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探微

时间:2022-09-04 03:14:57

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探微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小学生学习认知的基本特点,结合小学生自身实际,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说明了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悦的情绪和体验。小学阶段是人生学习进程中的起步阶段,也是各种学习习惯于兴趣形成的阶段,准确把握小学生认知的特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促进小学生思维、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小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形式是以鲜明的形象性和具体特征思维为主,并逐步过渡到逻辑思维。小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特点,控制自己言行的能力差,因而思想不易集中,注意力易于分散。小学生的注意力常常带有感彩,注意力不稳定。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是从无意记忆到有意记忆发展;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发展。学龄儿童记忆事物是以无意记忆形成为主。儿童入学后,由于有了一定的学习目的和任务,他们的有意记忆开始得到锻炼和发展。从记忆的内容来说,儿童比较容易记住具体形象的东西,较难记住词语等抽象内容,但通过学习,他们的抽象记忆也在迅速发展。

由于一些知识的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及不可感性,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数学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易于形成一堵墙,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困难,从而影响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拆除这堵因知识的抽象所产生的墙,让枯燥的知识生动、有趣,使学生乐于学、易于学,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二、 把握小学生认知特点,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必须从把握小学生认知特点入手,努力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间信任感。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对某一门功课教师“不感冒”,往往会从主观上抵制这位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注重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沟通、平等和课堂气氛轻松、幽默、宽容,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主动帮助他们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感情体验,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课题;在协作学习过程中,要讲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有分工、有评价。教师要考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站在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发言的积极因素,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将数学学习活动化,激发小学生数学好奇心。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好奇心。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做数学”,体现学习过程活动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舍得投入时间,多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比一比,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有效度。通过数学学习生活化,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认识表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十分高涨。比如:角的教学中如何认识角。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角就在我们身边,能从周围的物体中找到角吗?找到后给小组内的同学看看。由学生自己找角,老师查看找到的角。学生甲:在书上找到角;学生乙:在信封上找到角;学生丙:在文具盒上找到角……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将数学学习生活化,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直观性。在孩子们的眼中,数学只是各种数字和符号。其实,数字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人类社会处处存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因此,数学在人们身边随处可见,也体现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但是,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让他们喜欢数学,好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由于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许多教学内容远离儿童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儿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的教学。老师演示用硬纸条做的两个活动角,老师让学生观察这两个角,然后让学生用桌面上的纸片和图钉也做一个这样活动角。让学生把边长一些的角和边短一些的角重叠,观察这两个角的大小。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体验,了解角的大小与边长的大小没有关系。让每个小朋友拿一个活动角来玩一玩。引导学生如何把角变大,又如何把角变小,通过学生的体验,掌握角的大小与张开的大小有关。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体验,使学生容易体会到数学就下自己身边,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这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小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要通过有意识的创设一种氛围,使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引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而学生的兴趣往往源于好奇心,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想方设法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学生一旦被吸引,就会沉浸在积极思考的氛围中,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考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由于这本部分教材内容很抽象,可以设计一道趣味题:一位老奶奶,从她出生到1996年2月才刚好过完18个生日。请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老奶奶究竟多少岁了?学生听了肯定感到奇怪,老奶奶怎么只过完18个生日?于是纷纷议论,产生众多猜测,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时可以及时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理予以启发。“2月底有什么特征”?由此非常有趣地导入新课。可见,这样的情景创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思考,就会发现知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世界,就会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成长需要。

上一篇: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数学应用推广探究 下一篇: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