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科技产业投资探讨

时间:2022-09-04 08:10:09

国内外科技产业投资探讨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也称“创业投资”)属于非公开权益资本的范畴。从总体上看,非公开权益资本(PrivateEquity,简称PE,也翻译为“私募股权”、“私募基金”、“直接投资”等)是活跃在金融市场上的一支强劲的投融资金融力量。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模式受经济发展及投资环境的影响,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从国际上看,美国发达的高科技取决于美国完善的风险投资模式。从国内看,我国风险投资以深圳和北京为中心,向中部地区发展。目前,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是提升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

美国高科技产业的风险投资模式在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历程中,风险投资发挥了功不可没的关键作用。自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创设了两种典型的“美国风险投资模式”:一种是小型私人合伙制企业。

即以小企业的私营风险投资公司为主体的模式。按照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规定,小企业公司的创办资本不能少于50万美元,其对一个风险企业投资的总额不能超过自身资本总额的20%,也不能超过该风险企业资金总额的49%。可见,严谨的法律约束是规范和避免过度投机和盲目投资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美国硅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高科技创新中心,引领着世界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潮流。硅谷的各个企业虽同在一个行业,但类型多样、发展重点不同,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机制促使企业在多样化的风险投资模式中寻求发展。据统计,在目前全球100家最大的电子和软件公司中,有20%是在硅谷创业成功的;美国100家大科技公司中有1/3总部设在硅谷。

另一种风险投资模式是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相结合的风险投资机构。例如1985年美国的小企业投资公司(SBIC)。此模式表明,一国或一地区高科技发展的成功取决于市场资源配置和政府投融资政策的有效配合,尤其是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美国政府为促进本国科技发展采用了各种计划、财政税收政策和系统的金融支持措施。从政府对研发环节的投资状况看,尽管美国财政连年出现巨额赤字,但研发经费却不断增加。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基础研究的开支,按不变价格计算增加了60%,工业部门用于基础研究的投资增加了70%。1989年,美国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资达1292亿美元,比英、德、法、日、加各国的总额还要多。由于在高科技制高点竞争地位的变化,使得美国在27个关键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历史上,风险投资机制对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再加上政府的有效扶持,成就了美国世界科技强国的现状。

欧洲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模式

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以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都发源于欧洲,因此欧洲被称之为“世界科技革命的摇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盟国家为了尽快摆脱石油危机给欧洲经济发展造成的严重影响,普遍重视并加快了在高科技政策领域的一体化进程。通过建立和协调欧洲国家的高科技产业政策,力争改变欧洲国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这种不利局面。在整个发展实施过程中,欧洲以国家为风险投资行为主体,建立了专门的风险资本组织,专门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并期望获得高收益。这就是典型的“西欧风险投资模式”。

在以国家为投资行为主体的风险投资模式下,欧盟先后了7个科技框架计划。这一系列科技框架计划,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官方综合性科研与开发计划之一,具有投资规模大、研发领域宽、参与机构和人员多等特点,是近20年来欧盟实施其科技战略和行动的最主要的政策工具和手段。国家作为欧盟科研活动的主体,科技框架计划已经发展为欧盟最重要的发展战略计划。随着科技框架计划的发展,欧盟的研发投入规模显著增加,由最初的32.7亿欧元上升到第六框架计划的175亿欧元,翻了近6倍。金融危机后孕育的“欧盟2020战略”,将在未来10年为欧盟国家实现在科技上赶超美国提供制度性保障和政策基础。在欧盟看来,如何在全球高能源价格时代保持欧洲国家的竞争能力,关键在于以下几点:迅速从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结构转变,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快高新、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帮助欧盟国家迅速摆脱经济衰退、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巩固欧洲国家高新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利用低碳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来实现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目标。这些思路都值得我国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发展借鉴。

日本、韩国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模式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因此更加重视“技术立国”战略。20世纪90年代,日本推出新的“科技政策大纲”,其发展重点都是放在高科技产业上。日本风险投资公司按辛迪加方式进行联合,其中牵头者要收取一定的费用,牵头者主要是大公司、大银行(集团内部投资)为主体。此模式称之为日本风险投资模式。为了实现“技术立国”战略目标,除了日本大公司、大银行作为风险投资主体,日本政府还通过信贷、税收、财政补贴等经济手段,扶植高技术企业获得低息贷款,若开发成功,按低息还本付息;若开发失败,则免付利息。

政府还规定对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实行优惠税制与折旧制,对企业的高技术研究开发给予补助。韩国为发展高科技事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仿效美国、日本等国家,建立起适合本国高科技发展的风险投资模式。韩国注重外资风险投资引进战略,这些成功的措施也可供我国的科技园借鉴。除此之外,韩国风险投资还带有较明显的阶段性,而且在园区规模和产学研联系方面,也是先由小规模起步,然后根据需要向周围地区扩展,逐渐发展成为目前的大德科技园。为使科技产品更快的进入海外市场,还努力加强与国外的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联系和协作,开设科技市场,进行科技成果的展示和营销,突出显示了韩国在国际风险投资领域的发展。在研究韩国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模式发展思路的启发下,我国可以借鉴的经验是其可持续发展理念,即科技园区风险投资应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内而外规模化发展,继而构建适合本国高科技发展的特色风险投资模式。

我国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模式

目前,我国已进入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分析,未来5年,在中国的风险投资收益率将高达20%。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规定,我国未来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作为国家科技兴国政策的一部分,我国的风险投资是由政府强制推行的产物,并且运行在以国有商业银行占统治地位的金融环境中,该环境一方面制约了闲置资金向风险资金的转移;另一方面也扩大了风险资本任务,即作为银行资金的补充,为众多难以从银行取信的中小企业提供合法的资金支持。其发展规律与社会角色更多地与政府政策相关。与国外风险投资的发展相比,我国的风险投资在筹资渠道、管理水平、退出途径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基于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和高新技术企业自身发展的特殊要求,北京、上海、深圳在发展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方面都非常注重发挥自身的优势,都把挖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源潜力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都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发展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实行财税优惠政策,开展科技风险投资服务。这些举措使我国在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环境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完善。如上海提出在2020年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作出了加快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发展进程,发挥高科技产业领头羊作用的重大战略抉择。

综述国内外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高科技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核心在于构建本土化、特色化的风险投资模式。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热点聚焦在中国,我国应以国情为出发点,以企业为本,创新出适合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新模式。

上一篇:加工贸易在经济拉动中价值研究 下一篇:俄国外汇储备现况成因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