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司社会责任的制度完善

时间:2022-09-04 02:07:21

浅析公司社会责任的制度完善

摘 要:公司社会责任承担之实际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司法救济的有效性。然而,当前的法律条文存在针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定义模糊不清,针对的对象模棱两可,公司的运作缺乏社会监督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在有法律上的依据的情况下,在社会实践中难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和完善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支持,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法律拘束力;制度完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016-02

一、问题的提出

2005年10月27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5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此条规定为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法律依据,是对社会责任运动的有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刘俊海教授认为,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司法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立法者对世界公司法的一大贡献[1]。但实践中,由于公司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程度的差异,导致公司在公司社会责任与营利最大化之间的摇摆不定。我们可以发现在企业不良事件曝光后,凡是这些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的几乎都是大公司,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在社会舆论和媒体的监督之下。而一些小公司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很难被监管,可以说法律暂时很难对这些隐性的问题进行调整。《公司法》确实将公司的社会责任纳入到了法律条文中,但在很多时候这看来只是一句倡议性的口号。法学界也对这个条文进行反思的研究,总结起来有两点:一是公司法第5条是否具有拘束力;二是如何完善公司社会责任制度,将这一制度落到实处。

二、对公司社会责任法律拘束力的思考

(一)学者们对于公司社会责任拘束力的评价

从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角度讲,公司应当对于委托的利益相关者承担一定的义务。如果公司违背了相应的义务,就必须受到责任的追究。从《公司法》第5条来看,“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这些词汇都属于道德的范畴,所以有些学者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具有浓厚的道德色彩[2],故把第五条看成是道德条款。还有的学者从法条的文义解释出发,将该条款前段中的“遵守法律、行政法规”解释为法律责任,而将后段中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解释为道德责任[3]。也有学者从法理学法律规范性质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法条的拘束力时,将它定性为倡导性的宣示性条款[4],认为这一条款主要是对公司进行鼓励、建议、提倡或者劝导作为或不作为的宣示。

从上述学者们对公司法第5条社会责任规定的评价可以看出,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来阐述公司社会责任定性,但绝大多数学者注重于法条本身的内容上,认为该条款所规定的责任是一种道德责任的宣示,这就意味着公司社会责任不具有拘束力,故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很难起到调节作用。

(二)对公司社会责任拘束力的思考

对于公司社会责任是否具有拘束力,笔者赞同上述第三个观点,即:《公司法》第5条是倡导性的宣示性条款,并且在此基础上,这种宣示性的条款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从条款本身的角度讲,第5条的条款为一句话。条款中,“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说明公司一定要在法律的规范下从事商业活动,如果公司不履行相关义务,那《公司法》就会追究其相应的责任。“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之前没有定语或状语来进行修饰,但根据立法者意志的连贯性,我们可以认为在“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之前,乃至后面的“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之前隐含着“必须”两字,说明立法者在创制这条条款之时,明确了公司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这个条款的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法定义务的补充,不仅在法律上有拘束力,而在社会道德层面也有一定的拘束作用。

第二,从法理学对规则分类的角度看,公司社会责任作为《公司法》第5条出现在总则部分,引导公司从事经营活动,这些规定更像是具有法律原则功能的规则。如同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这些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人质疑其拘束力。在司法实践中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适用原则,犹如宪法中的各种条款,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指引着宪法司法适用。不能因为公司法对公司社会责任规定的不明确,就僵化地否认其在法律上的拘束力。王利明教授认为,由于法律不可能穷尽公司的所有义务,而且公司在不同的经营时期,它负有的义务也是动态变化的,所以仅仅依靠法定义务来约束公司显然是不够的,应该通过一些抽象性的、原则性的规定来整体上规范公司的行为[5]。因此,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确有拘束力。明确了这一点,能使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更加注重和切实履行好法律所赋予的义务。

三、对公司社会责任落实到实处的思考

既然公司法的公司社会责任规定具有法律的拘束力,然而该法律制度在适用时得到的结果却与理论设想相差甚远。所以要不断完善这一法律制度。

第一,明确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很多时候,人们针对某一个问题有争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对某一事物的概念有不同的见解。由于是公司对“社会”的责任,社会具体指什么,学者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公司社会责任本来就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不能简单地从某一个方面去断定,既可以是道德,也可以是法律。根据《公司法》第5条的规定,可以看到它不管是从法律的层面还是道德的层面,都反映的公司社会责任的价值追求。不过,如果没有法律的确定、强制,不仅不会实现公司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而且还可能使其他的公司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受到损害。因此,在现阶段,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责任是第一位的。不过光有公司法第5条的一句话是不够的,需要对《公司法》中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性质、内容和违法后果进行明确的规定,从细节上加以完善,使法条更具操作性。

第二,完善公司治理,促进公司社会责任的真正落实。目前,中国公司立法借鉴了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经验,可以说,中国公司法中关于公司治理模式的规定已经比较完备。中国近几年的公司社会责任实践充分表明,中国的许多公司开始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行动,包括修改章程以增加社会责任条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并公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报告以便公众进行监督。事实证明,公司治理过程中考虑相关人利益未必就会损害股东的利益,相反,股东能够从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行动中获取更加广泛的利益。

第三,建立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公开制度。如果公司透露出的信息是充分的、公开的,那么当公司不履行社会责任时,会给消费者和社会造成不信任感,就会受到经营上的强烈冲击。现实的经济实践表明,消费者和社会得到的信息不仅是不充分的,而且其信息的分布是不对称的,由此导致了作为具有优势信息一方的公司利用其充分的信息优势来逃避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为了改变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更好地发挥社会公众和政府对公司履行公司社会责任的监督功能,我们必须建立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公开制度。应当通过法律对公司公开其信息的内容、方式等作出严格的限制,以便在保障公司商业秘密不被侵犯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公司与社会的信息对称。

第四,建立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加强公司利益与公司社会责任的一致性,是促使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途径和方向。如果能够给予公司相应的奖励,这样会更加促使公司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激励机制的推动下,公司能够将自身的社会责任不断放大,在运营好公司的前提下,通过努力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还能够得到一定的利益。笔者认为,要建立好激励机制应当通过法律和政府的引导,完善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激励措施。对公司来说,履行社会责任,更多地应该是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公司的发展方向,包括公司的文化和价值取向,以提高公司的社会公信力。这样,社会责任就与企业的经营目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第五,建立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的监督力度,切实执法司法。政府的社会管理者身份决定了政府的职责是实现社会各主体之间的有序协作,保证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利益均衡,政府的监督力度直接影响到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力度。因此,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违法行为,政府必须严格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强制约束,严格规范公司的行为,迫使公司能够很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社会公众要加强对公司的监督,一旦发现某个公司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对公司进行监督,这对公司起到了一定意义上的监管,毕竟公司的发展要靠社会公众的支持。

四、小结

对于中国的公司来说,社会责任是一个法律对定的义务,也是道德层面的要求。一个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支持,相应的,公司在发展前进的时候,不能忘记自身所被赋予的使命。这不仅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遇。一些公司通过很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已经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这对公司的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同时,通过法律的不断完善,明确公司自身所承担社会责任,也是法治不断完善的体现。同时,完善公司社会责任制度,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俊海.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553.

[2] 王雄文.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化与法律化[J].行政论坛,2007,(6):27-29.

[3] 楼建波.中国公司法第5条第1款的文义解释及实施路径——兼论道德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J].中外法学,2008,(1):36-38.

[4] 胡晓静.论公司社会责任:内涵、外延和实现机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2):69-72.

[5] 王利明.谈谈公司的社会责任[EB/OL].http//.cn/article.

上一篇: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下一篇:境外企业名称司法保护疑难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