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9-04 08:03:39

浅析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代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导致就业难的因素有很多,有社会因素也有学生个人因素,其中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足是重要的内在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从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摆正就业心态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4-9324(2012)10-0164-03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逐渐提高,求职门槛也在不断提升。用人单位不仅要求毕业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求毕业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这些能力的综合体现就是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才是就业问题的重中之重。

一、转变就业观念,适应社会需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中存在诸多问题,与当代就业环境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在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方面,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到社会基层就业

中国每年有五六百万大学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投出几百上千份简历,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却招不到适合自己的人才。要破解这一结构性难题,关键在观念的转变。学生必须认识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从零开始,从基层开始,才能学到更多东西,在基层工作中锻炼自身、完善自我,才能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换来将来的成功。要在日常教育中开设相关讲座,渗透基层工作的好处,也要把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更有信心去基层就业。

(二)引导学生放宽就业选择范围

现在的大学生由于缺少对社会的充分了解与认识,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一定要与自己的所学专业相符,而这样往往会因为一直纠结于“专业对口”的问题而错过了最佳的就业时机。针对此种情况,大学生应该放宽眼界,扩大就业选择范围,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自己所学专业。实际上企业和单位在招聘员工时,主要看的是同学们的综合能力,有些职位对专业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应聘者具备一定的能力和良好的可塑性便能胜任。企业要求从业者有好的软性能力,譬如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而与专业技能不同,软性能力基本上都无法通过专业、证书、学历来衡量。

(三)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在全国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目标是在2010—2012年三年内引领45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并且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可享受优惠,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由此可见国家对学生自主创业的鼓励与支持。创业的精髓是自立自强、自我奋斗,而大学提高教育质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恰恰应大力提倡这种精神。高校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举办创业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二、提升个人素质,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根源在于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无法与社会发展进程和就业市场需求相匹配,从而产生结构性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关键在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一)拓展知识面,形成综合性知识结构

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学习专业相关知识为主,知识储备相对单一。为了能够顺利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学生应该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注意拓展多方面知识,丰富健全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寒暑假和平时的课余时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当中,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拓展的综合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摸索,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形成综合性知识结构,以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二)提高就业基本技能

1.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当前的就业市场,创新性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专门的创新能力短期培训班或者以全校性公开课的形式,集中教育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同时,高校要定期组织相关的创新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专业创新潜力,在多次活动中形成创新的习惯,在大脑中形成固定的创新意识,并能够将其渗透在所从事的专业当中。

2.加强社会人文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总感到这个社会和自己想象的大不一样,对一些社会人文知识甚是不了解,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感到束手无策,成了所谓的“书呆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是学生社会人文素质的缺失。针对这一问题,各高校应开设相关文化素质课程,让学生在学校内掌握一定的社会人文知识;其次要积极鼓励学生踏入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调研活动,从社会中收获直观的认识。另外,利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相关的学生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社会角色,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3.提高应聘面试技巧。面试是所有求职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的单位在招聘人员时甚至要组织好几轮面试,所以求职的成功过程中,面试显得尤为重要。其实,面试考察的不仅仅是在面试现场求职者的相关表现,更重要的是通过面试对求职者今后的工作能力作出相关预测,对其性格特点作出恰当的评估。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面试往往是一个很难攻克的难关。为了提高面试的成功率,求职者应该放平心态,以最真实的自己来面对各位面试官。除了保持良好的心态之外,在面试中还需要运用一些面试技巧,例如面试礼仪、礼貌用语、耐心虚心、谈吐大方等,要尽量扬长避短,以饱满的热情和迫切的求职欲望来打动各位评委。

三、做好自我定位,摆正求职择业心态

导致当前大学生求职困难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自我定位不准确。许多大学生好高骛远,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从而无法调整好自己的求职择业心态,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现状,影响了就业工作的开展。因此,正确的自我定位和求职择业心态成为就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一)正确认识自我,找准职业取向

择业是自主的,它表现在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之中。毕业生在求职之前,首先要认真思考自己的个性特征,分析判断自己的性格适合做什么类型的工作。不同的工作,适合不同性格的人去做。认清楚自己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知识结构等因素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摆脱“一步到位”的思想,坚持从基层做起

许多毕业生对自身期望值过高,一味追求舒适的工作环境和高收入高待遇,总想“一步到位”找到既安逸体面又收入不菲的工作,与当前的就业环境严重脱节。大学生要想成功就业必须摆脱掉“一步到位”的择业理念,改变“人往高处走”的传统观念,放下架子,低姿态进入社会,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要只看眼前利益,应该放远未来,看重工作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

(三)提高抗压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许多大学生是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从小没经历过什么挫折,生活无忧无虑,经历简单,感情比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这些学生很容易在求职失败的经历中遭受打击,从而一蹶不振,导致就业失败。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从低年级开始着手,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多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和社会兼职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工作的压力和艰辛,从现实社会遭遇的失败中,接受挫折教育。同时,高校老师帮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为将来的求职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单鹏举.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1,(12).

[2]李璞.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体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0,(12).

[3]夏建军.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11).

上一篇:4G号角吹响 中兴或最先受益 下一篇:高中英语有效性课堂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