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经济范文

时间:2023-03-16 02:38:20

税源经济

税源经济范文第1篇

一、连云港市税收呈现的特点

(一)近年税收收入逐年稳步快速增长,但总量相对较小。

(二)宏观税负逐年上升,但相对偏低且税收弹性系数变化大。

(三)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增长较快,公有制经济税收逐年下降,涉外税收增幅由高趋缓。

(四)税收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税收比重亟待提高。

(五)房地产市场税收逐渐成为税收增收生力军。

(六)区域发展不平衡,县域税收明显快于市区。

二、影响连云港市税源经济发展因素分析

一是部分重点税源行业增长乏力。

二是新增税源明显不力。

三是县区经济差异导致税收增长的不平衡。

三、培育和发展税源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经济是税收之本,经济规模的扩大是增加税收收入的保证,经济发展了,国民经济整体实力提高了,税收收入才能得到保障。因此,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税收收入增长的根本。

(一)有效效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加快发展。现有企业税源是历经数十年的日积月累,而形成的财力基础。在有限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条件和市场的约束下,维护好、巩固好现有税源,使之形成良性循环,这同建设新兴税源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为此,各级国税机关必须立足当前,把巩固现有税源的各项措施抓细、抓实。对现有税源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分清哪些是成长中的税源、其潜力有多大,哪些是成熟的税源、其税基如何,哪些是衰落中的税源、其周期还有多长等。同时,要认真贯彻贯彻企业进行生产挖潜、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税收政策引导。要认真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政策,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利用现有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加强技术开发应用,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鼓励企业不断加强设备更新改造,加大技改投入,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壮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确保现有税源继续保持稳定,为地方经济发展,奠定牢固的税源基础。

(二)逐渐弱化区域优惠政策,代之以产业税收优惠为主导的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吸引外资,扩大开放,我国采取了区域发展战略,实行经济特区、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高新产业开发区等多种区域性优惠政策,这种区域发展战略的实行,一方面削弱了税收优惠的产业优惠效应,突出表现是对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全部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体现产业发展的区别。另一方面形成了区域内外税负的差异,导致了税收管理的漏洞,特别是诱导了一部分企业不断变更企业经营地点,以获取更大的税收利益。为了培育税源,各级地方政府和国税机关都应该正确处理产业优惠与区域优惠的相互关系,逐渐弱化区域优惠导向,把主要方向用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突出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导向功能,引导资金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竞争,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三)积极推进企业重组,鼓励企业做大做强。随着经济全球化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具有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愈来愈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力量。从连云港市的情况来看,尚未形成一批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跨国公司和上市公司。因此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加快推进企业重组,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大批有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作为企业自身,也应该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加快产品的科技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加工型企业要摒弃以往粗放式、能耗高的简单加工模式,向产品的深加工增值体系发展。要充分利用外国投资者的资金和国外市场,增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能力,扩大产品的对外出口。大胆引进人才,善于使用人才,打造产品的品牌建设,同时还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的经营好转。

(四)支持重点税源,进一步扩大重点行业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连云港市企业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出现了一批年纳税在千万元以上重点税源户,初步形成医药产业群、电力产业群、化工产业群、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产业群、港口物流产业群等,这些重点税源企业数量上并不多,但在缴纳税款上却接近全市企业的80%,是全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作为税务部门在集中力量扶持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发展的同时,也要向经济全面发展延伸,立足实际搞好中小型项目的经营,形成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和沿海产业走廊,培植“百花齐放”合理税源结构,以确保税收的稳定增长。同时要继续推进工业强县,注重利用县乡的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如灌云棉纺织业、灌南林木加工业和化工产业、赣榆矿石资源和海洋产业、东海硅资源和温泉产业的优势,以及汤沟酒业、板浦滴醋等知名品牌优势,大力培育有特色的地方支柱产业。支持重点税源的最好做法就是按照依法征税的原则,既要考虑税收任务,又要考虑如何保护好现有重点税源,培养后续税源,涵养潜在税源,为企业增强“造血”功能,力求使生产发展与税收增长始终保持良性循环,决不能涸泽而渔。

(五)强化招商引资,开辟新兴税源。开辟新兴税源,是形成梯级税源格局,确保税收持续稳定增长的战略重点。从连云港市经济税源结构来看,招商引资工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开辟税源的重要途径。为此,首先要继续加大招商力度。“两法”合并后,连云港市部级开发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一定程度上弱化,必须要在加强基础实施建设、服务环境等方面狠下工夫,弥补因税收优惠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其次要营造招商氛围。要积极开展经济发展环境整治活动,着力规范执法行为,建立健全制约机制,充实完善相关规定,不断优化办税服务,在税企之间建立互信、合作、双赢的新型税企关系。再次要提高招商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继续吸引外资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等方向发展,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向第一和第三产业投资,重点以港口、码头建设、仓储、物流、旅游休闲等服务产业和配套项目为主,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和区域的全面发展。在新形势下,要相应提高外来资金进入“门槛”,注重引进外资的质量,从“引资”转向“选资”。

税源经济范文第2篇

2005年到2006年两年间,**县新增民营企业1239户,总量达到4415家,民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量达30亿元,分别实现税收收入1.73亿元和2.77亿元,占全县税收收入的54.40%和59.19%,成为全县主要的经济税源,占税收收入的“半壁江山”。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一)民营企业集中于单一产业,集聚发展的优势比较明显,但分布不均衡,特别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关联密切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行业所占比重较偏低。从地税征管实际来看,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房地产业二大产业。从国税征管工作实际看,虽然在批发零售业,电力、燃汽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食品加工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等八个重点行业及房地产业、其他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等非重点行业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零售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硅加工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从民营经济整体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工艺品、非金属制造业,具体集中在水晶制品、石英砂加工、硅微粉等硅加工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属资源利用加工型企业,其发展主要依赖地方资源优势。

(二)民营经济对全县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日益成为国地税收入的主要来源。2005年和2006年,新增民营企业分别实现税收收入1800万元和2500万元,分别占全县新增企业税收收入的56.67%和60.28%,对全县经济发展的突出作用日渐显现。从2005年至2006年缴纳税收情况看,呈现两个特点。一是税收贡献率较高,且稳步提高,占总收入比重均达40%以上。二是增长速度较快,2006年税收收入比2005年收入增长率近50%。说明全县经济运行质量较高,民营经济发展较快。

(三)民营经济规模小、总量少。从**县现实情况看,没有支柱型产业,大中型企业少,全县国税年纳税超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43户;市级以上重点税源企业(全县2006年税收入库超千万元的企业)只有4家,500万元以上只有10家,年入库税收11578万元,占整个收入总额的42.8%。2005年至2006年新办民营经济企业共1239户,但新增税源企业只有325户企业正常开业并实现税收,占新办民营经济企业总户数的44%。通过数据分析还可以看出:近两年新办民营经济企业户数增加较快,但税收增势不明显,远远低于期望值。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企业和其他制造业,随着国家对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和市场需求降低,房地产企业税收增势将明显放缓或下降,从长远看,房地产业税源将呈萎缩趋势发展,对税收收入将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也说明新办民营经济企业大部分经营规模还较小,高、精、尖工业产品较少,大多数企业还处在资本积累和发展阶段,部分企业尚未建成投产,同时还有部分企业属于空壳企业,在税收征管中属于非正常户的比例为36%。

(四)税源结构单一,税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动不足,税收收入受外界因素影响大。全县税收收入速度和总量对少数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依赖性较大,一旦市场行情下滑或其它因素影响这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税收收入也将随之减少。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第二产业发展缓慢,制约了税收收入增长和民营企业发展速度。第二产业是该县国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工业新增税源较少。另一方面,特色产业受各种因素影响,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硅加工行业是该县特色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受资金、技术、税收政策规定等因素影响,增长方式比较粗放,投资结构不合理,以硅产品初加工为主,消耗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和产品的比重较低。硅加工企业多为民营企业,投资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较少,并且缺乏统一的组织和正确的市场导向,大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加上近年来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攀升,利润空间缩小,全县硅加工业税收年均在4000万元左右,每年增速不超过10%,做大做强硅产业,还有很多的政策需求和具体工作要落实。

从税种结构看:增值税占主体,2005年、2006年分别入库增值税6318万元、8691万元,分别占民营经济企业实现国税总收入的84%、78%,2006年增值税占比略有下降,主要是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销售市场价格波动,国家从2006年9月起对部分产品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但增值税税收增长率仍然较高,达到37.5%,高于GDP增长速度,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税收增长;消费税两年占比分别为1.7%、2.6%,占总收入的比重很小,但增长较快。由于该县消费税税源单一,主要是酒精及酒类产品,企业户数少,规模小,纳税数额较少,对总收入影响较小;企业所得税两年占比分别为14.6%、19.8%,企业所得税所占比重稳步提高,且增收幅度较大,税收贡献率逐步提高,成为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般预算收入计划的完成起到很大作用。

二、促进**县民营经济税源发展的思考

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应采取相应对策,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着眼于做大,从政策制订、制度落实上引导民营企业理性扩张,逐步做大做强。一是要立足**县资源优势,引导硅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进一步细化产业链条,推进分工协作,形成龙头企业搞技术研发、品牌经营,中小企业搞协作加工、贴牌生产,相关机构专业分工、自主配套的格局。二是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落实促进科技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引导民营企业向“精、专、优”的方向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鼓励企业在搞好主营业务的同时,利用富有的资金,尝试多元发展,依据自身优势,将产业链向上下延伸,形成产业关联、资源匹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链,培育新税源的增长点。同时,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经营,安排更多的人员就业。对民营企业科技含量高、更新周期短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政策等。

(二)着力于做强、做优,增强民营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提高民营经济运行质量。一方面要用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大中型民营企业向县级经济开发区集中,中小型民营企业向乡镇工业园区集聚,使企业能充分享受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改变民营企业孤军奋战的状况,形成“集团军”作战,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的交流,在巩固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的投入的力度,争取在**县设立硅产品研发中心,开发出更多的专利发明和自主知识产权,积极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提升硅产品和农副产品竞争力。

(三)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一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的关系,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税收增长,实现税收增长与经济同步协调发展。一方面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在税收征管的重要位置,既加强征管,又充分考虑培育民营经济发展的后劲,保持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创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环境,坚持依法治税,清费正税,降低民营经济的非税负担,并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对新办民营企业进行扶持。二要正确处理好企业管理与税收管理的关系,通过加强税收征管,规范税收秩序,引导和促进民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要正确处理依法治税与优化服务的关系,把依法治税融入到税收征管工作的全过程,重点加强税收信用建设,推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实施分类管理,激励民营树立信用意识,提高民营经济运行的质量。

税源经济范文第3篇

一、改革产生的影响

1.对试点企业的影响。试点单位反映,这次试点时间已显过长,未提出进一步改革的新内容。它使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迈出了关键一步,但也使试点地区和行业与全国非试点地区和行业出现税负不公现象,扭曲了增值税的中性、效率特征。试点企业认定以试点行业产品年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50%以上为条件,不仅操作难度大,还造成同行业产品税负不公平。

试点采取“先征后退、增量控制、按季退税”的方式以减缓对财政收入的冲击是慎重和稳妥的。但具体操作繁琐,认定审批难度大,存在行政执法风险。同时,按季度先征后退占压企业资金至少3个月,年终结算部分企业资金占压超过一年;试点企业集团在试点地区内改制、改组、新建,部分分支机构因没有实现增值税而不能抵退;产品出口比重较大的试点企业,因实行“免、抵、退”导致国内增值税实现数额较少,“待抵固定资产进项税额”长期挂账,不仅不能获得抵退税款,而且减少折旧提取,增加企业所得税负担。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出口船销售收入占比98.8%,试点4年,不仅无法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9333万元,还多缴企业所得税近250万元。

新增机器设备投资进项税额抵退,涉及动产与不动产的界定、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等问题,有待于扩大征收、抵扣范围和采用征收环节直接抵扣办法加以解决。

2.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试点前,据有关方面按增量抵扣测算,东北地区预计每年减收150亿元左右。但试点运行结果与原来的预计测算差距较大。2004年7月~2007年12月3年半内实际按全额抵退税仅146.9亿元,每年平均抵退税约42亿元。

根据东北地区试点数据测算,2009年增值税转型若在全国所有征收增值税的行业推开,预计减少财政收入大约755亿元。考虑到增值税转型改革后,实际发生的抵退资金相应转化为企业应税所得额,机器设备投资降低,进入成本的折旧费减少,企业所得税将增收。从动态看,转型改革的积极效应促进经济税源增加。以东北地区试点为例,3年半尽管抵退税146.9亿元,但2005年~2007年国内增值税收入保持较高增长率,分别为15%、13%和14%。其中,工业增值税收入仍分别增加了104亿元、115亿元、116亿元,3年累计增加335亿元。可见,增值税转型改革在财政收入方面表现出“退一步,进两步”的积极效果。在当前良好的财政状况下,增值税转型改革带来的减收是完全能够承受的。有关人士反映,在试点中除少数县级财政出现困难外,总体财政收运行良好,预计在全行业推开是可以承受的。

3.对投资的影响。理论上讲,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对投资增长有促进作用。东北地区试点情况显示反映,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对投资的影响是温和的,增值税转型只会使投资结构更趋合理。

从全国看,200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3369亿元,机器设备投资占22%,实行增值税行业的机器设备投资仅占10%左右,约9300亿元,因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对投资的拉动作用有限。

当前,我国投资过热领域主要集中在政府政绩工程、房地产等行业,产业设备更新改造方面的投资相对薄弱。全国全行业实施新增机器设备投资进项税额抵扣,有助于促进产业投资,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同时,与20世纪90年代的情况不同,在市场日趋成熟、政企逐步分开的条件下,企业投资在理性选择和自主决策上明显进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应当不会引发企业投资过热。

4.对物价的影响。东北和中部地区的试点运行表明,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没有推动物价上涨,而且减少生产成本,有利于降低产品出厂价格。

目前,我国物价上涨过快,一是流动性过剩,导致资产价格上涨;二是国际粮食、原油、铁矿石等基础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向下游延伸,导致消费品价格上涨。从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经济活动看,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成本推动而非需求拉动。扩大抵扣范围,企业税负有所降低,相应提高消化原材料涨价成本的能力。同时,促进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改造,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不仅不会推动物价上涨,而且会缓解物价上涨矛盾。

二、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的建议

1.加快增值税转型改革十分紧迫。

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但在当前全球通胀现象严重,金融危机加剧,国际经济处于动荡、调整情况下,也面临许多困难。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上涨,资本市场低迷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升高,工业品出厂价格居高不下,经济增长放缓,效益下滑;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增速下滑,很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制造业企业陷入困境,迫切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加以扶持。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不仅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客观需要,而且是完善和规范增值税制度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形势下,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短期减税政策效应有助于企业走出困境。从长远看,也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有助于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改善我国投资主要集中在政府政绩工程、房地产行业等领域,产业设备更新改造方面的投资相对薄弱的状况。二是有助于缓解物价上涨矛盾。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企业税负有所降低,相应提高消化原材料涨价成本的能力;促进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改造,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应要求生产流通领域各环节不重复征税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全面实施并成熟立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相应要求不干预企业效率决策和生产资料流转不征税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及早改革到位。

2.在全国全面推开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的建议。

按照增值税转型改革目标要求,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主要有两项工作内容:一是对新增机器设备投资进项税额抵扣,二是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对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和一些服务业以及不动产也实行增值税制,实现机器设备投资以外的固定资产投资进项税额抵扣,形成统一完整的商品和劳务按增值课税、对资本品不征税的流转税链条。

建议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推开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征收增值税的所有行业范围内所有企业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统一采取按增值税常规抵扣做法,对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在通过认证、审核后,直接在当期销项税额中抵扣,未抵扣部分留待下期抵扣。不再采取“先征后退、增量控制、按季退税”的做法。

3.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适当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负担有所下降。为平衡税收负担,建议将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降为:生产、加工环节在3%~4%;商业销售环节2%。

清理现行增值税优惠政策。现行增值税优惠政策是在生产型增值税下制定的,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后,需作出相应调整。为规范、统一增值税优惠政策,应取消对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内设备进口环节免税的优惠政策;取消外商投资企业鼓励类投资项目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的优惠政策,调整为依法征税,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和采购国产设备的进项税额可以直接抵扣。这不仅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要求,实现税收国民待遇,也有利于规范我国增值税制度。

对金属矿采选产品、非金属矿采选产品恢复按17%税率征税。1994年税制改革初期,考虑到矿产资源产品价格关系尚未理顺,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下可抵扣进项较少、负担较重的实际情况,对金属矿采选产品、非金属矿采选产品减按13%税率征税。目前矿产资源产品价格已经放开,适用了10多年的这一过渡性优惠政策在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后应该取消。

明确提出免、抵、退税的处理办法。对产品出口比重较大、实行“免、抵、退”的出口企业,允许机器设备投资进项税额直接抵扣,并予以退税。对试点出口比重较大的企业长期挂账的“待抵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尽快研究处理办法。

税源经济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总部企业 总部经济 税源特点

总部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新亮点,在我国也已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一种新思路、新视角,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青岛、西安、武汉等中心城市都在吸引总部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其主要原因在于总部经济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还能对区域税收做出贡献,同时,一个区域的税收规模又会对该区域的经济产生影响。正因为如此,各中心城市在发展总部经济的同时,特别关注总部经济对区域税收的贡献,这也使得分析总部经济模式下的税源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总部企业与总部经济

(一)总部企业及其分类

总部经济是因总部企业在某一区域聚集,并带动该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形态,目前对总部企业存在诸多的界定,尚无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总部企业是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所在的机构,是一个企业或集团的战略决策中心、投融资中心和行政管理中心。总部承担战略性决策并直接控制投资、融资、财务、人事、法律等经营活动,同时在企业或集团内部统一配置研发、销售、采购、广告等业务。总部企业可以是一个功能中心,也可以是多个功能中心的不同组合,可以说,非制造业的功能中心就是总部企业。

总部企业可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为多种类型,诸如:(1)按管辖的区域范围分类,可分为区域性总部和全球性总部;(2)按资金控制权分类,可分为战略导向性总部、资产导向性总部和操作导向性总部; (3)按价值链分工分类,可分为管理总部、投融资总部、研发总部、营销总部、采购总部和生产总部等,或者是以上各种功能总部的排序组合;(4)按企业纵向管理结构分类,可分为一级总部、二级总部、三级总部等;(5)按企业横向管理结构分类,可分为行政总部、投资总部、融资总部、研发总部、销售总部、采购中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办事处、代表处等。

(二)总部经济形成的原因

总部经济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理念,是中心城市由于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结,而将其加工制造基地向具有一般资源比较优势的区域集中,使得企业内部不同组织结构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组合,它不仅会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还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企业将其总部和加工制造基地实现空间上的分离,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合理、有效配置的结果,这是因为企业可以同时利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各自的比较优势资源,实现税后利润的最大化。发达地区拥有信息广泛、靠近政策决策中心、高级人才大量聚集等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欠发达地区拥有土地、能源、一般加工工人等常规性资源。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资源的禀赋差异较大,通常在发达的中心城市,战略资源密集成本低,常规资源稀缺成本高;在欠发达地区,常规资源密集成本低,战略资源稀缺成本高。如果企业将总部布局在发达的中心城市,而将加工制造基地布局在欠发达地区,可以使企业以较低的成本价格同时取得中心城市的战略资源和欠发达地区的常规资源,实现两个不同区域的优势资源在同一个企业的重新配置。多个总部企业聚集在中心城市,并由此衍生出金融、保险、战略咨询等一系列知识型服务业集群,知识型服务业集群又进一步带动了一般服务业的发展,由此形成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形成的理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价值链分工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企业战略理论、企业组织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区域发展理论、中心效应理论等,其中价值链分工理论构成了总部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础。从价值链分工理论的角度看,总部经济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诞生的,经济的全球化演化为市场的全球化,市场的全球化又明显地表现为价值链的重组。企业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也是边际利润的形成过程,这是因为企业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增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实现的利润产生影响。价值链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与企业外部价值链,内部价值链是指企业在提供其所经营的产品和服务时,研发产品、制造产品、市场营销和提供服务等的各个环节。企业集团内部的各项经营活动分别处于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而各个环节的价值增值活动所需要投入的资源是不同的。比如技术开发环节和售后服务环节是知识密集型或者是技术密集型的价值创造过程,在这些环节中,企业更多投入的是人力资本,即企业经营中所需要的战略性资源。而产品的加工制造环节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价值创造过程,在这一环节中,企业更多投入的是土地、能源、机器设备和一般加工工人等资本,即企业经营中所需要的常规性资源。企业(集团)为了追求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提高价值链各环节的边际利润,而价值链各环节边际利润的提高,是以降低价值链各环节投入的资源成本为前提的。因此,按照价值链分工理论,企业(集团)将高级人才资本投入多的环节安排在战略资源密集的中心城市,将土地、能源、机器设备和一般加工工人等资本投入多的环节,安排在常规资源密集的欠发达地区,就可以使总部企业和加工制造基地分别获取到各自所需的较低的资源成本,实现价值链各环节的最大增值。

二、总部经济对区域税收的贡献

从经济到税源再到税收,是组织税收收入的基本路径,所以谈及总部经济对区域税收的贡献,就不能不谈及经济和税源。在总部经济模式下,总部经济对区域税收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总部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总部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总部企业在自身直接创造GDP的同时,还通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间接创造GDP,这也是一个区域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们知道,未来在国家和地区之间展开的经济竞争,不是仅仅发生在孤立的产业之间,更多的是发生在产业集聚上,总部经济就可以实现产业集聚效应,总部企业作为产业集聚的初端,它可以导致相关产业的新生和集聚,从而实现该区域GDP的乘数增长,珠三角、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域的产业集聚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已形成了主要以轻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业和物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长三角也已经形成了包括集成电路产业、电脑制造业、重化学工业等一系列产业聚集群。广州、上海作为这两大经济区域吸引总部企业的中心城市,其产业集聚的乘数效应对GDP的贡献是不庸置疑的。总部经济的产业集聚效应不仅表现在某一产业对GDP的贡献,更表现在产业集聚的乘数效应对GDP的贡献。因为,随着总部经济的发展,会带来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高效链接与融合,使第三产业得以大力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也会得到调整,新兴第三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将居于主导地位,一般服务业会受到新兴第三产业的进一步推动。总部经济将通过总部企业自身创造的GDP及其带动的相关产业创造的GDP,共同推动区域GDP的快速增长。

经济增长为税收增长提供源泉和动力,经济增长对税收增长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显著。一定时期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同期的GDP,同样,一定时期的税收主要来源于该时期三次产业的增加值或GDP.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在正常的经济运行状况下,经济税源提供的税收收入应占到税收收入总额的70-80%或以上;税收收入增长应当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有的学者在对我国1998-2001年四年间税收增收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后认为,四年间税收收入的增收有55.2%来自经济发展的因素。由此可以推断,总部经济的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必然会对所在区域的税收做出贡献。以广州市东山区为例,2002年占该区企业总数2%的总部企业,其自身直接创造的利润总额达10亿元,占全区企业利润的70%左右;总部企业缴纳的税收占全区地税总收入的80%,成为该区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总部企业的聚集,使得同期东山区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区GDP的90%多,三产的从业人员超过全区从业人员的80%.

该区总部经济直接创造的企业利润达10亿元,占全区企业利润的七成多。虽然总部企业数量仅占全区企业总数的2%,但其缴纳的税额却占了全区地税总收入的八成,成为该区税收的主要来源。同期东山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九成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八成。广州东山区的上述数据还表明,在总部经济模式下,总部经济对区域税收的贡献,不仅包括总部企业自身创造的直接税收,而且还包括其带动的相关产业创造的间接税收。

三、总部经济税源特点分析

(一)总部企业自身税源特点分析

总部企业对所在区域贡献的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契税、资源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印花税等,从这些税种对区域税收的贡献上看,有的税种表现为不确定性和流动性,有的税种则表现为相对稳定性。

1.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税源具有不确定性和流动性

在总部经济模式下,总部企业贡献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税源具有不确定性和流动性。这是因为,企业可以将企业(集团)创造的大部分税收,这里主要是指设在总部企业所在区域以外地区(以下简称“其他地区”)的子公司、分公司创造的税收转移至总部企业,也可以将总部企业自身创造的税收转移至其他地区的子公司、分公司,这完全取决于企业(集团)的整体经营发展战略,但无论哪种方式的选择都会对总部企业所在区域的税收产生影响。上述税种的税源不确定和流动的具体表现为:

(1)与总部企业地域上形成分离的子公司、分公司贡献的税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转移到企业总部,形成总部企业对其所在区域的税收贡献。税源转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转移收入,即总部企业通过建立销售控制体系(销售总部),将设在其他地区的子公司、分公司的产品以低于市场价、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给母公司或总公司,将销售收入转移到总部企业,形成总部企业的收入,进而形成总部企业贡献的增值税等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二是合并纳税,此方法不通过转移销售收入,而直接通过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方式,将其他地区的子公司、分公司的利润汇总至企业总部,形成总部企业向其所在区域贡献的企业所得税。这两种税源转移方式的运用,会使总部企业对其所在区域税收的贡献超过其自身创造的税收。

(2)总部企业可以通过资金的控制权、通过转移定价等方式,将总部企业自身创造的税收,从总部企业转移至其他地区的子公司、分公司。比如,总部企业将研发成果低价销售给其他地区的子公司、分公司,将其应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中的一部分税收转移给子公司、分公司,形成子公司、分公司向其所在地贡献的税收。在这种情况下,总部企业对其所在区域税收的贡献可能会低于其自身创造的税收。

造成总部企业贡献的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税源不确定和流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是“经济人”,即每个企业都有其各自的经济利益,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为了获取自身税后利润的最大化,税后利润的最大化就意味着企业成本的最小化。为了降低企业的整体税负,企业会通过各种方式将税收转移到低税地区,同时我国各地区适用税收政策的差异、非税政策的差异以及企业自身组织结构的调整等,也都使这种税源转移成为可能。具体原因表现在:一是税收优惠政策及优惠期限的产业。总部企业与设在其他地区的子公司、分公司或常设机构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优惠期限存在差异,总部企业可以通过改变与子公司、分公司的收入结算方式,将利润转移到低税地区。二是企业在不同经营周期所做的动态税收筹划。企业的经营周期包括初创、成长、繁荣和衰退四个周期,企业在这四个周期的获利能力是不同的,创造的税收也是不同的,为了降低税负,企业必须进行动态税收筹划。以从属机构不同形式的选择为例,总部企业是经过成长期走向成熟期的企业,在初创时期,企业可以选择设立分公司的形式,因为企业在设立初期,其产生亏损的可能性很大,运用分公司这种形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可以用其产生的亏损冲减总公司的利润,从而减少总公司的应纳税额。当企业进入成熟期后,企业可以选择设立子公司的形式,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对新建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筹划。三是企业整体经营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了实施整体经营发展战略,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逆向避税筹划,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不仅不减少税收负担,反而会加重税收负担。纳税人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减轻税负已不是其主要目的,而寻求企业整体经营策略等其他目的则成为运用此方法的决定因素。比如,企业为了扩大规模和占领市场,或为了满足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以及上级部门的考核指标,往往要实施一些特定的经营管理战略,采用逆向避税可以促使战略的成功实施,由此会形成税源向高税地区流动。例如某总部企业设在中心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本应享受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在采用逆向避税筹划时,总部企业创造的一部分税收也可能转移至其他地区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形成对其他地区的税收贡献。总部经济的特点,就是企业的总部与其从事加工制造的子公司、分公司形成地域上的分离,这就使得企业(集团)创造的税收,会在企业总部与设在其他地区的子公司、分公司所在区域之间进行流动。总部企业对其所在区域贡献税收的大小,取决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经济行为,而我国各地区间税收政策的差异又会为这种税源的流动提供可能。

2.个人所得税和其他各税税源具有相对稳定性

总部企业从功能上看,可以有管理型总部、投资和融资型总部、产品研发型总部、市场营销型总部、采购型总部和生产型总部等,总部企业也可以是上述不同功能型总部企业的不同排列组合。这些总部企业从人员构成来看,主要是由大量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高级营销人员等组成。有资料表明,这些高级人才的平均工资水平大约高出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三倍,这对于我国个人所得税近一半的收入来自工资、薪金所得来说,这些高级人才的工资、薪金所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无疑对区域税收贡献是较大的。此外总部企业的一些高管人员还会有股息、红利所得,而根据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无论是工资、薪金所得还是股息、红利所得,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都应由总部企业代扣税款,并向总部企业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代为缴纳。总部企业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对区域税收来说,不仅是一笔可观的税收收入,而且税源稳定,即总部企业代扣的个人所得税,不会像总部企业创造的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那样,有可能转移到其他地区的子公司、分公司,形成对其他区域的税收贡献。

总部企业缴纳的其他各税,如房产税、契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印花税等,虽然与主体税种相比,这些税种税额较少,但它们通常不会受到总部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影响,也不会像主体税种那样具有不确定性和流动性。总部企业创造的这些税收,税源稳定,可以全部表现为对总部企业所在区域税收的贡献。

(二)总部企业带动的相关产业税源特点分析

总部企业在某区域的聚集会带动该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的第三产业具体包括:由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租赁等组成的金融服务业;由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组成的信息服务业;由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组成的中介服务业;由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组成的新型服务业等,此外还包括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娱乐健身业等。

这些相关产业创造的税收包括营业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及房产税、契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印花税等税种,这些税种的税源对总部企业所在区域的贡献是相对稳定的,但不同行业也有其不同的特点。

1.金融保险业税源特点

金融保险业缴纳的主要税种是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其中营业税的纳税人是指:(1)银行,包括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2)信用合作社;(3)证券公司;(4)金融租赁公司、证券基金管理公司、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投资基金;(5)保险公司。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为5%,其计税依据则根据金融保险企业提供的服务项目不同分别进行规定。金融保险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33%,其纳税地点为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系统,分别以独立核算的总行、分行为纳税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系统的所得税,分别以独立核算的总公司、分公司为纳税人;地方银行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及城市信用社等非银行金融企业,均以独立核算的企业为纳税人。总部企业衍生的金融保险企业,其创造的营业税通常可以贡献给总部企业所在区域,但企业所得税则视衍生的金融保险企业是否是独立核算的总行、分行或总公司、分公司而定,只有独立核算的总行、分行或总公司、分公司,其创造的企业所得税,才能贡献给总部企业所在区域。

2.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新型服务业(除现代物流业)税源特点

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新型服务业(除现代物流业)以及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娱乐健身业等企业缴纳的主要税种是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其中5%的营业税均贡献给总部企业所在区域,而企业所得税在通常情况下,也会贡献给总部企业所在区域。但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在总部企业所在区域设立的是分公司,如果分公司不是独立核算的纳税人,且总公司设在其他地区,则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要汇总到总公司,不体现为对总部企业所在区域的税收贡献。

3.现代物流业的税源特点

现代物流业缴纳的主要税种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其中按17%的税率征收的增值税,通常会贡献给总部企业所在区域,而企业所得税则根据该物流企业是否是独立核算的纳税人,如果是独立核算的纳税人,则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应贡献给总部企业所在区域。

现代物流业缴纳的主要税种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其中按17%的税率征收的增值税,通常会贡献给总部企业所在区域,而企业所得税则根据该物流企业是否是独立核算的纳税人,如果是独立核算的纳税人,则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应贡献给总部企业所在区域。

参考文献:

[1]李凤民,王宇 总部经济与洛阳高新区经济发展[M] 洛阳高新网

[2]赵弘 总部经济[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中国税收报告编委会编 中国税收报告(2003-2004)[M] 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

[4]朱文晖 走向竟合———珠三角与长三角经济发展比较[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税源经济范文第5篇

一、县域经济宏观运行中优势与劣势、潜力与不足

为了准确把握元氏县经济运行的态势,笔者先后对几年来全县经济诸多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表现在:

(一)发展动力和投资环境的不足,使区位优势在经济增长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县最大的优势是交通优势和地缘优势。毗邻省会,交通发达,这样的优势兴起了巨资投入的蟠龙湖、闻名全国的交通运输业。但由于经营、市场等多重因素,蟠龙湖旅游一直波澜不兴,运输业也几经反复。交通发达是优势,但减少了物流的中转,再加上市场建设的不足,使元氏没有形成大的商品集散地。

(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不足,使经济总量和县级财政的稳定增长缺少依托。首先,从环境竞争力来看,市场发育的初期化和经济环境的不尽人意,使我县缺乏诸如正定板材市场所具有的内在发展动力。表现在宏观上,则是元氏经济的辐射圈狭窄,在大市场中缺乏吸引力。其次,从科技竞争力来看,技术创新能力只集中于化工总厂、热电厂等少数企业。

(三)县域经济“长腿”、“短腿”的并存,使优势行业的进一步扩张受到限制。县办工业作为骨干、支柱行业,在经济增长中一枝独秀。而民营经济(乡镇企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一直处于迟滞发展状态,形成“短腿”。近年县办工业上缴税收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1.1%,而私营经济的税收增长率仅为12%。私营经济的长期迟滞发展使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于县办工业的发展,使优势企业难以得到“休养生息”的时机,长远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以上问题仅仅是宏观经济的浅析,缺乏应有的系统性,而大量的问题还存在于行业、产业和企业发展之中。

二、县域经济分板块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县办工业

1.骨干企业能否实现由滚动发展向超常发展的跨越,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河北诚信有限公司、石家庄永清实业有限公司是我县工业领域里的“大哥大”,也是我县经济大厦的两个顶梁柱。近几年来,两家骨干企业大力实施内涵式滚动发展战略,通过增上项目,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由于其产品的扩规是建立在不断进取的科技创新之上,也就有了旺盛的生命力。近两年,两家企业完成税收850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6%,对财政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新上项目的后劲很足,今年投建的苯乙睛二期扩建等项目竣工后,明年这两个企业新增利税将达到1000万元。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企业发展中,他们依赖外来和内在的科技力量,降低成本,推进规模扩张,使单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都达到了国内领先。如诚信公司主导产品液氰占据了国内市场的1/3,深加工产品丙二酸二乙酯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为80%,但是其环保问题也非常严重。其产品结构的调整方向就是围绕环保大力延伸以氰化钠为产业链的精细化工系列。随着下游产品的开发,产品的市场独特性优势越来越少,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对科技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从其自身的管理水平来看,由于其脱胎于县办小企业,其人才、资本、企业文化的积累程度还很低,而这些因素正是制约其由滚动发展向跳跃式跨越的关键问题。

2.困难企业能否亮点频现,形成项目建设新的活跃点

培育“小巨人”群体是发展我县经济“长腿”的关键举措,在近几年的项目带动战略实施中,诚信、永清实业形成了“小巨人”集团的第一梯队,而作为效益增长第二梯队的化肥厂、纺织厂、以及其它几个规模较大企业,由于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历史包袱沉重以及管理体制等原因,出现经营困难、效益严重滑坡现象,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险。这些中型企业的扩张型生产,虽然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市场需求,但目前来看短期内难以产生较好的效益。

3.微困企业能否完善自我造血功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去年,在我县入统的25家县属工业企业中,实现利税5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化工总厂、永清实业、槐阳碳素、联兴公司4家。其余21家企业上交税金仅占整个县办工业的15%。大多数企业产品几十年一贯制,开拓市场的能力无从谈起,因此在全县经济增长作用不大。但其厂房厂地大多完好,在企业占地日趋紧张的今天,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如何激活这些微、困、亏企业,是加快我县工业发展的一个难点问题。

(二)乡镇企业与个体私营经济

多年来,我们对全县乡镇企业的评价是:七个支柱行业,八个专业村,经济走廊和小区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但是这仅仅是是量的统计,规模很小,难成优势。如建材行业,有厂家40多个,大多数是砖窑、灰窑。有的行业虽有规模,但风光不再。造纸行业,也仅有金鹏纸业一个厂家和南佐几个纸包装加工户,点多势弱,名不符实。专业村发展,虽有梨村合线、赵堡塑料等几个专业村,但仍是“大群体、小规模”的布局,作坊式加工档次太低,综上所述,我县乡镇企业、私营经济有发展、有问题,“短腿”局势还未根本改观。

三、对策建议

(一)县办企业骨干企业。一是加大投入,建立全方位的科技创新体系,搞好大项目和小品种规模项目的开发。二是建立以严密的制度、精细的管理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建立以统一的经营理念、服务宗旨、企业信条和奋斗目标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档次实现质的飞跃。困难企业由于它们的技术创新的薄弱性、体制的呆滞性,使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被市场所左右。因此,这些企业要走出困境,也必须在产品结构、产品创新和转换机制上下功夫。在具体措施上,应因厂制宜、因企施策,对症下药。如对纺织厂等资金缺乏、债务沉重的企业,可采取切块分割、剥离核销债务等方法,以体制改革换取企业生机。对化肥厂等设备陈旧、产品老化的企业,必须转制和转产双管齐下,对联兴公司等产品有销路、经济效益较稳定的、职工有购买能力和购买积极性的企业,可采取“国退民进”等多种形式,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使之及早成为项目建设新的活跃点。要下决心甩掉、放开一批微亏企业。对管理不善、人心涣散、扭亏无望企业,可以采取租赁、拍卖的办法,借智启动企业发展。

(二)乡镇企业。应着重在扶持骨干企业、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经济小区、兴办规模市场、改善发展环境5个方面加大力度。如乡镇企业是“草根产业”,由于其与生俱来的经营灵活性,发展之初,虽然大多采用“家族式”管理,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其管理日趋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在对几家规模企业的调查中,大部分企业经理对本行业的市场前景都有精细的预测,对自身发展抱有较大信心。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规模扩张的资金短缺,因此应从资金上扶持一些骨干企业。另外一些专业村的发展,虽未形成清河的羊绒、安平的丝网一类的特色经济,但也有一定规模。如纺织行业,连同县纺织厂、物资局纺织厂在内,全县共有纺织厂家近20家,年产值达7000多万元;服装行业,在鲁宾汉制衣公司的影响下,我县近年兴起制衣企业10多家,年产值6000多万元,利税400多万元,且都在石家庄大型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汽车运输业,此行业虽几起几落,但公路运输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这一行业存在复兴的机遇。对以上诸多有特色、有优势的经济亮点,引导其向特色经济转化,还需发挥政府在区域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一要重合力,县乡各级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培植和发展特色经济上来。二要重规模,着力解决特的不多、多的不优、优的不大的问题。三要重品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创出自已的名牌。

税源经济范文第6篇

一、我市国税税源结构现状及特点

2**-20**年,贵港市国税系统分别入库税收31038万元、35976万元、42730万元、47635万元、58173万元、70250万元、7416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94%、15.91%、10.8%、11.48%、22.14%、20.76%、5.58%,年均增长率为13.51%,税收呈相对稳定的增势。但就税源发展状况看,不同税种、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呈现不同的特点。

(一)从产业分布状况来看,20**—20**年,第一产业没有提供国税收入,第二产业提供国税收入分别为38672万元、56608万元、57828万元,占税收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6.48%、80.58%、77.97%;第三产业提供国税收入分别为23999万元、22396万元、24**1万元,占税收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3.52%、19.42%、22.03%。可见,第二产业是提供贵港国税收入的主导产业,所提供的国税收入占税收总额比例稳中有升。

(二)从税种分布状况来看,2**—20**年,增值税入库327646万元,占税收总额的90%,年均增长14.15%;消费税入库4025万元,占税收总额的1%,年均增长0.75%;企业所得税入库11725万元,占税收总额的3%,年均增长45%;外资企业所得税入库769万元,占税收总额的0.2%,年均增长292.**%,增长速度快,但占税收份额很小;个人所得税入库19512万元,占税收总额的5%,年均增长16.31%。可见,增值税始终是贵港国税收入的主体税种,占税收总额的比例也很大,其他税种所占份额很小。

(三)从所有制结构来看,2**—20**年,国有企业入库税收84**2万元,占税收总额的23.11%,年均增长3.45%;集体企业入库税收14250万元,占税收总额的3.92%,年均增长-16.12%;股份制企业入库税收126415万元,占税收总额的34.76%,年均增长28.20%;私营企业入库税收44012万元,占税收总额的12.10%,年均增长74.09%;港澳台投资企业入库税收11388万元,占税收总额的3.13%,年均增长58.37%;外商投资企业入库税收14872万元,占税收总额的4.09%,年均增长136.94%;个体业户入库税收税收79196万元,占税收总额的21.78%,年均增长7.**%。由上可见,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业户的税收是贵港国税收入大头,其中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发展速度较快,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四)从行业分布来看,2**—20**年,机糖、造纸、电力、钢铁、水泥和商业六大传统支柱行业入库税收总额分别为40255万元、19419万元、51703万元、11396万元、34257万元、82029万元,占税收总量比例分别为11.07%、5.34%、14.22%、3.13%、9.42%、22.56%,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92%、9.48%、12.75%、52.19%、33.02%、7.99%。可以看出,机糖、造纸、电力、水泥、钢铁和商业的行业优势地位不断得到增强,尤其是水泥行业上升势头迅猛。

(五)从不同规模企业来看,贵糖股份、甘化股份、西江枢纽、郁江钢铁厂、供电局等是贵港重点税源企业,这些企业税收入库额占全市国税收入总额的42%以上,且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2005年,我市年缴国税1**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企业10家,入库国税收入28870万元,占税收总量的41.10%;20**年为11家,入库税收22020万元,占税收总量的29.69%。

二、我市经济税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税源发展后劲不足。一是招商引资“含税量”不高。“十五”时期,全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来投资项目874个,合同投资额352.31亿元,但资金实际落实到位并产生效益的只有87.89亿元。新投产项目中,有相当部分是减免退税项目(如饲料、化肥、中纤板等行业均为免税或退税项目),真正产生税收的项目不多,特别是可以创造大宗税源的工业项目少,招商引资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不高。二是招商引资项目中为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较多,缺乏具备较高科技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对贵港长远发展不利。三是纳税户数增长不大。就国税部门来说,2**—20**年7年间,全市纳税户数分别为20533户、22541户、22983户、24923户、16585户、13548户和17091户,其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分别为507户、5**户、684户、717户、812户、790户和761户,个体工商户分别为17625户、19895户、20933户、22966户、14261户、11465户和15170户。市场主体发育不够是贵港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四是大型企业规模不大。以20**年为例,缴纳国税1**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1户,纳税最多的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也不到一亿元。五是中等规模企业太少。20**年,贵港年缴国税1**万元以下500万元以上的纳税户只有20户,5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的纳税户为48户。

(二)税源结构比较单一。从分析贵港税源结构状况看,不同产业、不同税种、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税源呈现相对集中、单一的特点。在这种单一的税源结构下,传统产业、行业受地区间产业转移、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较大,经济税源的多元化增势空间受限,税收对传统优势产业、行业和企业的依赖性大,容易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

(三)税收指令性计划对税源建设负面影响大。近年来,由于受当前干部政绩考核指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级政府对税务部门实行组织收入“一票否决制”,以税收收入指令性计划完成情况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于是,个别地方政府便无视经济发展和实有税源的状况,为完成指令性的财政收入指标而搞税收“虚收”。就国税部门来说,2003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吃“过头粮”留下的包袱十分沉重。这不仅违反了税收征管法规定,与依法治税的目标背道而驰,而且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加重了企业的负担。长此以往,必引起恶性循环,既不利于企业加快发展,也不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有效开展,最终损害的是整个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我市经济税源建设的对策

在当前全市经济税源存量有限,增量不足的情势下,要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六靠”工作思路,进一步做强做大经济“蛋糕”,促进经济税源健康快速增长。

(一)坚持税收经济观,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思路

经济决定税收,要增加税收必须发展经济,而要发展经济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因此,政府必须牢固树立和坚持税收经济观,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切入点,把增加财税收入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导向,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1、坚持一个观念,即税收经济观。拉动税收增长的三驾“马车”是经济、政策和征管。三者中,经济对税收增长起着决定作用,征管对税收增长有30%的拉动作用,而政策制定权高度集中在中央,地方不能通过设立、调整或废除政策来增加税收。可见,经济决定税收,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带来税收的增长,经济发展了,效益提高了,税收自然会随之增长;反之,税收就会下降。因此,政府必须牢固树立税收经济观,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税收收入。

2、把握一个切入点,即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切入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出口。就贵港来说,群众收入不高,消费能力不强,而且出口产品品种不多,出口额不大,因而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只有投资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贵港要抓住东部产业转移、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合作区辐射的大好机遇,实施开放带动和项目带动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推动项目建设。

3、明确一个导向,即把增加财税收入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导向。政府招商引资的主要目的无非是做大做强GDP、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就业岗位。而增加财政收入对我们贵港市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后发展地区来说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因此,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必须树立“创税”观念,以增加财税收入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要导向,多引进可以带来税收效益特别是可以创造大宗税源的大项目。

4、抓住一个中心,即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增值税一直是贵港国税收入的主体税种,占税收总额的90%以上。增值税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工业提供的增值税占70%以上。因此,贵港必须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紧紧抓住东部产业转移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借此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努力把贵港建设成为桂东南区域性工业中心。

(二)发挥优势,把握机遇,做大经济“蛋糕”

贵港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借助西部大开发、东部产业转移、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启动、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圈、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等难得机遇,大力发展经济,做大经济“蛋糕”,推动税源增长。

1、盘活经济存量,扩张经济增量。要在盘活现有经济存量的同时,狠抓增量的扩张,带动经济税源增长。首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多种强有力的激励措施,走出去,请进来,千方百计引进投资项目,多引进创税的大型工业项目,少引进或不引进无税的、高能耗或高污染的项目。其次,对在建项目,政府部门应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使项目早日竣工投产,早日见效;对已签约项目,要加强与投资方的联系沟通,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提高招商引资的“含金量”,使项目及早上马,资金足额到位,做到引进一个,上马一个,见效一个。再次,要立足现有重点企业,加大政策、信息指导和服务力度,促使企业发展壮大,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对传统老弱企业,通过股份合作、股权转让、企业兼并、产权卖断等形式加速企业改制,进行机制转换、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盘活有限的经济存量,拓展形成增量,提高资产质量,从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税收贡献率。

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贵港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做强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一是调整农业结构,培养后续税源。贵港地处广西最大平原——浔郁平原,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素有“广西粮仓”、“鱼米之乡”美誉,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谷、蔗糖、水果、毛尖茶、中草药和三黄鸡、肉鸽、瘦肉型猪养殖等优势农业生产基地。因此,贵港要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走特色农业发展道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稳定和扩大甘蔗、龙眼、荔枝、茶叶、中草药、速生丰产林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依靠贵糖、甘化、扬翔饲料、源安堂等一批全国、全区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其产品优质率、加工转化率和商品率,创造更多税源。

二是做强第二产业,壮大主体税源。长期以来,工业腿短,企业竞争力差,效益不理想,一直成为制约贵港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贵港必须重点发展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要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重点建设糖纸工业群、建材工业群、电力工业群等工业产业群,把支柱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优,培育一批大型和特大型强势企业,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税源发展的主导力量。具体来说,第一,要做强做大糖纸业。利用贵港甘蔗种植业发达的优势,依托贵糖集团、甘化股份有限公司等现有大型企业,做强做大制糖业和造纸业,把贵港的糖纸业引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建成全国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糖纸生产基地。第二,要做强做大水泥业。发挥本地石灰石资源优势和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全力抓好以华润集团、台泥集团为主的水泥产业,把贵港建设成为广西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第三,要做强做大电力工业。加快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准备工作,加快华电火力电厂二期工程建设,使贵港成为“西电东输”的重要基地,成为地方财税增收的一个亮点。第四,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根据贵港的实际,紧紧抓住《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的机遇,运用税收政策对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等产业优惠的有利时机,适时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环保产业和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业。加快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并应用于农业育种、水果加工和保鲜等方面。通过发展高新科技型企业,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效益税源。第三产业具有投资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以20**年为例,贵港市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贵港爱凯尔集装箱港务有限公司、爱凯尔(贵港)中转港有限公司、爱凯尔(贵港)港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快大西南第一大内河港口建设,使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276万吨,增长13.7%,实现国税收入16732万元,占国税收入总量的22.56%,同比增长7.99%。因此,要紧紧依托港口经济带动,依靠泛珠三角经济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区强烈辐射的区位优势,围绕贵港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桂东历史文化宗教名胜之旅”建设,积极发展个体经济,加快发展运输、仓储、物流、旅游、商贸、餐饮、旅店、中介、信息咨询以及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建设效益型税源,同时,也为发展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提供支撑。首先,要大力发展商业,要着重建设好煤炭、建材、工业品批发、农产品交易等专业市场,同时建设大型商业购物网点,为商品交易提供场所,把贵港建设成具有沿江临港特色的购物天堂。其次,要建设沿江物流园区。要把物流园区建设成具有装卸、储存、中转、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内陆口岸、集装箱中转等基本功能,并具有加工贸易、进出口贸易报关、商检等商流功能,建成公路、铁路、水路三位一体的立体枢纽,活跃贵港的经济。

3、加大民营经济发展力度,培植税源“生力军”。从2**年到20**年,全市民营企业上交国税由880万元增加到17020万元,年均增长率在70%以上,对全市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期间,中央强调继续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必将迅速发展,成为经济税源的生力军。因此,应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在产业政策、投资方向、重点建设项目等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指导和协调。按照“企业规模调大、产业结构调优、技术装备调新、竞争力调强、市场调外、增量调高、特色调专”的发展思路,积极培植优势、特色民营企业。比如,全国第二大羽绒城—港南区桥圩镇的羽绒加工业和塑编业、平南县平山镇和桂平市江口镇的竹芒编业、桂平社坡镇的铸造业和腐竹加工业等,要通过强有力的发展措施扩大其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

(三)优化软硬环境,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条件

1、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作用,加快港口建设。贵港之“贵”在于港,内河航运优势在全区位居榜首,在全国也居13强之列。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发展经济,是贵港加快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实施“港口强市”战略,大力加强港口建设,提高贵港港吞吐能力,使贵港港向布局合理、门类齐全、设施配套、现代化程度高、安全便捷的方向发展,提高综合竟争能力,争取发展成为内河港口十强和西南地区物流集散枢纽,为建设贵港市桂东南区域性经济中心提供坚强的水路交通保障,使贵港这个古郡新城焕发勃勃生机和活力。

2、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一是健全市政府政务中心和投资投诉中心管理机制,落实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措施,在土地、税收、审批、行政服务等方面给外来投资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审批、注册登记、维护权益等服务;二是继续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全面切实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真正做到“项目前期以诚信为本招商,项目中期以优质服务招商,项目后期以良好环境招商,项目建成后以规范化管理招商”,创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三是继续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营造干净、整洁、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增强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四是消除“科长”现象,提高办事效率。科室是政府单位具体的办事部门,是投资事项审批的入口,科长作为直接审批操作者,具有较大的权力,在行政审批中容易产生“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和办事拖拉等不良风气,因此,要采取措施消除这种“科长”现象,提高办事效率;五是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贵港有480多万人口,是一个人口大市,人力资源十分丰富,是招商引资的有利条件之一。但是要把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劳动力资源优势,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职业培训、岗位培训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劳动适龄人口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

3、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就组织收入工作而言,当前当务之急是卸掉历史包袱,杜绝收“过头税”。因为收“过头税”危害很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收“过头税”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加重了企业负担,增加了企业成本,阻碍了企业健康发展,不利于企业做强做大,进而影响了税收收入的增长,削弱了地方经济发展后劲;二是收“过头税”破坏了法治、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恶化了投资环境,降低了贵港的投资吸引力,不利于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三是收“过头税”违反了依法治国、依法治税的方针,增加了政府和税务部门的执法风险,误导了税务部门,让税务部门为完成收入任务、为收“过头税”而操心、奔波,不利于税务部门严格落实税收政策,优化税收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协助政府发展经济,增加税收收入。因此,一方面,地方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税务部门依法治税,在下达收入任务指标时,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和实有税源状况,并适时引入科学、规范、有效的税收收入考核考评机制,引导和促使税务部门依法、按时、足额征收应收税款。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法治型、务实型政府建设,杜绝收“过头税”这种违背经济发展实际又违反税收征管法的行为,做到有税尽收,无税禁收,维护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法治、健康、公平的经济环境,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软环境,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治税神圣目标的实现。

税源经济范文第7篇

【关键词】重点区域 税源 培养

一、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税源信息失真

目前,我国的税务机关还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采集和分析相关的经济信息,税务机关税源信息大多数来源与统计部门定期的信息,非常缺乏对产业运行的动态信息。对于纳税人的税源管理,主要来自于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和奶岁申报表及其附件材料,还有的是根据微观上主体提供的信息,由于纳税人的会计核算水平的高低和主观的意愿,使得税源的信息真实性和准确度有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没有健全的税收风险管理预警机制

由于没有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就会导致实际的税源评估失真,不能对税收风险的因素、环节、区域、时期和行业进行评估,会降低税收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对风险控制的水平,很难对税收和纳税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估。而且,没有风险管理预警机制,税收管理的风险意识也会大大降低,从而疏于防范对纳税人的风险管理,就会带来很大的损失,甚至会造成重大的偷税漏税、行业性或区域性的税收流失等现象,还会出现税务人员工作失职造成重大的损失。

(三)没有完善的税源管理信息技术

虽然税务机关利用了现代计算机、通讯和网络作为税收征管信息技术,但是发展得比较缓慢,所处的层次还很低,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不能够有效的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资金流动等信息业不能够及时的进行全程监控。通过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还可以看见企业的财务信息录入得并不完整,而且对普通发票的管理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管理的范围外,还有浸水工程信息和协税信息不能共享,这就会影响到税源的监控和调查。

(四)缺乏对税源的监控

在实施征管的过程中,税务机关没有端正的态度对待税收工作,“嫌难爱易”的心理普遍存在,对于税源大户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零散税源,忽视小规模的纳税人,对征税户比较重视,对免税户不重视,重视盈利企业,而忽视一些亏损的企业等等。这样就会造成漏管漏征的情况,从而出现大量的税源管理盲区。缺乏对税收的有效监控,使税源工作仍然处于一个水平低而且无序的状态,就会造成许多的税收流失。

二、税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拓展税源信息采集的渠道

延伸税源信息的内外部采集,了解税务机关的内部信息,并广泛搜集各类与税收相关的信息。在税务机关内部,把信息采集的职能分配到各个部门;在外部,关注统计、发改委等部门的信息,并与国地税、海关、财政和工商等部门加强信息交流。在掌握宏观和微观税收信息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搜罗更多的涉税信息,并把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数字化、电子化,使税务机关内部实现信息共享。通过计算机管理对纳税人的信息资料进行登记编码管理,实行双向申报制度,并建立电子发票制度,从而使税收的管理工作能够全面提高。

(二)完善税收管理风险监控预警机制

在建立税收管理风险监控预警机制的过程中,要把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涉农加工企业,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管理风险高的企业作为重点,对这些高风险企业的管理,要着重建立税收预警机制,并实行税收风险控制措施,加强对对资格认定的标准,并对信息交换、指标预警风险评判、风险分类控制等工作加强分析和研讨,能够对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减少税收工作的负担。

(三)加强对重点区域税源的监控

税务机关应对辖区内的重点区域税源加强监控,对影响税务的指标和增减变化进行分析,建立健全的分析制度,对税源的结构进行分析监控。建立税务定期分析制度,重视对重点税源和企业的分析。因为企业重点税源的结构和企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税收的征管有很大的影响,还会改变税源管理的方式。

(四)提高各管理部门的合作

税收工作与税务机关的各个部门都是分不开的,要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加强团队意识,并使社会的各个阶层能够积极参与,建立全方位的税务网站。加强征、管、查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的综合利用水平。建立国地税、工商、银行和公检法协税,提高社会各阶层协税护税的意识。另外,还要规范税收征管的流程,完善相关的税务制度,按照征管的流程,把职责落实到各部门、各职工。机关领导要加强各部门的配合,使机关的全体工作人员都能够协同作战,发挥团队的效应。

(五)加强对管理人员综合水平的培养

税收管理制度对税收的工作起到约束和监督的作用,要建立税源管理责任制度和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工作的责任和规程,并把责任具体化。为了使责任制度落实,必须对责任实行严格的追究,要管理到位并且赏罚分明。税务人员的素质对税务的工作影响很大,所以要加强税务干部的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使他们具有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心,转变工作作风,还要对他们加强培训,提高他们对法律、行业、会计和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对税收工作的责任心。

三、结语

通过对税源相关问题和改善措施的探讨,可以看见税源在税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一定要加强对税源管理的工作,才能使重点区域的经济得到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仲通.加强地方税税源管理的对策[J].税务研究,2007,8(10):97.

[2]徐勤玲.税源管理缺陷问题及对策思考[J].税务研究,2008,5(09):96.

[3]涛邻羽.我国税源管理现状及其完善对策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213-214.

[4]赵喜红.税源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其完善[J].税收征管,2007,2(06),74-75.

[5]雷炳毅.实践税收风险管理,推动税源管理科学化[J].中国税务,2009,20(09),53-54.

税源经济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纳税评估税源管理符合性测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以及日常掌握的各种外部信息,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纳税人在一定期间内履行纳税义务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纳税资料系统的审核、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并处理纳税申报中的错误和异常现象,监督、帮助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为税源管理、日常检查及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等工作提供信息和依据。

一.理性思维,讲求实效

现代国家的税法,都是经过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出来的,这表明税法属于制定法而不是习惯法。它一开始就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形成的规则,而不是对人们自觉形成的纳税习惯以立法的形式予以认可。税法属于制定法,而不属于习惯法,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征税权凌驾于生产资料所有权之上,是对纳税人收入的再分配。税法属于侵权规范。征纳双方在利益上的矛盾与对立是显而易见的,离开法律约束的纳税习惯并不存在。从法律性质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义务性法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强制性,它所规定的行为方式明确而肯一定,不允许任何人或机关随意改变或违反。税收是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向国家的无偿让渡。税法的强制性是十分明显的在诸法律中,其力度仅次于刑法,这与义务性法规的特点相一致。从税法的角度看,纳税人以尽义务为主。并不是指税法没有规定纳税人的权利,而是说纳税人的权利是建立在其纳税义务的基础之上是从属性的。并且这些权利从总体上看不是纳税人的实体权利,而是纳税人的程序性权利。例如,纳税人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有依法提请行政诉讼的权利等等。但这些权利都是以履行纳税义务为前提派生出来的,从根本上也是为履行纳税义务服务的。

由此可见,征纳税双方在利益上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勿庸讳言,纳税人进行的税务委托、税牧筹划等都是为了寻求最小合理纳税的帮助。而征纳双方的经济信息又是不对称的,按照约翰·纳什的“零和博弈”理论,谁获得的信息更客观,谁将会更有利。对税收征管而言,尽管存在着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征税依据,对税法内容理解上的差异。但税法信息是公开的,对每一个纳税人都是一视同仁的。纳税人对自身组织机构、经营状况,财务情况等信息的掌握,远高于税务机关。所以说,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还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信息不对称。所谓的税收的经济观,就是税收的多少,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纳税评估这项工作,正是为了获取真实的经济发展信息,使税收工作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之上而展开的。由于税法的特点,这项工作的开展将是比较困难的。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思想上重视起来,要理性地思维,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纳税评估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理论先行,方法科学

究竟怎样进行科学的纳税评估,用什么样理论作指导,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现行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在这方面的理论阐述是不充分的。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经济已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去。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颁布的((国际审计准则》,其理论体系已被我国政府采纳。这也是中国人世承诺的条件之一,因为我国的有关组织,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因此,我国审计监督体系是完备的,其理论是先进的,其方法是科学的。税务部门正在逐步借鉴、采纳政府审计中一些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为税收工作服务。比如,纳税评估工作中的约谈制,就是审计中的符合测试程序在税收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所谓符合性测试程序是为了获取证据,以证实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设计的适当性及其运行的有效性。再比如,纳税评估工作中的评估主要指标的计算就是审计中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在税收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所谓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两部分:(1)交易和余额的详细测试;(2)对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应用的分析性复核程序。运用这一类审计程序是管理当局在会计报表上的各项认定是否公允的证据。可以说,符合性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

如果我们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为高信赖程度,说明控制风险为最低。而控制风险越低,我们就可以执行越有限的实质性测试。如果内部控制为低信赖程度,说明控制风险很高,那么,我们只有依靠执行更多的实质性测试程序,才能控制检查风险处于低水平。可以看出,无效的内部控制必然导致我们增加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具体到纳税评估工作中,最重要的第一步,应是调查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内部的控制程序。如果生产经营内部控制程序不值得信赖,那么,我们将无法从纳税人提供的经济资料中获得真实的经济发展信息,纳税评估主要指标的计算更是无从谈起。纳税评估这项工作就会流丁形式。所以说,我们工作的重点应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而不是在指标的计算上。关键在于取得客观真实的原始资料。计算机学上有一句名言: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是垃圾。由于符合性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有着完整的体系,其理论内容也较多,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对于获取企业经济信息的方法,我们共同回顾一下历史,仍然以审计为例:从1844年到20世纪初,审计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从20世纪初到1933年,审计对象转为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为中心的全部会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审计的范围已扩大到测试相关的内部控制,并广泛采用抽样审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抽样审计方法得到普遍运用,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确定审计的重点。审计理论及方法发展演变的脉络,对我们税收工作,其借鉴意义非常重大。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应由理论指导着的,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机关是要讲求效能的,方法科学是很重要的。

三、知行合一行重于知

税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体现着国家在经济上的存在。马克思说,税收官后面紧紧跟着吓人的法官。税务人员肩负着使命是很重要的。同时,社会对税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权力和义务从来都是相互统一的。税务机关是所有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中专业性较强的一个机关,它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部门。尚没有哪部部门法像税法那样包含着内容那么多。税法的执法力度仅次于刑法。它要求税务人员既要精通税法,又要精通会计财务理论,我们不能妄自尊大,但亦不能妄自菲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育的不断完善,国际上先进科学的经济管理理论、方法被我国大量吸收采纳。如,从1993年的会计“接轨”、“两则”的颁布,到2005年《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就是一个很好地说明。目前,、财政部已经并实施的具体会计准则有:“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收入”、“债务重组”、“建造合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非货币易”、“或有事项”、“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存货”、“固定资产”、“中期财务报告”等。可以说,这些准则的内容就是我们税务工作的对象。不精通这些知识,如何工作。例如“财务失败预警系统”概念的引入,对于我们快速诊断企业的经济状况大有裨益。而运用多变的模式思路建立多元线型函数公式,即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称为Z值),来预测财务危机,对于税务部门来说,更具实用价值。最初的“Z计分模型”,由美国爱德华-阿尔曼在20世界.60年代中期提出,用以计算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其判别函数为: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式中:Z--判别函数值;XI一一(营运资金÷资产总额)×100;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00;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100;X4-一(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100;X5一一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如果企业的Z值大于2.675,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反之,若z值小于1.8l,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危险。如果z值处于1.81-2.675之间,阿尔曼称之为灰色地带。进入这个区间的企业财务是极不稳定的。为了动态管理税源,快速获得企业量化的总体经济状况,对重点税源企业有必要进行Z值的排序。

我们要更加重视总预算的作用。现行纳税评估办法中的主要指标所需信息,多取之于企业的财务报表、账簿等这些信息反映的都是企业实际已经发生的情形。而纳税评估的主要作用是面向未来的,是有预测性的。总预算是指预计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它反映企业的总体状况。其反映的经济信息,对于纳税评估来说,意义更大。

我们在进行纳税评估时,要注意可持续增长率这个问题。可持续增长率的高低,取决于4项财务比率。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的乘积是资产净利率,它体现企业运用资产获取收益能力,决定于企业的综合实力。收益留存率和权益乘数的高低是财务政策选择问题,取决于决策人对收益与风险的权衡。企业的实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增长速度。因此,实际上一个理智的企业在增长率问题上并没有多少回旋余地,尤其是从长期来看更是如此。

财务会计和税法体现着不同的经济体系,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不同的目的。财务会计核算必须遵循一般会计目的,其目的是为了全面、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全貌。税法是以课税为目的,根据经济合理、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依据有关的税收法规,确立一定时期由纳税人应交纳的税额。税法还是国家调节经济活动,为宏观经济服务的一种必要手段。财务会计原则和税收法规的本质差别在于确认收入实现和费用扣减的时间,以及费用的可扣减性。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制的完备,财务会计与所得税会计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大。有鉴于此,我们在进行纳税评估时,对取自纳税人的财务指标,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有些财务指标是不能直接运用的。广大税务人员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生产力的诸因素中,人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国家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对于开展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管理,实现税收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好的制度需要人去执行、去落实。对于纳税评估这项工作,我认为以管理科室为主,综合科室、征收申报大厅为辅的管理方式较好。其理由有三:第一对纳税人的组织结构、经营状况、财务核算情况的详尽了解,非管理科室的人员莫属。第二在纳税评估工作的执行中,对一些适用法规,政策的确认上,评估指标的具体含义、计算及一些具体实务的协调沟通上,综合科室必须切实负起责任来。而综合科室的职责也在于此。第三,征收申报大厅经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其掌握的征管信息是比较充分的,如果它的作用能够确实发挥出来,对纳税评估工作是有很大支持作用的。我们在进行纳税评估时,调账问题是很重要的。账务调整,能够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根据审查结果,正确及时地调整账务,既可防止明补暗退,又可避免重复征税。但账务调整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该由综合科室的专门人员来做。管理科室的工作是税收工作的重中之重。《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出台,对于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开展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管理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基层税务部门来说,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有法可依的,有章可循的。“知”存在的问题不大,关键在于“行”。知行合一,行重于知。如何把先进的理论,科学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才是我们工作的宗旨。

税源经济范文第9篇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国税部门要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要求,处理好经济与税收、税收与发展、税收与民生的关系,切实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并进。

一、连云港市税源经济的主要特点

一是经济税源总量偏小,发展较快。连云港市2003年以后经济和国税收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二是第一产业占比较高,工业薄弱。连云港市相对全省而言是个农业大市,工业基础较弱。

三是传统重点税源行业唱主角,结构单一。连云港市国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医药制造、电力、化工和机械制造四个行业。

四是区域税收呈现“金字塔”型,发展不均。连云港市区域税收呈现“金字塔”型,市区税源最大,四县比较弱。

五是整体宏观税负低于全省,苏北居中。

二、目前连云港市税源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是税源经济下滑明显。

二是部分重点税源行业增长乏力。

三是新增税源明显不力。

四是县区经济差异导致税收增长的不平衡。

三、培育和壮大连云港市税源经济的思考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服务发展是国税部门的第一责任。只有自觉地把国税工作放在科学发展的要求中去思考,放在全市经济建设的大局中去谋划,才能牢牢掌握税收工作主动权。经济是税收之本,经济规模的扩大是增加税收收入的保证,经济发展了,国民经济整体实力提高了,税收收入增长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培育和壮大税源经济,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条件,也是确保税收收入增长的根本保证。 (二)弱化区域优惠政策,代之以产业税收优惠为主导的政策。科学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这是对发展内涵的全新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吸引外资,扩大开放,我国采取了区域发展战略,实行经济特区、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高新产业开发区等多种区域性优惠政策,这种区域发展战略的实行,一方面削弱了税收优惠的产业优惠效应,突出表现是对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全部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体现产业发展的区别。另一方面形成了区域内外税负的差异,导致了税收管理的漏洞,特别是诱导了一部分企业不断变更企业经营地点,以获取更大的税收利益

。调研中,作为部级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样存在着区内注册区外经营的现象,各级地方政府和国税机关都应该从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出发,正确处理产业优惠与区域优惠的相互关系,逐渐弱化区域优惠导向,把主要方向用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突出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导向功能,反映在方式方法上,就是要重点抓住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重点优惠政策的兑现落实,让高科技企业享受到最优惠的政策,让一般企业享受到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制的优惠政策,让企业充分意识到科技引领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措施,形成鲜明的政策导向,鼓励更多的企业实施科技创新,让更多实施自主创新的企业健康成长,做大做强

(三)积极推进企业重组,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目前,连云港市重点税源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乏力,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立足新起点,形成新优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愈来愈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力量。从连云港市税源经济来看,尚未形成一批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跨国公司和上市公司。因此,各级政府和税务部门要立足当前,把巩固现有税源的各项措施抓细、抓实,对现有税源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分清哪些是成长中的税源,其潜力有多大,哪些是成熟的税源,其税基如何,哪些是衰落中的税源,其周期还有多长等,有计划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重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加快推进企业重组,鼓励企业不断加强设备更新改造,加大技改投入,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壮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大批有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确保现有税源继续保持稳定,为地方经济发展,奠定牢固的税源基础。作为企业自身,也应该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加快产品的科技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加工型企业要摒弃以往粗放式、能耗高的简单加工模式,向产品的深加工增值体系发展。要充分利用外国投资者的资金和国外市场,增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能力,扩大产品的对外出口。大胆引进人才,善于使用人才,打造产品的品牌建设,同时还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的经营好转。

(四)支持重点税源,进一步扩大重点行业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连云港市企业经过多年的市场运作,出现了一批年纳税在千万元以上重点税源户,初步形成医药产业群、电力产业群、化工产业群、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产业群、港口物流产业群等,这些重点税源企业从数量上不多,但在缴纳税款上却接近全市企业的80%,是全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各级政府以及国税部门在集中力量扶持大中型骨干企业发展,造就“一枝独秀”的同时,也要向经济全面发展延伸,立足实际搞好中小型项目的经营,形成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和沿海产业走廊,培植“百花齐放”合理税源结构,以确保税收的稳定增长。同时要继续推进工业强县,注重利用县乡的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如灌云棉纺织业、灌南林木加工业和化工产业、赣榆矿石资源和海洋产业、东海硅资源和温泉产业的优势,以及汤沟酒业、板浦滴醋等知名品牌优势,大力培育有特色的地方支柱产业。支持重点税源的最好做法就是按照依法征税的原则,既要考虑税收任务,又要考虑如何保护好现有重点税源,培养后续税源,涵养潜在税源,为企业增强“造血”功能,力求使生产发展与税收增长始终保持良性循环,决不能涸泽而渔。

(五)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加大开辟新兴税源力度。开辟新兴税源,是形成梯级税源格局,确保税收持续稳定增长的战略重点。从连云港市经济税源结构来看,招商引资工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开辟税源的重要途径。首先要继续加大招商力度。“两法”合并后,连云港市部级开发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一定程度上弱化,必须要在加强基础实施建设、服务环境等方面狠下工夫,弥补因税收优惠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其次要营造招商氛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各级政府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引导纳税遵从,降低纳税成本,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社会氛围。要积极开展经济发展环境整治活动,着力规范执法行为,建立健全制约机制,充实完善相关规定,不断优化办税服务,在税企之间建立互信、合作、双赢的新型税企关系。再次要提高招商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继续吸引外资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等方向发展,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向第一和第三产业投资,重点以港口、码头建设、仓储、物流、旅游休闲等服务产业和配套项目为主,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和区域的全面发展。在新形势下,要相应提高外来资金进入“门槛”,注重引进外资的质量,从“引资”转向“选资”。

税源经济范文第10篇

区委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先后召开书记会和常委(扩大)会两次进行研究。昨天下午,又组织区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一把手赴盱眙工业开发区参观学习,让大家拓宽视野,查找差距,感受压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抓好税源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下面,我根据区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深入分析形势,正视现实问题,切实增强加快税源建设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区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强化责任措施,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区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财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具体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工业经济产销效全面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剔除华能电厂)实现产值亿元,销售亿元,利税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呈现出利税增幅高于销售、销售增幅高于产值的良好势头。工业用电量万度,同比增长。太平洋元明粉、辉煌太阳能等骨干企业支撑作用增强;南风元明粉、双鹤药业等一批新增长点拉动作用明显。二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较好。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稳定了大棚蔬菜面积,扩大了水产、四季鹅、奶牛等养殖规模;新增外出劳务人,其中境外劳务人。上半年,在三麦、油菜等夏熟作物减产的情况下,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同比增收元。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开工建设了承德路二期工程、黄河西路、九江路等主支干道和工业园区内经路、纬路延伸工程;完成了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及污水处理厂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北京北路、北京东西路、长江东西路、黄河东路绿化以及合欢园、小营广场绿岛改造工程,城区新增绿地面积平方米万平方米。此外,还开工建设了富豪花园、阳光花园、樱花小区等个住宅小区,开工房地产面积万平方米。

在充分肯定上半年经济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区经济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有的乡镇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从当前形势看,财政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税额相对固定。上半年全区财政增收的万元中,农业税达万元,占到。从长远看,农业税只会减少,不会增加。从今年开始,国家实行企业所得税共享政策,超基数部分上交,进一步削减了地方可用财力。与此同时,全区刚性支出却在逐年加大。年以来,国家和省先后出台近项调资政策,人均月工资从年的元增加到现在的元,平均每年增加近元。这些调资,全部是上面开口子,下面拿票子,需要财政来兜底。今年仅兑现国标工资一项,区乡两级就增加支出近万元。去年我区实施了乡镇教师工资统一发放,今年又实施了区乡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统一发放,每月工资性支出就达多万元,进一步加重了区级财政负担。月份,区财政向市财政借资万元才保证了全区干部职工的工资发放。此外,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社会保障的扩面、城市建设的加快、调资政策的兑现,财政支出的压力还将越来越大,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

(二)债务包袱非常沉重。由于财政拮据,近年来区本级共拆借资金万元用于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其中省市周转金万元,世行贷款万元,省市城建金融贷款万元,宁连路集资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个人借资万元,每年仅支付利息就达万元。这些负债,使财政资金可调度的空间越来越小,严重影响了我区财政的正常运转。

(三)乡镇财政尤为严峻。上半年乡镇完成财政收入万元,虽然总体上实现了“双过半”,但是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是农业税增收掩盖了整个税收的问题、王营镇增收掩盖了其他乡镇的问题。如果剔除农业税增收因素,乡镇财政仅实现收入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个百分点;如果再剔除王营镇,其他个乡镇仅完成财政收入万元,同比下降了。绝大多数乡镇税源项目少,发展后劲乏力。与去年同期比,上半年地税收入只有王营、赵集两个乡镇增长,其余个乡镇下降,其中西宋集镇下降了;国税收入有个乡镇出现下降,其中南陈集镇下降了。乡镇负债较重,全区个乡镇总负债万元,其中有个乡镇负债万元以上,个乡镇负债万元以上。由于财政困难,乡镇普遍拖部职工工资。区乡工资统发前,有个乡镇的工资只发到今年月份,其中吴城、吴集两个乡镇拖欠达半年之久。可以说,目前绝大多数乡镇财政困难重重、入不敷出。与此同时,一些乡镇胆大妄为,将税改为费、坐收坐支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扰乱了正常的财税秩序。

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税源少,有的乡镇甚至无税可收。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加快税源建设,大力培植经济新增长点。近两年的实践证明,凡是积极新上项目、上大项目的乡镇,财政收入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财政状况都在逐年好转;凡是没有新项目、没有新税源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财政状况每况愈下。加快税源建设,促进财政增收,推动经济发展,既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更是困难所逼、人心所盼。

首先,加快税源建设是解决当前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措施。虽然去年全区财政收入突破了亿元,但仍然是吃饭财政,有限的财力只能保开门、保运转、保必办。在这种形势下,调资政策难以兑现、各项改革难以深化、城市建设难以加快、社会保障难以扩面、社会事业难以发展。可以说,财政问题不解决,经济就难以发展,社会就难以稳定,政权就难以巩固。只有加快税源建设,切实增加区乡财政收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中的各类矛盾和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

其次,加快税源建设是实现“十五”目标的重要途径。“十五”时期,全区将实现由农业区向工业区过渡、由拮据型财政向平衡型财政过渡、由基本小康向宽裕小康过渡的目标。工业是实现“三个过渡”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农业区向工业区过渡,其他两个过渡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虽然我区去年实现了二产超一产,但剔除建筑业,工业的增加值并没有超过农业。加快税源建设,就是要突出工业、主攻工业、壮大工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不断优化经济结构,逐步向“二三一”转变,这是我们所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同样,要实现“十五”期间财政翻番的目标,更需要大力发展工业项目、高含税项目。只有工业发展了,税源项目增多了,财政收入增加了,才能保证“十五”目标的全面实现。

第三,加快税源建设是强区和富民的最佳结合点。新上税源项目,加快税源建设,不仅是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强区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富民步伐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区实施的元明粉、辉煌太阳能、塑胶基布、双鹤药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对全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上半年仅上海太平洋、山西南风两个元明粉企业就入库税金万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两番多。同时,这些新上项目还提供了一批就业岗位,并带动了三产的发展。加快税源建设、主攻财政增收,并不是忽视农业发展,不关注农民增收。新形势下,发展农业必须跳出农业,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仅仅就农业抓调整,农民增收的空间很小,必须通过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扩大农民增收空间,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在“强区”的同时实现“富民”。这也是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根本出路。也可以说,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有农村的现代化。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全区上下都要牢固坚持一切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税源培植为重点,坚定不移、倾尽全力地加快税源建设,尽快扭转财政拮据状况,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

二、围绕财政增收,强化五大措施,大力培植新兴税源

下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区经济工作要坚持以加快税源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发展工业经济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根本途径,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园区发展、招商引资、企业改革和环境改善五项工作,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努力为全区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

(一)加快项目建设,全力培育经济新生点。

项目是载体和抓手,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从上半年全区项目实施情况看,存在着“五多五少”现象,即分散的小项目多,进园区的大项目少;传统项目多,高含税项目少;招商引资项目多,企业技改、新品开发项目少;结转项目多,新开工项目少;洽谈项目多,在建项目少。今年是项目建设年,必须进一步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要加快工业项目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淮阴经济基础差,差就差在工业;经济总量小,小就小在工业;经济实力弱,弱就弱在工业。差距就是潜力,全区加快发展的希望就在工业。从年起,区委、区政府要求每个乡镇每年至少新上一个固定资产投资万元或两个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新增一个规模企业,新增工业入库税金万元以上。一年多来,真正实现这样目标的乡镇屈指可数,新上万元以上大项目的更是寥寥无几。对此,全区上下特别是乡镇要深刻反思,查找原因,研究对策,狠抓落实。

首先,要认真抓好在建项目,尽快竣工投产一批。对吨冬青油、恒达公司技改扩产、现代办公设备、大众液压机械等投资较大的项目,要搞好协调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各类问题,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如期竣工投产。其次,要跟踪落实在手项目,迅速开工建设一批。对万标方输卤工程、吨高硼硅玻璃管、万香日化香料油、塑钢系列管材等投资超千万元的大项目,要加强与客商联络,尽快开工建设。对塑钢生产线、喷胶棉、精炼油生产线、塑胶电子玩具等进园区项目,要抓紧确定建设方案,确保月份开工建设。第三,要精心论证包装项目,超前储备调研一批。重点围绕盐化工深度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做文章,迅速盘大盐化工行业,扩大农副产品加工规模。已经通过初评的万吨精制盐生产线,要进一步加强跟踪落实;要积极新建和扩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现有企业。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从今年起,全区每个规模以上企业每年要排出个技术改造项目,研发个新产品,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要加快经营性三产项目建设。服务业特别是经营性三产项目,是增加地方财力的短平快项目。要充分利用我区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财政增收。康怡要做好扫尾工作,确保三季度投入运营。苏北市场改造二期工程,要确保尽早开工建设,力争年内完工。黄河、黄河花园步行街等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明年上半年竣工营业。新街商业步行街要高标准规划设计,按计划进度拆迁,力争建成后达到苏北一流水平。黄河大厦、上海农工商大卖场、广大家具城等项目,要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尽快开工建设。火车站周边的仓储及市场群建设,要坚持整体规划,高标准设计,分步实施,严格控制规划用地,不得随意搭建。要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加快韩信故里旅游项目的建设进度。

三要加快城市项目建设。搞好城市建设,不仅能够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还可以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增加财税收入。城建项目要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市政建设。承德路二期工程要确保月底完工,同时开工建设珠江路东延工程,保证年底前工业园区内外贯通。沈阳路一期工程、黄河西路、九江路等道路要确保年内竣工。中山北路要做好拆迁扫尾工作,尽快开工建设。盐河驳岸、新华园等项目,要加快拆迁,确保月份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盐河西大桥改造,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力争早日开工。二是加快房地产开发。富豪花园、樱花小区等要加快进度,力争年内完成一期工程;幸福新苑、通胜花园、城中花园、阳光花园二期等,要尽快开工建设。有关部门要组织专人做好跟踪协调,帮助客商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快城区美化亮化。各单位要紧紧围绕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目标,集中力量,加快城区支干道、人行道和绿化建设。近期,要着重抓好淮海北路等重点路段广告标牌的集中整治,美化城市形象。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通过城市资本运作、招商引资、部门共建、开发商配套和向上争取等形式,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同时,要尽快组建城市资产经营公司,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潜能,提高资本运作的效益。

(二)聚焦园区发展,努力构筑财税增长极。

工业园区是我区经济新生点、财税集聚地,对全区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力和辐射力。要聚焦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周边地区环境最好、政策最优、服务最佳的“工业特区”,以吸引更多、更大、更好的项目进园区建设。

一要高强度推进项目。盱眙县工业开发区,去年月份才开始建设,到目前已引进项目个,其中个开工建设,个竣工投产,万元以上项目有个、万元以上个,个乡镇中已有个乡镇共引进个项目。我们虽然上半年签约了个进园区项目,达到了序时进度,但真正竣工的只有个,在建的只有个,个乡镇中绝大多数没有项目。可以说,盱眙起步并不比我们早,政策并不比我们优,交通、区位并不比我们好,但进区项目比我们多、规模比我们大、成效比我们显著。反思我们与盱眙的差距,差就差在思想认识、事业心、责任感上,差就差在抓招商的钻劲、盯劲、韧劲上,差就差在求实、务实、落实的工作作风上。面对差距,我们必须奋起直追,举全区之力,大力度招商引资,高强度抢抓项目,快速度推进项目进园区。、月份为项目开工月,必须确保每月都有个左右的项目进入园区建设。已有项目的个单位,要指派专人服务客商,确保尽快开工建设,按期竣工投产。只要项目还没有竣工投产,就不能算完成进园区任务。目前还没有项目的单位,一把手从现在起要一门心思外出招商,力争三季度有项目进园区。到年底完不成任务的,将坚决按照淮发号文件精神执行,一把手必须引咎辞职。各乡镇、各部门已经洽谈的项目,只要手续办妥,责任单位必须向区委、区政府承诺开工和竣工时间。凡没有在承诺时间内开工的,园区办有权收回土地。园区办、招商局、督查室要加强督查,每半月通报一次各单位进园区项目进展情况。

二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工业园区既是招商引资的载体,又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目前,园区面积已经扩大到平方公里,要按照“生态式园区、花园式工厂”的要求,高起点规划建设,做到规划设计科学、产业布局合理、功能配套齐全、环境建设优美、建筑造型新颖。当前,要加快园区二期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月底实现道路、供电、供水、排水、广电、电信“六通一平”。在此基础上,要尽快开工沈阳路以西、淮河路以南的三期工程。园区建设要打总体战,凡是涉及到的单位都要全力支持。供电、广电、电信、自来水公司等单位要无条件地迅速把管、网、线与道路同步铺设到位。园区办要对进园区企业的单体建筑包括厂房、大门、围墙、绿化等,提出明确要求,注重整体和谐,色彩协调,形成特色,从而提高园区的品位和档次,增强园区的吸引力。

三要高水平服务客商。工业园区是全区经济发展的“特区”。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召开了四次专题会议,研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各单位要确保落实到位,为客商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在土地价格上,实行“增量减价”。根据项目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确定土地价格,以投资万元、每亩土地收费万元为基数,每增加万元,土地价格下降一个档次,超过万元的每亩土地万元。在同等投资规模下,对外资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实行跨档次优惠。在项目建设上,实行“税外无费”。凡是进区项目,一律实行“零收费”服务,建设期间免收一切规费、行政服务性费用和证照工本费。同时,尊重客商在招工、人事、运输、装卸等方面的自。在手续办理上,实行“全程帮办”。对进区项目,园区办要按“一个机构对外、一张发票到底、一条龙服务”的要求,帮助客商办理所有手续。对投资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将由区委、区政府明确一名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全程服务。在执法检查上,实行“扎口管理”。所有执法检查和评比活动,都由园区办统一扎口管理。未经园区办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园区内检查,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三)强化招商引资,不断增添发展后劲。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永恒主题。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要再鼓劲、再加压、再强化,再掀新一轮热潮。

一要进一步强化招商主体。招商引资,人人有责。全区上下没有与招商无关的单位,没有与招商无关的个人。强化一把手的招商责任,并不意味着其他人没有责任。招商引资要加大压力传递,强化一层人、一群人的责任,形成上下联动、群策群力抓招商的局面,彻底改变一把手拼命干,其他人袖手旁观、隔岸观火的反常现象。要继续加大行政推动力度,采取“三个三分之一”的办法对区乡机关人员进行重新整合:选派三分之一人员专职招商,鼓励三分之一人员离岗创业,落实三分之一人员留守机关。各单位要舍得把那些素质好、能力强、善招商、会招商的干部选出来,由乡镇党委书记、区直部门一把手组织或带队,外出专职招商。月日前,各乡镇、各部门要将专职招商人员名单报送到区委组织部和招商局。月份,区委、区政府一般不召开全局性大会,尽量少开乡镇党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会议,继续让大家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外出招商引资。要进一步强化企业是招商主体的意识。所有区镇属国有、集体资产没有完全退出的企业,都要主动走上招商第一线,以招商促改革,以招商促发展。招商局作为招商引资的牵头单位,不仅要发挥好门路广、信息多的优势,主动走出去招商,更要做好项目考核验收、信息搜集等基础性工作,促进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要进一步优化招商手段。各乡镇、各部门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断优化招商手段,改进招商方式。要积极实施中介招商。一方面要继续强化政府搭台,借助举办“淮安美食节”等活动,精心选择和包装一批项目向外推介,吸引客商;一方面要加强与外地商会、专业协会以及知名人士的联系,广泛聘请招商、招商顾问,开展中介招商。同时,要加强与在淮投资客商的联系,切实搞好服务,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鼓励他们以外引外、以商引商。招商局要主动与外地招商中介组织进行对接,搜集、筛选客商和项目,尽快建立淮阴招商网站,多渠道搜集和招商信息。

三要进一步提高招商效益。招商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必须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效益。一是充分利用关系招商,减少盲目性。各乡镇、各部门要发动干部职工深入排查关系、寻找线索,有的放矢地走出去,避免盲目招商。二是围绕自身优势招商,增强针对性。计划、经贸、外经、科技、招商等部门要围绕全区优势资源、特色产业,认真策划和包装一批关联度大、吸引力强的招商项目。引进这类项目,不仅可以培育新的增长点,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外出招商人员不仅要了解全区概况、资源优势、产业特色,而且要熟悉国家的产业政策、具体行业的最新动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谈判技巧,提高招商引资的专业化水平。三是突出重点区域招商,提高成功率。要主攻浙江温州、台州等民资富集区,主攻上海、苏州、广东等外资密集区,争取引进一批工业大项目、高科技和高含税项目,力争在外资项目上有更大突破。四是反对恶性竞争,维护政策统一性。招商的根本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任何人不得无原则地让利让税,引进不仅没有税收还要政府贴钱的“赔本项目”。对个别不出去招商、引不来项目,却在区内搞恶性竞争,出钱买项目、弄权卡项目的,要发现一起、查处通报一起。

(四)深化企业改革,切实增强发展活力。

下半年,要继续按照“深化、完善、扩面”的要求,以“产权和职工身份双置换”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做到彻底改、改彻底,不留死角,不留尾巴,不留后遗症。

一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加速公有资本退出。要积极鼓励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强弱兼并、内外挂靠以及破产等有效手段,以资源引项目,以市场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推进企业资产重组。对一些资产规模较大、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包括少数垄断行业,主管部门要主动放手,通过吸收外资增量扩股、出售公有股、股份奖励和配送等办法,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加速公有资本的退出。对缫丝厂等“大而亏”的企业,可以采取分立式、切块式改制,甚至零资产或负资产转让等方式,切实解决“改不了”的问题。对中小企业,包括工业、商贸及粮食流通、交通运输、建筑等各类企业,要在剥离无效资产、无效债权的基础上,鼓励现有法人代表、经营层或社会自然人、境外投资者一次性买断。对一些长期亏损或停产,甚至已经名存实亡的企业,要积极争取政策,依法实施破产。有条件的,要加快实施“退二进三”,努力促进资产重组。在改制过程中,企业原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服务,真正做到一次改到位、一次改彻底。

二要加快职工身份置换。职工身份置换是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只有职工身份置换到位,理顺劳动关系,企业改革才能实施到位。在今年的企业改革中,职工身份置换率要达到企业职工总数的以上。要通过资产变现、追缴外债、企业自筹等各种有效途径,筹集资金,按规定兑现职工的有关费用,彻底把职工转变为社会自然人。要鼓励企业在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择优录用原有职工,并动员职工筹资入股,降低改革成本。粮食系统等下属的仿事业单位,是特定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特殊问题,要明确职工的企业性质,按照一般性工商流通企业的办法,加快推进改革。

(五)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对外形象。

软环境建设没有句号。全区上下必须进一步强化“环境立区”的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环境的大改善,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一要强化诚信意识。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投资环境中最具吸引力的因素。全区上下必须强化诚信意识,着力打造“诚信淮阴”新形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不断修订和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加以学习和研究,把握对外宣传尺度和对客商承诺的底线,不能信口开河、乱开空头支票,向客商作出一些不切实际、不负责任的承诺。信用失范是招商引资的大敌。一个人不讲诚信,不仅会失去一个项目,更为严重的是会破坏一个地方的整体形象,失去更多的项目。凡是公开承诺的事情、出台的政策,必须坚决予以兑现,真正做到以诚信引商、以诚信留商、以诚信富商。

二要提高服务水平。服务是软环境、硬功夫。经过近两年的集中整治,全区发展软环境有了明显好转,特别是各单位的负责同志都能从大局出发,主动服务地方经济。但在一些基层站所、具体办事人员身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在一些职能部门,手续繁琐、办事拖拉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有关部门一定要强化对干部职工的经常性教育,牢固确立“为客商服务、为纳税人服务、为全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多为客商利益着想,多为全区经济发展着想,少想一些小团体利益,少想一些个人利益。要主动适应入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对待企业和客商,能支持的要最大限度支持,能简化的要最大限度简化,能保护的要最大限度保护。对他们遇到的困难,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巧办、事事快办,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谁跟客商过不去,谁阻碍税源建设,谁影响全区经济发展,就要坚决摘他的帽子、砸他的饭碗。

三要优化人文环境。软环境建设,归根结底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全区广大干部、全体党员都要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少一些议论、多一些实干,少一些指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多一些责任,不当评论员,争做战斗员,把引进项目、服务项目、促进经济发展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社会各界都要从加快发展的大局出发,全力维护团结、稳定、实干的政治局面,着力营造安宁和谐的人文环境。

三、狠抓责任落实,严格考核奖惩,确保财政增收工作取得实效

加快税源建设、促进财政增收,事关全区长远发展大计,是经济建设的第一要务。各乡镇、各部门必须把这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从组织领导到环境营造,从决策部署到督查考核,都要向税源建设聚焦,确保财政增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解放思想,敢想敢试闯新路。思想解放永无止境。思维决定作为,思路决定出路。我们有些干部思想保守僵化,做事习惯于找红头文件、做“规定动作”,不敢突破,不善变通,不愿创新,结果束缚了手脚,阻碍了发展。思想不解放,淮阴发展就没有希望。当前,全区上下要结合学习江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开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扫除思想障碍,打破思维束缚,走出认识误区,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手段,加快税源建设,促进财政增收。一要有改革创新的胆识魄力。对欠发达地区来说,解放思想首先是解开思想疙瘩,放开手脚干事。在淮阴区,只要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有利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都要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干十件错一件,还可以总结教训,重新再干。不敢想、不敢干、不敢冒险,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要坚持先试不争论、先做不议论、先干不评论,在全区形成一种支持改革、激励开拓、宽容失败的干事氛围。二要有与时俱进的开放观念。各乡镇、各部门不仅要把客商请进来上项目、办实体,还要组织干部群众走出去招商引资、打工创业;不仅要引资金、引项目,还要引技术、引人才、引智力,广泛吸取外地先进的发展模式、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三要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一个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集中体现。越是艰苦,越要有一种迎难而上的拼劲、勇往直前的闯劲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劲。矛盾再多,精神不能滑坡;困难再大,意志不能先垮。面对财政困难,各乡镇等不得、靠不得,必须自想办法,自谋生路,靠自己骨头长肉,抢抓项目,加快发展。四要有进位争先的进取意识。进位争先是对自身危机的清醒认识,是对奋斗目标的不懈追求。千道理、万道理,抢抓项目是硬道理;千本事、万本事,财政增收是真本事。现在,要在全区部门和乡镇之间开展一场竞赛,看谁引的项目多,看谁引的项目大,看谁培植的税源多,看谁增加的税收多,看谁对全区的贡献大。原来基础好的,不能自满,要同强的比、高的争;基础差的,不能自悲,要奋起直追,三步并着两步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

(二)强化责任,踏实苦干求实效。做官就要做事,做事就要尽责,尽责就要见效。加快税源建设、促进财政增收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干部必须全力以赴狠抓落实,把主要精力、主要时间聚焦到项目建设上来,聚焦到抓工业发展上来,聚焦到抓财政增收上来。如果在一个地方干了几年,没有新上一个规模项目,没有增加财政税收,你怎么对上对下交待?在当前区域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任何人都不能松松垮垮干工作,舒舒服服过日子,必须要有吃大苦、出大力、流大汗的精神,有真干、大干、快干、实干的作风,一往无前,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全区上下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税源建设来开展,上下同心,工作同步,确保财政增收措施落到实处。

(三)强化考核,坚持凭实绩用人。现在,有的乡镇和部门负责人还存在等待观望思想,还抱有“罚不责众”的幻想,还准备搞小动作蒙混过关。这里我重申,区委、区政府将坚持“三个不动摇”,即全年招商任务不动摇、项目进园区任务不动摇、财政增收任务不动摇。对完不成任务的,坚决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今后,区委选人用人的基本导向是:招商引资任务没有完成的干部不提拔重用;税源项目没有抓好的干部不提拔重用;地方财政没有增收的干部不提拔重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真正把那些创业有功的人提起来,把那些敬业有为的人用起来,把那些无所作为的人换下来。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今后凡是发现在招商引资及税源建设中弄虚作假的,不仅要处理弄虚作假的主要领导人,也要追究考核人的责任,坚决狠刹欺瞒哄骗的歪风。

上一篇:属地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税源监控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