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学作业的批改

时间:2022-09-04 05:42:24

浅谈小学教学作业的批改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批改作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用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为此,我在教学中摸索了一些批改作业的策略供教学工作者们参考。

一、符号指错,指导纠正

数学作业的错误有各种原因,因此,批改时只打上错对号对学生纠正错误起不到指导性,还可能造成寻找错误原因的时间浪费,更不可代替学生写上正确的式子或结果,这样就造成学生不去观察分析的习惯。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可与学生预定一些符号,如正确用“√”错误用“×”,理解错误用?号,计算错误用!号,有遗漏处用……号等等,让学生从这些符号中,检查错误,找出错因,独立纠正。

如:200+99×12--1038

=299×12--1038

=2748--1038

=1710

想想该先算什么?

二、分项评价,分级进步

一篇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如果只注重解答过程正确与否的评价,就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他们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成败优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可以采取分项评价的批发策略。例如,有的学校设计了分三项评判等级的批改方法:"A"代表“双基”评价。 主要看解题过程中,依据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结果是否正确;"B"代表书面评价。主要看所用文字、符号(包括标点符号)、图形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整洁,作业格式是否规范;"C"代表创新评价。主要看解题思路和表达方式是否清晰简捷,具有独创性,有无超额完成作业的情况。

三、鼓励上进,关爱学生

学习是一项复杂的认识、实践活动。造成一些学生作业水平低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要想使差生改变现状,取得大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是优等生也会时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策略。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些方面有所进步时,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发现一位作业向来工工整整、从不马虎的同学,这次却做得零乱和潦草,而且有不少笔下之误,这时教师不能武断地否定这篇作业,而应是对作业不好的原因进行了解。当老师得知该生当时家里出了事,身体又不舒服时,就表扬了他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并给其作业评了较高的等级。这样使学生由于对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而更增加了学习上进的决心。

四、评语指导,思考改错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可以用评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进行回顾、检查,找出错误原因及正确的解答过程。如学生解题时出现理解错误,批上“认真审题,想清意思,再解题好吗?”学生根据评语能很快找出错误原因,并能因此刺激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对于有的常做错题,但字写得好的学生,可以先肯定,“你的字写得认真、很好,做作业时也能认真,就更棒了,有信心吗?”以此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作业一贯做得好的同学,除了加写评语,还可以提出期望,使其学习数学的优势顺势迁移。

五、暂不评判,独立思考

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即使是优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过严重时,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心理压力太大,以及产生知识上的脱节和恶性循环,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将作业重做之后,再进行评判。

例如,在做除法运算时,一位学生作业中连续出现几道同一类型的错题。显然,这不是由于单纯的粗心所致,而是没有弄清算理。这时,就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暂时不评等级,指导他去复习课本上的同类例题,如加以眉批:“请参考××例题后重做。”等学生弄懂了算理,把错题纠正以后,再进行评判。

总之,数学作业批改运用符号加评语等的策略,它意在促进学生自我提高,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上一篇:浅谈如何搞好农村初中数学教学 下一篇:简单中蕴藏的多样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