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德以德促学

时间:2022-09-04 09:10:24

以美育德以德促学

【摘要】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每个人、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色。以美育德,以德促学,寓德育于轻松活泼、没有说教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使学校德育工作从对学生说教和灌输等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模式向轻松活泼的艺术教育活动转化,也使学校的美育和德育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正是我校艺术教育的鲜明特色。目前我在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德育的内蕴美,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审美情趣。

【关键词】环境美 艺术美 创造美 体验美润德 育德 辅德 蕴德

一、以环境美为教育活动内容,创设润德的物理空间

班级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环境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素养教育的一门“隐性课程”。作为德育主任的我,每学期都进行班级文化墙评比,美化教室,让孩子能够友善地学习和生活。如今的学校,踏进教室可以看见教室两旁张贴的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温馨悦目。见到教室后面开辟植物角,花草树木十分养眼;“我型我秀”“学习乐园”等系列友善园地的美化、温馨悦目……教室的布置,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整洁美、简约美的育人环境。

二、以艺术美为教育活动内容,实现了育德的做法

1.挖掘音乐教材的内在思想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应该牢固的树立德育意识,以课堂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不少音乐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在音乐表演中体验协调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隐性的德育教育因素潜移默化相互渗透。

3.在歌曲学习中认识内涵美,陶冶学生的良好情操。一首歌曲是由词、曲组成的,歌词则体现了歌曲的具体内涵。一首优秀的歌曲,它的优美健康的歌词,往往也是很好的德育教材。在教学时,抓住歌词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便能收到较好的德育功效。

三、以创造美为教育活动内容,实现了辅德的作用

围绕课题我在教研组内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在不同的年级段,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展开了教学研究。我尝试通过演唱和评唱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评唱,在充分挖掘歌曲内涵已获得一定表现力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发挥歌曲效应,让学生在演唱中感悟歌曲的旋律和内涵,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演”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涉及到心理素质、身体各部分的协同能力及创新能力。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将在演唱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老师在课堂上获得学生感悟歌曲和创新能力的直接信息。学校大课间活动一直营造浓厚地艺术氛围,我们从健体、培德、养智、审美、社会适应等角度出发,整体规划我校大课间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操作流程以及评价体系,由此构建出校本课程——“快乐大课间”。“快乐大课间”全程用音乐指挥,融音乐、艺术、体育为一体,融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一体。在激昂的出操号引领下,步调一致地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激情入场,我们在各种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又自行创编了多种校本化的校园集体舞,一组组圆圈,一阵阵拍手、一声声问候快乐着学生的心灵。老师们带领学生共同活动,和学生融为一体,校园变成了和谐的乐园,欢乐的海洋。

四、以体验美为教育活动内容,实现了蕴德的途径

在艺术节中,学生的才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集体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道德情操受到熏陶。这样多姿多彩的文艺活动,既可检验学生的艺术表演水平,更是思想品德教育和精神风貌的展示,让学生在艺术美感享受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寓教于乐。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审美的认识、理解和感悟。为了德育活动中体现美与德结合,我还设计开展了低碳生活小制作活动,家长亲子制作的作品,精彩各异,无论是悬挂在校园内、还是展示在活动中,都能感受到手工作品的制作美、装饰美;每月的中队会展示语言的美,孩子们在一次次的编谜语、创儿歌的过程中,不仅注意到了语调的平仄、语音的押韵,更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优美语言的真切感受。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最终目的,打造和谐艺术校园文化,本学期已作为我课题的目标,处处体现着艺术美素养的提升。和谐而富有生命力的音乐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美。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这样说:音乐是比一切智能、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因此,在音乐审美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教育,充分重视德育渗透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蔡际洲.音乐学学术规范论略[J].音乐研究.2004(02).

[2]蔡际洲.音乐论文特点探析——音乐论文写作研究之一[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01).

[3]孙国忠.音乐学研究与学术规范[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

[4]翟学京.高师音乐课程改革刍议——兼及对理论作曲课程设置的认识[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04).

[5]居其宏.当代音乐研究的历史与现实[J].音乐研究.2005(01).

(作者单位:南京市东山小学)

上一篇:浅谈幼儿园小班班集体建设与管理 下一篇:追寻心中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