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04 03:03:26

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税源管理工作开展的不好将会严重影响后面的整个税收征管的其他环节的正常稳步开展,其很大程度上也体现着整个税收征管工作的水平。文章以税源管理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产生这些现状的原因,最终提出提升税源管理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税源管理;税源监控;税务稽查;激励机制

税源管理是保证实现税收职能的前提条件,做好税源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保证当地税收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偷税漏税,而且还能够创造公平的市场经济发展大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国家经济税收等宏观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提供基础性数据等。为了更好地实现税收职能,必须加强我国的税源管理。

一、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税收分析方法较为单一

一方面,对税源企业的税收征管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非常多,而目前税源管理仅仅采用较为常见的算数平均法和简单的比例法等,方法选择上较为简单,且多采用定性分析为主很少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另一方面,在税收预测主要采用传统的“基数+增减因素”法,导致税源预测管理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税源企业的纳税的基数主要是会计核算的应征数,漏掉了纳税企业应该缴纳而没有缴纳的那部分税款,其与企业实际的应纳税额是有差距的,尤其是统计数据的牛鞭效益导致数据失真更严重。增减因素的确定通常是对部分典型企业的调查而综合得出的,其准确性受到调查企业的影响较大。

2.税源监控内容不全面

很多企业为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在申报纳税的过程中有时会故意隐瞒各种重要的信息,甚至有部分税源户会提供不真实的数据和报表,采取各种手段和方式故意少纳税的现象。这些企业偷税漏税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纳税申报信息的失真,而税务机关在计算纳税额度的时候大部分依靠的是税源企业提供的各种财务报表和其他登记资料,对其日常经营变动资料掌握的非常少,加上税源企业人为地造成纳税信息的失真,使得纳税计算依据变得不可靠,带来国家税务机关工作的被动。

3.纳税分析不够深入

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向税务机关递交书面报告的行为,其递交资料的真实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税源管理的质量,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一方面,税务机关在资料收集与分析阶段大部分都是以纳税人上交的静态资料为主,而不主动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第一线去收集企业的动态涉税信息,对企业的市场经营状态不熟悉;另一方面,部分税务机关工作者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很多的管理措施流于形式,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只关注形式上的事情,而不关注质量如何。

4.纳税评估有待改进

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对企业纳税行为进行整体评价的手段,及时地开展纳税评估税务机关可以发现税收征管过程中的某些问题,有效地防止纳税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最大程度的保证国家税收的及时足额入库。由于多数的基层纳税征管单位在纳税评估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部分问题的出现给纳税评估工作效率的提升带来较为不利影响,造成税收征管工作的被动局面,给税收征管工作效率的提升造成障碍。

二、税源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且配置不合理

税源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且注重实践的工作,很多的工作者缺乏相关的实践能力,学历与能力有着一定的差距,再加上部分的税源管理工作者缺乏敬业精神,在平常的工作中遇到困难得过且过,不能够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严格执行它。

在人员配置方面,没有做到物尽其用和人尽其才,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基层工作人员不足,在税源管理的过程中,很多的事务性工作都是由基层的工作人员亲自去完成的,而人员的不足使得基层工作人员的事情过多,最终使得其统计和掌握的税源企业的相关信息不全,影响了税源管理的质量。

2.税源管理的制体制不健全

一般情况下,税源管理工作由很多具体的职能所构成,不同的职能由不同的部门去分别完成,部门之间会存在信息的交流,由于缺乏有力的领导,流程运作上面缺乏统一性,信息交流和对接存在较大的困难,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了沟通和交流方面,使得整体的税源管理质量不高,而且效率低下。

同时,在涉及到税源管理的权责方面,对于一部分正好是各部门自身核心业务的职能,各部门会很快的完成,但是对于处于各个部门之间的交叉性的工作职能,则会造成多个部门都不管的情形,形成管理的真空地带;另一方面,对于涉及到较大利益的部分职能,则有可能造成很多部门争相去做的局面,导致重复性管理。

3.管理过程中的考核和激励措施缺乏

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是促进税务机关税源管理效率提高的有效保证。考核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更好地对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价,然后根据不同的评价结果实施差别化的奖励和惩罚措施,以此极大地调动税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各工作热情。考核激励措施实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与相关措施制定的好坏有关。目前部分部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存在较大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采用目标考核办法,各个不同岗位间缺失差异化,部分考核沦为走过场。

三、提升税源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1.加强税源分析

一方面,在税务机关内部要注重税务机关各个流程的协调与配合,尤其是上下级之间,各个业务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在充分的信息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税源信息的共享与分析,提高对各纳税主体信息加工和分析的深度与广度。税源管理的工作者,要非常注重涉税信息的收集与加工,要注意与税务机关内部的信息共享等。另一方面,要注重税源分析方法的创新与发展,要注重税源分析的实际效果。在对企业税源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因分析目的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模型与方法,每一个分析方法所选用的数据及其得出的结论都是有针对性的。各地税务部门可以针对的当地税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税源分析方法和模型,以使得其分析出的结果更有针对性,能为当地的决策机构提供更有说服力的数据。

2.规范税源基础管理

各地税务部门可以从当地税务工作的实际出发,对现有税务管理机构和内部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将不必要的部门进行裁剪和撤销,对相关职能比较重要的部门进行重新设置和优化,使得信息共享方面更加的协调和高效。如果在内部的流程重组方面存在着困难,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化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来促进信息的快速流通与共享,然后依靠虚拟的税源管理部门进行管理。通过组建虚拟部门,以高度信息化的数据共享为基础实施跨部门合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监控与管理。

3.创新税源监控方式

一方面,可以建立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查制度,对当地重点税源企业进行临时抽查,重点查看纳税企业的申报纳税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基层人员在抽查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漏征和漏管的纳税企业,立即将其纳入带税源户数据库中,并督促其立即申报纳税,当发现有故意的偷税漏税行为发生时,可以采取加大惩罚力度建立纳税黑名单制度等方式严惩各种违法行为,并将其作为案例进行宣传和科普等。通过抽查制度,税务机关还可以检测纳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财务等涉税信息的变动情况。另一方面,广泛推广税控装置,大力加强和改进发票管理。针对当前的税务管理现状,可以实施以票控税,通过对发票等实体票据的管理来监测企业涉税信息的变动。在发票管理方面,要不断加大对使用虚假发票的打击力度,净化发票使用和管理环境,在税源管理过程中适当地开展对发票的交叉稽查,促进以发票为基础的税源管理的不断改进。

4.强化违法行为的税务稽查

各地税务机关一方面可通过当地的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依法纳税的重要性,积极地引导各个纳税企业依法纳税,同时建立纳税违法行为的举报制度,并发动群众参与到打击涉税违法活动中来,将会对各种涉税违法性形成较有震慑力的社会压力。在对违法行为的处理方面,可以采取加大惩罚力度,使得各纳税人得不偿失,尽可能地打消各种违法行为的想法。另一方面,加大税务稽查的频率和深度。税务稽查制度可以由定期稽查和不定期稽查等形式构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加大不定期稽查的密度,要注重对具有潜在违法行为的企业的稽查,尽早的发现和处理各种违法行为。同时,针对依法纳税的企业可以实施正向激励,如对纳税信用较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等。

5.提升纳税服务的水平

首先是在优化税务机关内部流程的基础上,按照人尽其才的原则合理配置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使得能力和素质较高的人员能够在关键岗位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是建立合理的税源管理制度,使得税源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将日常工作的重心放在税源管理方面,尽可能地避免一个人干多个人的活的局面;最后,建立税务工作者的定期培训制度,通过对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岗位培训,以此来提高相关人员的个人业务素质。除此以外,还要善于提升整个重点税源管理队伍的良好形象,可以适当地以提升服务能力为主开展各项评比,以争先创优的活动评比来促进相关人员不断改进各项工作,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大力提升当地的纳税服务水平,不仅仅有利于促进当地税源管理效率的提高,也利于当地整体纳税环境的好转。

6.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考核评价体系可以从内部考核和外部考核两方面着手。外部考核,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对重点税源管理的对象进行调查,或者是通过定期地开展重点企业负责人的座谈会的形式,或者是以信箱和网站评议等形式对重点税源管理的工作者进行实时评价,既可以准确的了解有关各方对重点税源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又可以进一步完善对相关工作者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完善激励机制。内部考核,其指标体系要注重岗位及工作职能的差别化,针对不同的岗位建立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建立某种定期考核制度,最好是建立月度考核与季度考核及年度考核相结合的立体化考核方式。要注意考核的过程要保证公开公平,使得所有的被测评对象都能够认可。考核指标可以选择比较重要的对相关岗位而言较为关键的指标。在测评数据的采集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选择以电子信息形式自动获取各种考核数据,以这种权威性的数据为基础进行考核,在方便考核的同时将会更加令人信服。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于提高当地税源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各地税务机关税源管理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上一篇:FDI在中国东部的工资效应 下一篇:关于每股收益财务分析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