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04 03:00:16

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模式研究

摘要 介绍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发展现状,阐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总体框架及主要做法,分析了追溯模式的特点,并提出了几点经验启示。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模式;福建厦门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282-02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改变,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关注。如何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健康营养、质量安全的放心农产品,是对各级农业部门监管能力的考验。多年来,厦门市农业部门切实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制度,积极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通过完善配套制度,理顺机构职能,提高队伍素质,强化条件保障,不断提升执法监督管理水平,力争从源头上消除风险隐患。针对上市农产品无包装标识,发现问题产品难以进行责任追溯的状况,厦门市自2011年着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工作,通过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大大推动包装标识、生产档案、检验检测和市场准入等各项监管工作的有效落实,取得显著成效。

1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发展现状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抓手,既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品牌形象,又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保护其自身合法权益,更有利于提高农业部门监管效率和服务能力。目前,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农业部门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创新举措和工作亮点。厦门市农业局印发了《的通知》,要求在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的基础上,按照“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包装有标识、质量可追溯”的要求,先行示范,探索经验,逐步推进。

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及相关培训指导工作。通过实地调研,学习借鉴南京、北京、杭州3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项目的建设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提出了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整体框架和系统功能需求,并组织追溯平台和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优先选择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旺元隆蔬菜专业合作社、青云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捷圣生态农业种植园4家生产基地开展追溯试点试运行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试运行1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受到了上级农业部门和其他各省市农业部门的关注。

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总体框架

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是一个集主体备案、信息披露、检测预警、标识管理、市场查验、安全评级六大核心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追溯信息管理系统。涵盖了市、区(县)2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包含主体追溯、产品追溯、过程追溯3种追溯类型,提供了智能手机扫描查询和网站在线查询服务,采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评价的驱动机制,鼓励生产企业自愿披露有价值的过程信息,满足了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及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追溯平台的总体框架主要有4个重要组成部分。

2.1 监管系统

该系统主要实现备案管理、预警管理、标识管理和查验管理等功能,通过对辖区内农业企业和合作社进行备案,及时掌握监管对象的基本信息;通过对上市农产品检测数据的汇总分析,及时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状况;通过统一编码规则自动生成追溯标签,及时统计标识的打印和使用情况;通过市场标识查验,及时掌握农产品的来源与流向。

2.2 企业空间

主要为农业企业和合作社提供多功能信息化管理工具。获得备案资格的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可以通过系统分配的用户名登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建立自己的企业空间。既可填写生产档案、提供农产品供应信息、展示企业的品牌文化,也可进行投入品管理、标识打印管理和检测管理等[1]。

2.3 查询窗口

为满足消费者与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互动,追溯平台建立了统一的查询窗口,消费者可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二维码扫描软件,直接扫描产品包装上二维码追溯标签,即可直接查询到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的各类信息,包括产品描述、质量安全状况、生产过程控制情况,以及企业发展概况、系列产品简介和品牌管理等相关内容,同时也可通过网站按追溯码、产品名称或企业名称等查询、投诉和评价等。监管部门和企业通过后台管理,全面了解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进行沟通处理[2]。

2.4 评价模块

追溯平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规则,按照不同的指标权重进行动态评级,目的是引导企业采取更加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披露更多消费者关注的信息。评价指标主要从产品基本信息、安全过程控制信息、政府监督检查信息和市场认可信息4个方面对企业空间披露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价,最终以安全指数或标签颜色来向消费者传递可追溯产品的内涵。

3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主要做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由部分欧盟国家首先提出的一项风险管理措施。尽管自2001年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我国也提出要建立质量追溯制度,但至今仍没有形成一套可全面推广的追溯模式。厦门市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项目为契机,结合监管需求,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探索出了一个可持续化运行的追溯模式。

3.1 充分调研,理清建设思路

据文献分析,理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包括企业之间的外部追溯和企业内部追溯。而企业间的外部追溯建立应该由政府主导,企业内部追溯则应该由企业自主建设。只有同时建立内部和外部追溯,才能形成完整的全程追溯。衡量追溯的标准主要有精度、广度和深度3个指标,精度越精,广度越广,深度越深,需要投入的成本就越高。因此,结合当前厦门自身条件,将政府推行的质量安全追溯定位在主体追溯,以农田到市场为半径,以满足质量安全监管为基本要求,从而能够基本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预期目标。

3.2 反复论证,明确功能需求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向公众传递消费信心,让消费者方便购买、放心消费。所谓的方便购买就是要让消费者在鱼龙混杂的农产品销售市场能够依据追溯标识进行购买。所谓的放心消费就是让消费者购买可追溯农产品没有后顾之忧,即使由于不确定因素造成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可以通过追溯标识及时进行投诉解决。为此,厦门市多次组织实地调研和专家研讨会,特别是受到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借鉴吸收其研究成果,将主体备案、标识管理、产品检测、市场查验和信息评价等主要功能作为追溯系统开发的重要内容[3]。

3.3 统筹考虑,满足多方诉求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可按精度划分为主体追溯、产品追溯和过程追溯3级。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发现问题农产品,能够及时追查到责任人,依法处置,那么实现主体追溯即可满足要求。对于诚信经营的企业来说,一旦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首要任务就是要合理规避责任,把影响降到最低,把损失降到最小,那么就需要在实现主体追溯的基础上,加强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将问题产品锁定在某个产品或者某个批次上。对于附加值和品牌认知度较高的产品,企业有必要做到更精细化的过程追溯管理,让消费者充分了解整个生产过程,有效传递品质保证的要素。因此,按照3级追溯模式,构建信息上报、审核、评价和查询为一体的追溯平台,有效满足了各方的诉求。

3.4 试点运行,探索推广经验

厦门市按照边建设、边探索、边完善的原则,逐步建立并运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的正常化运行和规范化管理,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与各区追溯管理部门及追溯试点企业逐一签定协议,明确了各方职责。同时,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单位考核管理细则》,并根据试点运行情况进行验收考核。通过试运行,实现可追溯的农产品逐渐受到经销商及消费者青睐,贴标农产品销售市场份额增大,乐田宅配、天虹超市、元初食品、千滋百味、中健农超等一些较为知名的经销企业纷纷上门与试点企业寻求合作,初步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好开局。

3.5 大力宣传,营造社会氛围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一种新兴事物,尽管学术研究和政府文件中经常提到,但是消费者对其作用和意义尚不完全清楚。只有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追溯的认知度和美誉度,让消费者认可追溯农产品,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收益后才会有较高的积极性投入内部追溯建设。因此,厦门市在农民日报、厦门晚报、厦门日报等新闻媒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进行宣传报道,还通过厦门电视台“十分关注”和“新农村视点”栏目制作了2期专题节目,并利用厦门市特色农产品展示平台,对可追溯的农产品进行推介。

4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模式的特点分析

厦门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中,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住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核心要素,用实践探索出了一个全新的追溯模式。

4.1 建设思路创新

首先,定位清晰,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内涵和衡量标准入手,明确监管部门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中的地位和角色。其次,结合现有条件,将主体追溯作为基本目标,是较为务实的,也是可实现的。再者,根据当前农业部门负责生产环节的职责要求,把追溯深度界定在农田到市场的范围也是较为适宜的,有利于工作的有序推动。

4.2 系统设计创新

系统包容性较强,功能上既突出监管需求,也兼顾企业管控,又考虑到消费者的互动;设计上,既采用了软件系统界面,又引入了企业空间概念,将追溯管理终端融入企业空间中,使企业拥有多样化的展示平台;应用上,涵盖了不同类型的企业或合作社,涉及到不同精度的追溯方式。这种系统的框架设计可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全覆盖的要求。

4.3 技术应用创新

追溯载体采用了二维码追溯标签,相比较一维码,具有储存量大、保密性高、追踪性强、成本便宜等特性,尤其是可以利用手机进行扫描识别、查询和互动,大大提高了追溯的参与度,避免了最初使用触摸查询机而造成的投入大、收效低的问题[4]。

4.4 运行机制创新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最重要的是要确保系统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改进。调动实施主体、参与主体和监督主体的积极性,落实相关责任,是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引入披露信息评价的思想,建立了科学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规则,用动态评价结果作为指挥棒,引导企业采取更加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让企业自愿披露更多消费者关注的信息,同时又不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这种做法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5 经验启示

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必由之路。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必将迎来新的机遇。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主要得到了以下几点经验和启示。

5.1 领导重视是前提

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工作从启动到运行,都受到市政府和农业与林业局的高度重视,在项目资金、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媒体宣传等方面都做了部署安排,同时将监测项目与追溯项目进行整合,不仅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增强了对试点企业的监管力度,有利于打造示范典型。

5.2 制度保障是基础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亟需一套制度进行规范,否则各行其是。尽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对追溯要素有一些的规定,但不系统、不全面,不利于指导追溯工作。因此,必须加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明确追溯管理职责,界定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

5.3 部门协作是关键

在现行体制下,有效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需要加强与工商、质检和卫生部门三者之间的协作,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的追溯信息对接机制,农业部门要求生产经营主体在农产品上加贴追溯码,其他相关部门应将其作为准入依据进行查验,从而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责任落实。

5.4 信息服务是重点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所采集的追溯信息。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追溯信息是工作的重点,要把规范的生产记录作为企业安全生产控制的能力体现;要把信息披露的评价结果转化成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可度或导购指南;要把产品流向信息、检测信息和标识信息作为监管部门督查的执法依据。只有为不同主体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才能吸引社会广泛关注与参与。

6 参考文献

[1] 陈松,王芳,钱永忠.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现状与问题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1):36-38.

[2] 陈松,王杕,钱永忠.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性的研究进展与趋势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8):356-357.

[3] 杨明,吴晓萍,洪鹏志,等.可追溯体系在食品供应链中的建立[J].食品与机械,2009(1):146-150.

[4] 徐翔,宋一鸣,李艳梅,等.建立食用农产品溯源机制的途径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9(10):71-74.

上一篇:提高原蚕区蚕种质量的措施 下一篇:论《榆树下的欲望》中的悲剧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