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分层提升初中生短跑教学质量

时间:2022-09-04 05:34:16

因材分层提升初中生短跑教学质量

摘要:素质教育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短跑教学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点,有效短跑训练能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运用能力和反应速度。本文就初中体育的短跑教学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体育;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短跑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80-1

短跑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初中生练习短跑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理的正常发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获得意志品质与运用能力的提升。因此结合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培养学生的短跑习惯,提高学生短跑技巧和能力非常重要。

一、体育教学因材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在初中短跑教学中,我们多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根据教材,努力通过技术训练来提升单位时间内学生的跑步速度。但是学生体育兴趣、体质与能力不一样。如果我们的短跑教学开展的形式单一,教学方式过于简单,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短距离速跑,循环的训练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短跑运动项目属于竞技化的项目,需要进行适当的竞争和比赛,但是采用固定化的考核标准,没有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分析,学生很难达到规定的高水平、高标准,导致学生没有热情,较多女生生出畏惧情绪。如果忽视了初中生生理和个性需求,过于强调教学方法的传授,对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的重视度不足,那么会导致实践效果差,学生的潜力得不到挖掘,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力的表达。

因此,针对学生群体的特点,按照性别、运动能力提出短跑的要求,给他们分层次、分团队地进行学习与训练,那么,学生们能够在活动中找到兴趣,找到快乐,从而在愉悦训练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二、因材分层在短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因材施教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要求;分层教学符合体育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成长的原则。针对当前初中短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短跑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短跑能力。

1.掌握能力层次,让学生获得基本能力提升

不同层次的教学时间需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进行合理的分配,兼顾到学生的实际锻炼能力。部分学生有短跑的天赋,综合能力比较强,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技巧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基础能力差的学生制定符合训练能力的目标,让学生按照自身要求选择恰当的训练计划。在《快频率的跑、蹬、摆》教学中,基础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结合技术示范标准了解短跑常规性技术,并进行实践锻炼提升腿部灵活力、手臂摆动幅度及跑步的频率。基础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做一些常规性训练活动,颈肩放松、前后进行摆动,保证手臂摆动的协调性,进行压腿、伸腿运动,适当调整训练节奏,先慢后快。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根据身体优势选择恰当的训练方式,增强学生对训练任务的适应性,增强学生自信心。并对学生进行定期考核,按照评价指标要求,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考核方式也需要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特点,从多方面清楚的认识到学生自身体育锻炼能力,从而制作符合实践要求的教学目标。

2.进行分段教学,让学生逐步掌握运动要领

进行分段教学式分层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初中短跑教学中,涉及到不同的内容,主要包括:起跑速度,奔跑速度及冲刺过程三个阶段,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实践要求进行断开式教学。在《集中注意力》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整体情况,需要对学生不同反应能力进行分组锻炼。可以让同学们站成一排,进行1、2循环式训练,或是开展游戏教学,自由报数训练。如此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在短跑过程中的起跑反应速度。再如在基本能力训练阶段可以应用蹲下起立教学,让学生根据老师口令,选择自己的运动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留心哪些学生反映速度较好,哪些学生需要强化训练,思考如何做好整个训练快、静、齐的效果,根据学生情况寻找个别强化,还是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提升。

3.合理设置任务,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升

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明确教学方式,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落实到实践中。短跑教学必须通过体验的方式进行,如果运动强度过大,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训练任务过少,会让学生产生懈怠的心理状态,因此需要适当设置训练任务。在进行《原地小步跑》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腿部灵活力的同时,需要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手臂训练,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动,手腕不要朝正或者朝下,固定于肘关节延长线上,手掌和五指自然展开。其次进行接力跑比赛,明确伸臂时间,如何保证接力棒的顺利传递,适当进行训练。将教学内容设置为“如何提升单位时间的奔跑速度?”,学生在接力跑过程中掌握奔跑技巧,对如何保证手脚协调性,提升跑步速度,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给每个同学设置不同的任务。将任务分为不同的层次,让学生分组学习进行自主锻炼,规定不同学生的训练时间,通过多次的反复练习,达到熟练。

总之,针对当前初中短跑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从教学实践出发,了解短跑教学的相关注意事项,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落实到实践中,明确该教学方式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短跑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敏霞.浅谈短跑训练的方法与手段[J].青春岁月,2013(05).

[2]陈康.因材施教,各有所获――浅谈初中体育分层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3(07).

上一篇:从“解决问题的策略”中谈模型思想的教学 下一篇: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