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时间:2022-09-04 01:14:51

浅谈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摘 要:高校资助工作关系到高校的稳定、高等教育的公平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如何以学生资助工作为契机、为抓手,将思想教育工作与经济资助工作相结合,正是本文要研究的。

关键词:高校;资助工作;思想教育

Abstract:the aid work is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ability, higher education fairness and harmonious society, how to the 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work as an opportun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combining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with economic assistance, it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education funding

学生资助工作的大力开展,使得贫困生的现实困难基本能得到解决。将资助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让学生感觉到精神上的愉悦、思想上的充实和行动上的动力,教育学生诚信感恩,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把教育引导作为资助工作的发力点。

一、健全思想教育工作机制

将经济资助工作贯彻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中,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教育引导,利用结对帮扶的形式将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建立切实可行的思想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高校要提高认识,利用结对帮扶形式从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对贫困生进行帮扶。思想上教育学生物质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贫乏。只要自立自强,合理利用国家奖助学金的资助,刻苦学习,努力奋进,前途是光明的。国家对贫困生的关心是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最好回答,是对大学生最大的关心和期望。教育学生感恩社会,知恩图报,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在学习上要通过辅导行形式帮助后进同学,树立他们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奋斗意识。通过结对帮扶,让贫困生在学习上有成功感,在生活有依靠感。

二、强化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审工作

国家奖助学金是用来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激励他们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对贫困生的特殊关爱,体现了教育公平公正。所以,学校在评选国家奖助学金时,应该积极组织资助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大力深入地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在评选过程中出现的先进同学事迹。通过先进事迹教育后进思想,积极的舆论引导落后的风气。

三、加强诚信感恩意识的培养

国家助学贷款从这些年的情况看,还款违约率居高不下,学生在校申请,毕业后离开学校,银行和学校很难规范和督促他们按时还款。国家从2007年开始陆续在全国部分省份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到目前已在全国22个省市推行,生源地贷款以学生信用为担保,以学生和家长为共同借款人,在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办理,越来越显示它的优点。高校和当地教育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在一定程度防范了金融风险。生源地助学贷款是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根本措施。

国家助学金的无偿性,助长了一些贫困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而助学贷款的有偿性恰恰可以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在申请的过程中,可以深入宣传,鼓励广大贫困生申请生源地贷款,教育努力学习,积极奋进。出校靠自己的双手取得报酬,靠自己的劳动来偿还贷款。可以调动学生在校努力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他们自立自强的意识。同时注重诚信意识教育,通过诚信教育活动来增加学生的诚信意识。比如通过举办诚信感恩演讲比赛、励志成才征文活动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

四、拓展勤工助学活动

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是指高等学校组织引导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外从事适当的智力或体力劳动,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的活动。它具有经济资助和思想教育的双重功能。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教育学生学会自立、自强,锻炼了实践能力。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也是参与学校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对某一具体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从学生的角度参与民主管理,勤工助学具有特殊的实践性和独特的育人作用。首先要建立勤工助学相关管理制度,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其次要发挥学生组织特有的参与热情;再次要成立大学生勤工助学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最后学校要从事业收入中提取足额经费保障活动的正常进行。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资助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贫困生成人成才,而责任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基础。有的同学拿了国家的资助好像理所应当,对班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对周围需要帮助的同学视而不见。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因此,不仅要让贫困生生不落泪,更要让他们的思想不掉队,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到班级管理和集体活动中去。

针对个别贫困生有消极沉默、彷徨悲观的心理状态,适当开展心理教育工作,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宣讲、心理辅导与咨询等形式,帮助引导贫困生正确面对困难,客观认识现实,摆脱心理困扰。对他们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与集体事务。比如,许多贫困生成绩好,在学习上,发动他们结成“一帮一”的帮扶对子,对学习后进同学帮助辅导,使班级形成优良的学风。通过各种帮扶措施,使得这部分学生学会和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反过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树立阳光自信的心态。通过帮扶行动,发现一批,帮助一批;帮助一批,培养一批,使他们成为积极进取、自立自强、心理健康、奋发有为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陈至立,精心实施 狠抓落实 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N],人民日报2007-07-09(2)

[2]龙晓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基金:此文为2013年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编号13417)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论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3~6岁幼儿道德行为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