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PRG自然诱发ASC成因的安全预策机理

时间:2022-09-04 11:43:45

基于MPRG自然诱发ASC成因的安全预策机理

摘要:除了特大规模山体变形体等很难治理外,多数覆盖层型滑坡和古滑坡(它们都是山区最肥沃耕地)都是可以治理的,治理的目标不一定期于增强滑坡体的稳态,但至少可以做到保持现状,不要使条件恶化甚至促使其滑动。

关健词:变形体、监测网、危岩体

据不完全的统计资料表明,40年来,发生一定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体灾害达数万多次,所造成的危害十分巨大,毁坏耕地数万余亩,毁坏房屋数万余间,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在各区县中,近年来山体灾害造成的损失占所有灾害损失的30%左右,尤其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十余年中;山体灾害有明显加剧的趋势,危害性也愈加严重,归纳起来,山体灾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城镇的危害:主要是直接造成房屋倾倒、拉裂破坏,其次是泥沙淤积、洪水淹没等间接危害。

对厂矿的危害:直接造成厂房拉裂破坏甚至部分倒塌、摧毁矿井、进矿公路下滑破坏等。

对农田及农舍的危害:此类危害在山区是普遍而大量的,所调查的崩、滑坡处,约50%属于这种。由于滑坡使土地裂缝、土层滑移,稻田、水塘干涸,耕地变形以至毁坏,其上的农舍严重拉裂呈危房或者倒塌。

对水利工程的危害 此类虽不多见但危害较大,如大溪河一级电站、青烟洞电站式水渠道,因崩、滑而出现破坏,严重影响电站的正常运行。

对名胜古迹的破坏 因滑坡使亭、阁、庙、寺倒塌、拉裂,损失以百万为单位计算。此外,滑坡泥石流对公路的破坏、阻塞,是屡见不鲜。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是常见的山体灾害现象,不仅是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方式,而且它的发性,常常给人民生活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作到防灾减灾,建立滑坡危害岩体预警系统,实有必要。

(一)山体灾害的潜在危害及预警站建立的迫切性

如前所述,40年来,特别70年代末期至今山体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使大量土地毁坏,数万计的房屋倒塌,上千计的人口死亡,十分悲惨,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严重的事实。

但更严重的是,存在大量具有潜在危害的滑坡、危岩体和变形体。这些原为古老的崩塌、错落体或滑坡或坡堆积体,出现了大量地裂缝,这些正在发展的滑坡、危岩体上土地逐年滑移,水田水溏干涸、农舍拉裂破坏多处造成危房,一些无力搬迁的农户仍在这种极端危险环境中生息,经常担心吊胆,一有大雨只好逃出屋外,特别是城镇具有潜在危害的滑坡等,一旦暴雨就显得十分紧张,并常外出观察,还闹得居民人心恐慌,不得安宁。对这问题的确不可等闲视之。

由此可见,山体灾害不人仅给人民造成很大危害,而且潜在的威胁还十分严重。 为了将山体灾害的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很有必要而且迫切需要尽快建立滑坡、危岩体等山体灾害的预警系统。将规模大,近期活动明显具一定危害的滑坡、危岩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监测。

(二)现有监测方式及手段

由于近期滑坡等山体变形的巨大危害,使地方政府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逐步认识到山体灾害的严重性。除重要的滑坡危害体由国家组织专业队伍监测之外,一些地方开始对具有‘心头之病“的滑坡危岩体进行监测,这样组织监测的滑坡危岩体,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监测工作是在未作详细勘测以及稳定性分区的情况下进行,监测重点不清楚。

监测手段简陋,而且绝大部分没有设专门的监测记录卡片,更未作资料的分析,无法掌握滑坡危岩体的变形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群众自发的监测工作逐步开展起来,对安定人心起到了一定作用,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不过还有待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总结,使监测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建立滑坡预警系统的可能性及有关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不仅有建立滑坡危岩体预警系统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有建立预警系统的可能性。由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

各地有关领导和群众,因深受山体灾害之苦,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所以对建立滑坡预警系统显示出很高的积极性和热情,都要求建立一个预警站,并保证组织监测的技术力量和监测的实施;当地群众要求更为强烈。因而建立滑坡预警系统有比较可靠的社会基础。

各地水电系统均有一定的地质、测量技术力量,可以承担以地形变监测为主要方式的预警系统资料搜集和分析整理。因此,技术力量在地方上基本上可以得到保证。

从几个典型滑坡危岩体看,具有规模大、活动迹象明显的特点,有监测的自然条件。

但是,建立比较完整而系统的滑坡预警站,有一些重要问题,必须首先考虑。

其一,预警系统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以及监测队伍的隶属关系一定要落实和明确,这是首先使预警系统从组织得以保证,并采取相应的行政措施,才能做到这项工作有组织有领导的长期坚持下去。

其二、预警站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监督,必不可少,而且要定期进行,方能使各项预警系统正常运行并真正发挥其作用。

其三,基本经费和必要的设备要得以保证,以便预警系统业务的正常开展。

(三)监测(网)系统构成及主要监测方式

从前述各县实际情况看,要建立什么样的监测网又怎样有效地进行监测,首先需要解决指导思想。

建立预警站,其目的是要避免人身伤亡与财产损失或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这个目的可采用各种途径达到,而完全现代化了的科学化监测仅仅是一种途径,但并不说唯一的和充分的途径,其原因在于;象高精度地面伸长计,倾斜仪和钻孔倾斜仪等主要用于微形变监测中,一旦地形变超过仪器的量程极限和滑坡体已松动及多期滑动的滑坡体等很难埋设这类仪器(即仪器本身跟随土体移动,所测形变量仅仅是测试两站点的相对值)。

为了使监测工作更加切合实际,在考察中应同各地县交换意见,统一原则。拟定的具体方案:

各地县水保部门要立足于全县,对全县近年来有变形迹象的所有滑坡泥石流依其规模和潜在的经济损失大小依次排队编号,并建立卡片和档案。

从各地县滑坡泥石流的实际情况看,除了已滑部分的牵动带(该带也不适合埋设高精度伸长计等仪器)外,潜在滑移区最适合最方便的监测方式是精密三角测量网与水准测量网,所以,应以这类为监测工作的中心。

对那些需要建立监测网的变形体区应立即开展小比例尺详查,并编制1/1万至1/5千滑坡或泥石流工程图,须知,该图不同于普通地质图(即纯地质观点),而是一个立足于动态系统和监测系统的工程图,该图同时又是拟定综合治理方案的依据。

还有一种情况是林、地、田布局很不合理,象广大的顺向坡地很少见到田埂林,更无地面排水系统,天然冲沟排水也不畅通,引起大面积蠕动。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顺向坡中不宜种水稻,所以有些地区改田为地。但这个问题要做具体分析。比如协目滑坡区及其邻近顺向坡(土层厚度不到l米),稻田保存较好,但旱地水土流失极严重。那里水土保持较好的重要原因还有田埂普遍栽有桑树,若再裁种其他种树类而且有一定的密度,那里的水土流失完全可以控制住。还有瞿家磅顺向坡也很类似,旱地水土流失很严重,但稻田水土保持相当好。

结语:总之,由于人类不当的工程活动,使原来处于稳定的松散堆积体斜坡,变成非稳定状态。或增加水的入渗量,或破坏了地下水的排泄,因而在大雨或暴雨的情况下,松散堆积体斜坡就易于发生滑坡或泥石流或土溜。

从上述实例中可以看出,在山区,古滑坡体和崩解堆积体,是自然界为人类造就的生息之地,滑掉或流掉一亩地等于突然增加一口人,失掉l00亩地等于人口突然增加100人。这一理念要深入到所有出区农民的头脑中,只有这样,才能爱护和保护他们赖以生息之地――滑坡体和崩坡堆积体。

参考资料:

1、B arac A .K ellner K .De K ler k N Land user participation in developing a computeris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2004(1-3)

2、Mickovski S B. Stokes A. van B eek L P H A decision support tool for windthrow hazard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2005(1-3)

3、Iftikhar U Sikder Knowledge-based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An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of crops 2009(3)

4、M D C rossland.B E Wynne.W C Perkins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An overview of technology and a test of efficacy 1995(3)

上一篇:巴陵分公司己内酰胺新冷冻站设计 下一篇:变电站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