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灵感

时间:2022-09-04 08:22:31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灵感

【摘 要】许多杰出的美术作品都来自于灵感和顿悟,美术课对于学生灵感的培养有巨大的作用。教师在美术课教学中要怎样培养学生的灵感呢?首先,让学生多接触大师的作品。其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再次,注重课外写生。最后,教师适时的引导也非常必要。

【关键词】初中美术 灵感 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10

艺术是一个与灵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物。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许多举世闻名的作品都源自艺术大师的灵感。比如,梵高的向日葵是他看到向日葵在烈日下坚强、艳丽的姿态过后,灵感突发创造出来的。贝多芬的许多曲子也是在一些偶然情况下的,从灵感突发中诞生的。美术也是一门艺术,并且还是一门与灵感紧紧联系的艺术。其实美术和灵感是一对相互的促进关系,灵感可以在美术中激发,灵感的激发可以进一步催生美术作品的诞生。二者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这里主要探究美术课对学生灵感的激发,怎样在美术课中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让学生多接触大师的作品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对于自己不熟悉,没有灵感的事物,时常去接触它,感受它,就会从中得到灵感,得到启发。就像不会写作文的学生多背背作文,写作文的时候也能照样画葫芦,信手拈来。不会做数学题的学生,多练练题,总结一下,也能攻克很多难题。学生从大师的美术作品中得到灵感也是这样一个道理。许多大师的作品之所以堪称惊世之作,就在于他们的作品有着不同凡响的魅力,有着独具一格的灵感。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经常向学生介绍毕加索、梵高、吴道子、张大千等古今中外的著名画家,以及他们的画风、绘画心理、绘画特色、灵感来源。或是经常开展美术交流会,探讨各种美术派别的风格。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世界名画的创作条件、创作背景等。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美术历史、美术派别的了解,有利于学生从自己学到的美术作品当中得到灵感,博众家之长,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绘画特点和绘画爱好。让学生接触大师的作品并不是简单地抄袭大师的绘画风格,亦不是简单地了解美术的历史,而是希望学生通过接触大师的作品,能够明白这些作品的价值所在,有什么优点值得自己学习,自己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发,并运用于自己的创作当中。

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

在小学课文中有这样一篇课文,讲的是一节美术课上,有位教师在讲台上放了一个杨桃,然后让学生画出这个杨桃。不一会儿,学生就画完了。这时,有位学生拿着另外一位学生的图画本嘲笑道:“这哪是杨桃,明明就是五角星。”那位同学说:“我这看到的就是五角星的样子。”这时,老师走到这个同学的位置旁,看见的确是一个五角星的样子。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同样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事物,不同的学生会观察出不同的结果,绘画出不同的作品。所以,教师平时可以多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比如一堂美术课上,也可以像这位教师一样,拿出一个物体,让不同的学生对其进行绘画,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这样的:如果教师摆出的是一个钟表,很可能有学生画出弧线;如果教师摆出的是香蕉,一定有学生画出圆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事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灵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学生会从同一个物体上面得到许多灵感。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还可以培养学生善意观察的好习惯。观察能力也是学习初中美术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三、注重课外写生

古代著名田园山水派诗人陶渊明、王维等人,在长期游走于大自然中写出了不少优美秀丽的诗篇。结伴归巢的飞鸟,朝气蓬勃的太阳,五彩缤纷的花朵,生机勃勃的小动物……这些美丽的自然景物,时刻在吸引着每一位美术爱好者。美术爱好者们都渴望徜徉于山水之间,搜集大自然赐予他们的每一丝灵感,并从中得到启发,加以创造,创造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以前,很多教师考虑到安全问题,都将学生的课外写生课给取消了,这对初中美术教学以及学生灵感的激发、培养是十分不利的。试想一下,每一节美术课,学生都只能呆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基本的美术知识原理,只能画教师放在讲台上的物体,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和热情,不会下降吗?美术本来就是一个在自由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环境下诞生的,阻挡了学生在学习美术的时候与自然的接触,就等于扼杀了学生的美术创造灵感。初中生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教师在安排美术课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课外写生,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自由,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得到创作的灵感,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创造出的美术作品,一定比室内创造的作品更具有生机和创意。

四、教师适时的引导也非常必要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导师。”学生在美术课上寻找灵感,不是仅仅依靠学生自我感悟就可以找到的,这期间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初中美术课本来就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的课堂,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上,一定不要忽视自己的作用。如果教师仅仅是拿出一个参照物,让学生自己寻找灵感,或是带领学生到室外感受自然、写生,寻找创意。而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不加以适当的引导,那学生是很难凭借自己的观察寻找到创意的。我前面提出的三个要点,都是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加以适当的指导才可以完成的。并且,学生有这样一个特点:当自己有不同于教师,不同于同学,不同于大众观点,不同于常规思维的观点、创意时,都渴望得到教师或者家长的认可,只有教师或者家长认可过后,他们才会高兴地承认自己的创意。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发现学生有打破常规思维,或者突破传统观念的创意、灵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表扬。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是在创作,并且创作成功了。当学生尝到创作成功的果实之后,学生心中创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就会被激发,他们便会更渴望去寻找自己的美术灵感,创作出有自己特色的美术作品。

灵感是美术创作的源泉,杰出的美术作家们从小便学会了怎样从事物中寻找灵感,用于自己的创作。初中是培养学生美术灵感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富于创作又富于想象的青春期,每一丝创作的灵感都会使他们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世界。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多多接触大师的作品,博采众长;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使学生明白,同一物体可以画出不同的效果;带领学生去感受自然、亲近自然、放飞想象,激发学生的灵感。并且教师在这些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这样,学生的美术灵感一定会如泉水般,喷涌而出。

上一篇: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方法探析 下一篇:试论如何鼓励学习差的学生提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