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减负

时间:2022-09-04 07:33:45

浅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减负

[关键词] 教学实践 减负教育 素质教育

近几年,各级教委和相关教育部门都在强调为学生减负,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思考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任务,究竟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减负政策呢?减负增效、减负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呢?笔者在此将自己一些教学体会谈一下,请各位同行不吝赐教。

一、要为学生减负,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由于习惯性思维使然,提起学校,很多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样的景象:老师在讲台上正襟危坐,学生们在课桌前肃然聆听,书声琅琅,秩序井然,似乎这样才算是正式的教学方式,过于活泼的教学气氛,往往被视为纪律散漫,影响教学效率。殊不知,人是环境的产物,长时间在此等沉重压抑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接受这样“填鸭式”的教育,学生怎么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在他们的印象中,早已经成了任务、负担的代名词,抵触学习逃避学习就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这种对学习的厌恶和抵触甚至表现在一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身上,他们的学习成绩还算不错,只是出于对家长老师殷切期望的回报,其实对学习本身兴趣根本就不大。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首先,要从内心真正的改变自己的思维观念。虽然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整成熟,但是他们与成年人一样同样渴望着被理解和尊重,有的老师总是做出一付高高在上,让学生敬而远之的样子,其实这样并不能增加多少自己的威严,只会增加与学生的距离,要学会和做到真正的从学生的视野和角度去看待分析问题,与学生做到心与心的沟通,要让学生喜欢自己,一个厌恶自己老师的学生永远不可能喜欢学校和学习;其次,注意在教学环境上注意改进,不要总是拘泥于一成不变严肃紧张的教学氛围,而要充分利用课堂布局设置的创新,运用生动活泼的讲课方式,灵活应用各类先进教学资料教学器具,让学生能够在学校课堂的环境中得到舒畅和振奋,而不是压抑和紧张。

二、要为学生减负,要把重点放在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上

要让一个人的负担减轻,第一个办法是是减少他所承担的重量;第二是增加他自身承负重量的能力。第二个方法效果最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主动性,如果你让他解答10个问题,他会感到很烦很累;而你让他解答5个问题,他未必就会感觉轻松很多,所以关键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除了在讲课的方式方法尽量做到通俗易懂有吸引力以外,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你单单告诉了学生一个答案,他背诵的再牢固,心里还是很茫然,没有从学习中体会到探索研究的乐趣,学习就不会有多大的效果。告诉学生一个问题的答案很容易,教会他掌握学习窍门,解决问题的方法却不是那么的简单,需要耐心的诱导和日渐的积累,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应该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突破点,注重培养他的积极主动性,一旦他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开窍了”,他就能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就能体会到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乐趣,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能够大幅提升。

总而言之,“减负增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迫切需要。它是一项复杂工程,绝非简单的减少教学数量和作业数量那么容易,它的本质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适应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它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除了需要各级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以外,还需要社会各个学科的平衡发展和配合,需要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理解支持,才能见到成效, 深入人心,并拥有蓬勃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上一篇:在新课标理念下,探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