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E-Learning在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04 01:51:30

浅谈E-Learning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E-Learning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本文主要讨论了E-Learning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它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E-Learning;网络技术;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2-21747-02

Simple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E-Learning in Universities

SONG Qiang1, ZHAO Hong-bo2

(1.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ty, Anyang 455000, China;2.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Anyang 455000, China)

Abstract: E-Learning is the activity that conducts the education and study through Internet and other digital content; it realizes a kind of brand-new study method via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study environment with brand-new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and abundant resourc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method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school's teaching revolution, and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Key words: E-Learning; Network Technology; Application Methods

1 E-Learning 的基本概念

按照美国培训和发展协会(ASTD)的定义,E-Learning是指由网络电子技术支撑或主导实施的教学内容或学习体验,E-Learning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知识的网络化:学习的知识不再是一本书,也不再是几本参考书,而是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数据库。在数据库的支持下,知识体系将被重新划分,学习内容将发生重新组合,学习与研究方法也将发生新的变化。知识可以及时地更新,同时保证了知识的一致性;

学习的随意性和个性化:学习的终端是学生桌前的电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内容;

学习结果的可跟踪性: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都被记录下来,作为评估学习效果和分析培训需求的依据。

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E-Learning,代表了一种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型学习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电脑技术和互联网的特性,提供一种可以随时随地、自我计划管理的一种成本低、效益高的学习机会和资源。E-Learning不同于传统的电化教学,也不同于电视教学和远程教育。其中,“E”除了代表电子外,还有人把它定义为:代表学习者的体验(experience)、现有学习方法的延伸(extension),以及学习机会的增长(expanded)。

现在流行的另一组概念,如:CBT(Computer-Based Training)、WBT(Web-Based Training)或IBT(Internet-Based Training)能反映出E-Learning发展的部分历程,但不能代表E-Learning。E-Learning的学习方式和“距离”有关,而以电视、卫星为载体的模式只能称之为远程教育(Distance Learning),其教学方式更多是单向的,E-Learning则是由网络技术来推动的。因此,E-Learning是远程教育的一种,但远程教育却不等同于E-Learning。

2 E-Learning 的应用模式

2.1 E-Learning 的课堂支持

课堂支持是E-Learning能够提供的支持教学和学习活动的一种主要功能。对教师来讲,E-Learning是管理和支持学习群体的工具。教师可以使用E-Learning这种手段去设计课程材料,可以包括根据学习目标而汇集的材料,也可以包括用于课堂支持而汇集的材料。教师可以使用E-Learning去规划课程材料的传递。教师在传递材料的时候可以选择通过传统讲授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在线传递机制。

对学生来说,E-Learning使他们能全面了解教师安排的课程大纲。这可以通过学习计划的形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网上能够链接到课程大纲中的相关材料的系列讲座的形式来完成。除了学习材料以外,E-Learning还应为学习者提供一整套的课堂支持工具――网上讨论区、同步信息以及共享白板。这对于课堂项目和任务的支持以及对促进学习过程是必要的。此外,还可以提供用于进行小测试、测验、调查以及其他形式的评定。

2.2 E-Learning 的在线学习功能

在线学习是指基于网络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培训和教育资料通过互连网(局域网和广域网)传播。而通过音频或视频磁带、卫星电视和CD-ROM传播不属于在线学习。在线学习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在线学习互联成网,使它能即时更新、存储、取用、分配和分享培训和教学资料。这是在线学习的必要条件。只读光盘、数字影碟和DVD是传播培训和教学资料的得力工具,但是缺乏互联性,教学资料无法即时传播和更新,因此,这不属于在线学习。在线学习利用标准的因特网技术,经由电脑传送给终端用户。其最重要的一点是使用标准的因特网技术如TCP/IP以及网络浏览器,形成全球通用的传播平台。

在线学习是最宏观的学习,它不仅局限于电脑化训练式教学,它在训练之外还包括传送有助于提高成绩和学习效果的信息和工具。

作为在线学习的一个重要模式,E-Learning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建立能满足特定群体的教学和学习需要的公共空间。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易于更改的平台以便满足课程学习者的需要。

实施E-Learning并不意味着所有学习者都将按照各自进度学习。相反,大多数组织都趋向于为传统的教学项目提供在线学习支持。人们事先担心E-Learning会使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减少,但事实上有效的E-Learning项目能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据相关研究显示,理想的课堂都是以50/50的规则来组织的,也就是说学生在虚拟课堂中50%的时间花在和其他学生的互动和互相学习上。当教室不是一个公共的空间时,学生的不满就大幅度上升,中途退出学习的人数也会增加。

2.3 整合式学习模式

对“整合式学习”一词的最一般解释是:它是由各种技术、满足特定学习者需求的训练方法和各种类别的内容组成的集合。这种集合包括基于网络或其它电子媒介的自主化和同步学习经验,传统的教师指导下的训练,以及各种其它形式的指导。

这在实践中的含义包括: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课程之前,可能首先选择参加有教师引导的课堂团队课程,然后再到网上来讨论他们所学到的东西。他们可能利用网上培训模式学习概念性的知识,参加模拟训练,然后参加由教师指导的实习或相互讨论。参照所涉及的学习目标,学生可能借助某个教学部分来学习如何处理新帐户,以及借助内部网络论坛或聊天室向辅导老师在线提出一些难题。整合式在线学习可以是网络同步教学,定制化的的在线学习方案,CD-ROM,教师面授培训,宽带视频教室播放,论坛等。

E-Learning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表现学习内容,可以大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通过网络协作学习,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多交朋友。适当地利用技术,转换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环节,将课程讲授、测试、协同学习、模拟学习等各种教学手段整合在一起,调整评价方法,加强E-Learning教学管理,都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3 E-Learning 存在的问题

虽然E-Learning备受欢迎,开展得风风火火,但也有不少问题已浮出水面。这其中既有E-Learning本身的不足,更多是人们在实施过程对E-Learning的误解。

3.1 网络问题

E-Learning需要网络,更确切的说是依赖网络。换而言之,基础设施决定了E-Learning有没有“生存权”,也是它能否“生活得更好”的基础。从一个强大的网站到个人PC配置,从服务器的稳定与否到有没有多媒体软件支持,这一切的一切赋予了E-Learning独特的现代气息,也同时患上了“富贵病”,如果网络发生故障、如果服务器无法响应、如果学生电脑出现故障,一切都无从谈起。

3.2 实践问题

要真正获得和掌握知识、技术, 仅仅听别人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去操练和实践。像网络演示这种方式, 有利于信息的传递。但要真正掌握一项技术,必须让学员能够亲自练习, 在现实环境中去应用。所以,实践功能上的薄弱也是E-Learning尚待改进之处。

3.3 内容问题

E-Learning最大的缺点就是内容上的枯燥,交互不足。相对传统教学而言,面对面的教学会显的生动而有趣的多。在传统的E-Learning课件,如果只是把课堂搬到课件中,学员的学习有完全被动,死板等问题。这也是目前大多数课件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在课件设计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比如在设计上要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安排,提供教学工具,情景学习等。

3.4 归属感问题

学习的归属感是由于在长期的传统教学中,人们习惯了学习过程中有课堂,同学等传统概念,对于初入E-Learning的学生,感觉会尤为强烈,这种感觉会让他们无法体会E-Learning学习灵活的优点。因此,在学生刚刚进行E-Learning学习或者学生的素质不是很高,这反而需要一个引导过程,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混合,逐渐形成E-Learning的学习习惯。同时,在E-Learning的学习管理平台中,能够提供友好的交流工具,增强通过“e”方式的交流。

3.5 评估问题

评估无论是在传统学习还是E-Learning学习中,对于组织者来说都是非常关心的。学生在E-Learning学习中,常常会由于E-Learning无法监督,以及数字信息获取非常容易,而不是好好珍惜,因此,如果评估做不好,那学习就成了“放羊“,效果无从谈起。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通过学习过程的进度数据以及学习后的测试等方式进行。所以,要求学习管理平台能够很好的跟踪学习记录,而要实现这一点,则需要平台符合标准(如SCROM,IMS,AICC等),而测试始终是E-Learning的痛,因为传统的测试都存在实施中的问题,何况E-Learning。这就需要测试管理系统功能的完善,以及能够结合组织情况进行一些传统测试的结合。

3.6 法律问题

最后,E-Learning还牵涉到一系列法律问题。比如:当E-Learning成为普遍使用的培训方式后, 课件、自开发系统、软件等的版权问题自然显露。E-Learning是开放的,这一特点也造成了资源共享时的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必须有健全的法律条文加以规范。

E-Learning的学习方式的缺点和优点都是相对于传统学习方式,只有正确认识不同专业,不同对象,不同课程的特点,才能正确地选择如何进行E-Learning学习和传统的学习。

4 E-Learning的发展趋势

著名的E-Learning 研究机构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所见所闻的E-Learning系统可以被称为是第一代,第二代E-Learning系统将是以交互式仿真为特色的E-Learning 系统。

第一代E-Learning 系统本质上是传统教室教学的网上翻版,其表现形式为:(1)下载和阅读电子化文本教材,在线播放原先录制的教师讲课过程; (2)通过E-mail或聊天室(所谓学习社区)进行异步或同步答疑; (3)学生在线测试;等等。

第一代E-Learning系统的优点是,可以低成本、大面积开展教育与培训。同时,课程开发的成本较低、周期短、易于开展。但其缺点是,学习理论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电脑技术和互连网所带来的巨大机会和潜力、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还不够理想。

第二代E-Learning 系统,即以交互式仿真为特色的E-Learning系统将多样化的内容和形式集成为一体,充分利用电脑技术的优势,使学生可以在逼真、新鲜和刺激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达到“做中学”和“错中学”。仿真E-Learning学习模式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实践性、体验性,通过虚拟现实,仿真、角色扮演、模型化假设检验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工具手段,大大提高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因此,仿真E-Learning已经成为E-Learning的发展重点和未来。

可以想象到,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E-Learning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不断的涌现出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要求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根本转变,改变师徒传授的教学模式,改变现行的单向式、被动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开放的学习环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人才成长提供更有效、更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抓住信息技术环境的特点,充分利用E-Learning的优势进行课程与教学的深入改革,将使中国教育改革向纵深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Stern E (2002). Editorial, Evalu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Vol 08 Issue 02, Sage UK.

[2] 寇锦, 刘勇, 王进. E-Learning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设计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

[3] 曹晓明, 何克抗. 学习设计和学习管理系统的新发展[J]. 现代教育技术,2006年04期.

上一篇: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 下一篇:不用花钱,低端电脑也玩W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