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123例的危险因素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04 06:23:37

脑卒中123例的危险因素临床观察

【关键词】 ,脑卒中;危险因素;预防为主

[摘要]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强化对脑卒中的预防为主观念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对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集在住院病例中,经头颅CT扫描确诊的≥60岁老年脑卒中病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被临床观察的123例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占57.7%,心脏病占15.4%,高血脂占10.6%,一过性脑缺血占8.9%,糖尿病占7.3%。相关因素有劳累、激动、梦中蛰醒、饮酒、排便等。结论 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一过性脑缺血等,相关因素有劳累、冲动、大量饮酒等。

[关键词] 脑卒中;危险因素;预防为主

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中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无论是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还是在发展中的农牧业国家,在城市或农村均是主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约150万人发作脑卒中,其中有100万人死亡。而脑卒中存活者都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痴呆等残疾,造成的经济损失年约100多亿,给家庭、社会及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收集我院1998~2005年经头颅CT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23例进行分析。为强化预防为主的观念,提供线索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9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病例中,经头颅CT扫描确诊的≥60岁脑卒中患者123例,男71例(57.7%),女52例(42.3%)。60~69岁22例(17.9%),70~79岁43例(35.0%),80~89岁52例(42.3%),≥90岁6例(4.9%),平均年龄74.6岁。出血性卒中56例(45.5%),缺血性卒中67例(54.5%)。

1.2 方法 123例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常规检查和头颅扫描,部分患者做了脑脊液检查。观察方法由临床主治医师按统一标准完成,采用统一表格直接询问对象及其家属的方式搜集资料,并查阅了全部医疗病史记录后完成。

2 结果

2.1 发病季节 脑卒中四季均可发生,其中以1~3月份为高峰占58.5%(72/123);7、8、12月份为小高峰占25.2%(31/123);其余6个月为16.2%(20/123)。发病与气温、气压、湿度、温差等均相关。气温骤变、温差过大与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相关。

2.2 发病诱因 在活动中发病(情绪冲动、运动不当、劳累、性生活等)占43%(53/123);在静态中发病(梦中蛰醒、起床、饮酒、进餐、咳嗽、排便等)占57%(70/123)。在活动中发病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多见。在静态中发病,以脑血栓、脑梗死为多见,见表1。

2.3 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较多,在本组123例中,高血压病71例,心脏病19例,高脂血症13例,一过性脑缺血(TIA)11例,糖尿病9例。脑卒中患者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常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笔者在统计中,以危险因素大,危险作用时间长,危险影响显著来排列,在多因素中选其最主要一种危险因素,见表2。 表1 发病诱因 表2 危险因素

2.4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与体征,在50例脑血栓患者中,舒张压≤94 mmHg者41例,占82.0%(41/50),神志清楚者29例,占58.0%(29/50);在脑出血患者中,舒张压≥95 mmHg 42例,占85.7%(42/49),神志不清者46例,占93.9%(46/49),见表3。表3 临床表现注:急性脑血管病(ACVD)、脑出血(ICH)、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一过性脑缺血(TIA)

2.5 辅助检查 (1)ECG检查:本组123例脑卒中患者均作ECG常规检查,有异常的占64.2%(79/123),其中脑出血33例占41.8%(33/79),脑梗死20例占25.3%(20/79),脑血栓12例占15.2%(12/79),SAH 14例占17.7%(14/79)。前二者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肌缺血,房颤,梗死等;后二者主要表现为传导阻滞,心室肥厚,心肌劳损等。余44例无特异发现占35.8%(44/123)。(2)CT扫描:本组123例患者均作头颅CT扫描检查,结果均有程度不等的异常显示。其中脑梗死50例,脑栓塞13例,CT增强扫描后均有密度增高梗死区显示。脑出血49例,CT检查可见脑实质高密度区,SAH 11例中,CT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高密度区。(3)脑脊液检查:SAH 11例均作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均增高(>1.76 kPa),并呈血性,蛋白含量增高明显(>10.0 g/L)。在49例脑出血病例中27例做了腰穿,脑脊液均呈血性,并有压力增高现象,蛋白含量高但不显著。余26例因颅内压过高,颈项强直,处于深昏迷临危状态等原因而缓作腰穿检查。

3 讨论

3.1 高血压 本组病例观察结果,高血压的病例为57.7%(71/123),这表明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例亦表明脑卒中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呈直线关系,这与以往的学者报道相一致。Safar等和Blacher等[2]研究证实,高血压病患者动脉顺应性减弱是动脉粥样硬化及脑血管病独立预测因素。吴桂贤等[3]报道,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随着血压和脉压的增加而增加。1990年MacMahon等研究结果,基础血压越高,中风危险性越大;舒张压每增高2 mmHg,中风的发生率就增加17%。因此要预防脑卒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控制血压。

3.2 心脏病 心脏初作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本次临床观察中得到证实。15.4%的病例存在各种心脏病史,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房颤)等。心脏病致血流异常淤滞,易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造成血流阻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而发生脑卒中[4]。由此可见,防治各种心脏病,消除栓子的来源,能有效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3.3 高血脂 高血脂是否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还要进一步观察研究,但是升高的血脂水平特别是LDL-C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5]。本组病例中高血脂占10.6%,这表明高血脂LDL-C在脑卒中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最近发表的美国(ATP 11)报道中也明确规定了高血脂患者治疗的目标,LDL-C应降至<2.60 mmol/L(100 mg/dl),这是理想水平[6]。并重视生活方式的改变,减少饱和脂肪酸(<总热量的7%)和胆固醇(<200 mg/dl)的摄入,增加植物纤维的摄入,减轻体重,增加体力活动。

3.4 一过性脑缺血(TIA) 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24 h内可完全缓解。本组病例观察中发现,TIA发作越频繁,发生脑卒中的几率越高,11例患者均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表明有TIA病史的患者须提防脑卒中的发生。

3.5 糖尿病 本组123例中糖尿病患者占7.31%,提示糖尿病与脑卒中的相关性。近年来欧美国家研究证实糖尿病是缺血型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1]。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个体可能有脂质代谢异常,增高了促凝血状态,导致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了脑卒中的危险。本文因病例较少尚待进一步收集观察。

综上所述,脑卒中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除上述危险因素外,与劳累、活动、饮酒、气象、梦中蛰醒、排便、性生活等相关连,因此对其预防应从多方面着手,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控制和预防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其他诱发因素,预防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陶寿淇,武阳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163-171.

2 许骥,华琦,刘力松,等.234例原发性高血压昼夜节律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5:371-373.

3 吴桂贤,吴兆苏,刘静,等.人群脉压分布特征的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436-440.

4 蹇在金.现代老年医学精要.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66-375.

5 王亮,刘国树.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同临床类型血脂水平的观察.中华老年脑血管病杂志,2004,6(3):157-159.

6 沈潞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调脂治疗的重要性.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6(1):1-3.

上一篇:脑卒中后抑郁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分析 下一篇:健康教育在妇产科围手术期应用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