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浪”之中昂起头

时间:2022-09-04 01:52:28

今年春天,李成学特别忙,尽管榨菜头收购已告一段落,但堆在厂里的1000多吨榨菜要他不断指挥工人加工,然后销往市外。

40来岁的他,6年前还是长江上的打鱼郎。移民打破了他传统的生活方式,迫使他从江上的风浪中出来,在市场经济更大的风浪中摔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李成学生长在长江岸边的万州区太龙镇,从家里到长江边仅需2分钟。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初中毕业后,一条小船、一张鱼网、一支船浆就成了他形影不离的伴侣。每天出没风波里,打鱼生活简单而充实。

但三峡二期移民搬迁把李成学推向了人生的风口浪尖。他家被政府规划搬到离老家2公里远的太阳社区五组,一个疑惑从心头浮起:“搬这么远,今后还能打鱼吗?”

“赖活不如好死!我才不相信就闯不出一条生路。”在经过短时间的困惑后,李成学把移民当成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年底,他率先搬到新区后,便放弃打鱼,筹资办起了一个榨菜加工厂。

初涉商海,不谙经营之道的他就重重地“呛”了一口水。

2000年4月,李成学苦心经营的榨菜厂接的第一笔“大单”就是将生产的榨菜运到武汉。初次创业就一炮打响,他像一只刚出笼的鸟一样快活。把一坛坛的榨菜送上船后,李成学便先期抵达武汉准备接货。然而,命运似乎有意要和他开个玩笑,当他在武汉正与朋友喝酒聊天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把他的心搞得支离破碎:“运货的船在湖北监利触礁,人员倒没有伤亡,但货是无法再捞起来了。”

放下电话,李成学嚎啕大哭。没有运送大宗货物要买保险的经验,让他这一次创业血本无归,彻底成了一个穷光蛋。

但他不是这么容易就倒下的。回到家里,痛定思痛几个月,长期在江上经受风霜雪雨磨练而成的坚韧,给了李成学再创业的勇气和信心,毅然决定继续搞榨菜加工,不求一鸣惊人,只求滴水穿石。

夫妻俩一起奔走三亲六戚借钱,他们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打动了许多人:舅舅借钱1万,4个姨妹分别借钱1万,2名榨菜经销商分别借钱4万、2万。太龙镇政府也为李成学协调贷款6万元。17万元资金打底,李成学又开始了创业。

当年10月,李成学一人跑到湖南、湖北、安徽等省去发展经销商。饿了,就吃方便面;困了,就靠在椅子上打个盹。住宿,他总是找10块钱的地铺。腊月二十四,在湖北天门市,为了让一经销商接受他的货,他连续两天帮经销商守摊、搬运东西,最终让对方成为了他的合作伙伴。

2001年,李成学共加工和运销榨菜几千吨,从中获得了纯利润10万元,他把赚来的钱用于建设厂房,开始走上规模发展的路子。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李成学有了自己的“套路”:收购榨菜,一定要仔细检查,从源头上搞好质量监控;加工时,严格按标准的比例控制,做到色、香、味齐全,保质保量,打造诚信品牌;在销售环节,稳住原有市场,开拓市外大市场……

做生意讲诚信,李成学说:“做生意其实就是做人。”前年,湖南岳阳的一位经销商对李成学说,发给他的上百坛榨菜因味道不好没有卖成钱。李成学二话不说就免去了对方共5000多块钱的所有费用,让对方激动得连声称赞:“李老板这人做生意真是耿直,和你合作没有后顾之忧!”

正是由于李成学的诚信、产品保质保量,湖北、湖南、安徽、河北等省市的许多经销商都愿与他结为合作伙伴,李成学名声大噪,生意也越做越火。

汹涌澎湃的长江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个性,10多年打鱼生涯铸造了他挑战困难的勇气。凭着他永不磨灭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与命运抗争,李成学在市场风浪中昂起头,不但没有被市场“淹死”,而是实现了由蛹化蝶的涅。他的榨菜加工厂总资产近100万元,去年实现产值58万元,吸纳了10多个移民到他的厂里就业,还带动了太龙镇太阳、向龙、大田、大旗等村(居)300多户农民种植榨菜。

上一篇:“女能手”是这样炼成的 下一篇:自主创新,开启重庆未来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