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语文教学理念,按需而导提高成效

时间:2022-09-04 03:54:32

转变语文教学理念,按需而导提高成效

摘 要: 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大潮,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进步出发,努力转变语文教学理念,教育围着学生转,教学围绕学情变,在教学实践中有机渗透一些道德、情感、创新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放大语文教学效用,通过语文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转变理念 情感渗透 按需而导 提高成效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语言基础,掌握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创新能力,承认每个学生认知的差异,因势利导,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使学生爱上语文,热爱学习。

一、转变理念,德育为先,用语文知识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1.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握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整合和利用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调动各种积极的教育因素,通过组织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呼应,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活用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读书写作水平。笔者在教学中,注重针对学生接受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抓住一切有利的教学时机,坚持教学和德育“双管齐下,相互促进”,用课文中的美景,滋生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豪情;用典型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学习先进典型……使学生从课文中正确认识和判断是与非、善与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有机渗透德育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遵循“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不但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机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熏陶中学习知识,提升品德,成长为思想品德高尚,行为举止大方,善于思考、勤于创新的一代新人。这样,一方面使语文教学结出教育之果,另一方面使语文教学开出品德教育之花。

3.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俯下身子看学生,课上、课下用和蔼可亲的态度、诚恳关切的语言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近,主动与老师进行对话、交流,这样,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努力程度和思维方式,老师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按需而导,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体会到老师通过课文传达出来的文本知识、审美情趣与价值追求,使其入心入脑,内化成动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二、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阵地

1.创设亲师信道的情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善教,学生乐学”是语文教学的最高之境,教师要注重学习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教学风格乐于被学生所接受,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主阵地。笔者在教学中,注重结合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努力挖掘语文课本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我国目前的资源状况、保障自然环境的方法措施、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思想和环保意识,关爱自然,关爱社会。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如,笔者在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把握课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表演、讨论、讲解深刻领会动物之间的情感,老斑羚们在危急关头勇于担当、牺牲自我的精神,领会文章的主题,学习老斑羚在生死关头自我牺牲的美德,启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奉献,敢于担当。

3.注重挖掘情感因素。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课本的内容产生情感,就会滋生积极的因素投身于学习活动,产生事倍功半的效应。如,笔者在教学《听潮》一课时,说:“同学们,你们和父母一起旅游时,看过大海吗?请你们回忆一下你们在生活中看到过大海的情境,再与报纸、杂志、影视中描写的海的形象进行比较,说一说你们想象中的海的形象,学生们说,大海无边无际、大海变化无常、大海一片蔚蓝、大海波涛汹涌……”在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心中的海的形象后,笔者请学生打开书本,与同学们一起走进鲁彦笔下的《听潮》一文,学生们急于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描写海潮涨落的情景,缩短了学生与作者、想象与课文的距离。

三、因势利导,按需而导,在整合内容中放大语文教学效用

1.把握学生感知情况。初中学生喜欢情境生动、形象直观、语言优美的教学活动,他们经过一定阶段的语文学习,语文学习基础、语言组织能力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因势利导,整合和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学情境乐于被学生接受,教学过程成为合作探究的平台。

2.按需而导提高成效。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整合和利用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树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如笔者在教学《向沙漠进军》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讲解,启发和引导学生了解沙漠的危害,让学生说出人们在生活中如何战胜沙漠,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沙尘暴”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教学《热爱生命》一文时,我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引导学生结合思想品德学科所学的知识,进行演讲、争辩,在激烈的比赛中教育引导学生珍爱生命。

3.放大语文教学效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应用语文知识,在学习中要灵活运用,通过学习知识与生活实践,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思维层次,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笔下的人物特点,打开学生心灵窗户,让他们学习到“大语文”,感受社会的“正能量”,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生活的信心,产生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教师要发挥“双主”作用,建树新型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联系实践学用语文知识,把握学生的语文基础、接受能力、思维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上一篇:变频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下一篇:多媒体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