宽了识字渠道,扩大了识字量。

三、有生活,语文课堂才能精彩

“源于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语文课堂生动、活泼、精彩的物质保证。

记得我在教学“席”这个生字时,让同学们组词语,当同学们组出“出席”这个词语时,我要同学们讲讲这个词的意思,其中有个男孩站起来做着动作大声说:“就是村里的人在一起吃席,快要开席时,管事的人说一声‘出席喽――’,这样端盘的人员就该上席了。”不等他说完,同学们就前仰后合地笑开了――为他的理解,也为他的动作和语言。发言的这位男孩是我们班的班长,他爷爷是村里有名的理事人,哪家有红白喜事准少不了,他是见多了,所以一下子就联系上了“出席”这个词。其实,“出席”这个词的书面意思并不是他所说的这样,可他的理解我也找不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见生活处处皆学问。

还有一次作文课,我在组织了同学进行拔河比赛和跳绳比赛后,要求各自写出一篇题为《一次有意义的体育活动》的习作。一上课,只见同学们都摊开稿纸写开了,一改以往写作文时的姿态:咬着笔杆子,皱着眉头,搔着头皮,要不就呼啦啦地翻作文参考书,迟迟下不了笔。一节课过后,一篇篇生动新颖的习作便出现了,我要求每个同学读给大家听。有同学读道:只见红队的同学个个使足了劲,胳膊向后拉,身子向后倾,屁股向后驮。有同学读道:蓝队的同学个个使出了吃奶的劲,眼睛瞪得大大的,鼓起腮帮,满脸憋得通红,额头上条条青筋绽露。看他们描写得多传神呀!同学们不时报以阵阵掌声。瞧!有了生活,同学们的写作内容是多么丰富呀!

看着一堂堂融入生活情趣的语文课,我深深地明白了,只有将生活带入语文课堂,使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课堂才能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姜海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J].学周刊,2011(29).

[2]何强生.语文探究性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上一篇:小卡片在图形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