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内科泌尿系统疾病临床诊断分析

时间:2022-09-04 12:58:13

儿内科泌尿系统疾病临床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对儿内科出现的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8月来我院儿内科进行治疗的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90例患者,对其临床症状进行细致的临床观察,并采用检查治疗、基础治疗、对症治疗等系统的方法对其病症进行诊断、治疗,同时对患者的过敏性药物、病原体的耐药性等进行相关了解。结果:在研究中发现,革兰阴性杆菌对于患者出现泌尿感染的影响最大,感染率达到35.5%,其次是大肠杆菌,感染率达到26.7 %,再是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率达到22.2%,其他类型细菌的感染率为15.6%。在耐药性方面,革兰阴性杆菌对于头孢菌素类、哌拉西林等药物的耐药率达到60%以上,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则是15%,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也达到了20%。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两种细菌也对不同的药物都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在儿内科泌尿疾病治疗中,需要明确导致感染的病菌类型,并在了解患者的过敏性药物类型以及感染病菌的耐药性基础上进行更好的治疗。

关键字:儿内科;泌尿系统;疾病诊断

在医学研究上,泌尿系统出现疾病大都是因为泌尿道出现感染而造成的,而泌尿道的感染则是因为病原体通过侵入尿道之后在尿液中进行繁殖,从而伤害尿路粘膜或者泌尿系统中的其他组织。本研究之所以称为泌尿系统感染研究,主要是因为儿童的泌尿感染一般都会出现在不同的部位,而且并不是单一的存在,再加之临床诊断中还不能很好的对其感染的部位进行准确的定位,所以统称其为儿内科的泌尿系统疾病临床诊断。病原体对于儿童泌尿系统的侵害程度会随着儿童的年龄层次的不同而不同,儿童对于病原体的抵抗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下面就我院的儿内科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分析情形进行具体的报道。

1.临床资料

基于方便研究的目的,本研究采取了就近取样的原则直接选取了2014年1月至8月来我院儿内科进行治疗的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所选取的儿童当中,女性儿童有40例,男性儿童是50例,研究对象的年龄则是处在0.5岁至11岁之间,其平均年龄则是在4~7岁之间。所选择的研究对象的泌尿系统感染程度大都是处于半个月以及一个月之间。在总的研究样本中,尿路的感染患者总共是55例,其中患有肾孟肾炎的有7例,尿道炎36例,另外12例则是膀胱炎患者。急性肾炎则是15例,剩下的20例患者则是其他类型的泌尿感染。本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严格经过诊断进行确认的泌尿系统疾病感染者。

2.方法

2.1 临床观察

在研究过程中,对于所选择的对象进行了相关的临床表现的观察。其中,针对于婴幼儿而言,一般都会出现尿频的情形,而且部分婴幼儿还会有发热、反复腹泻的情况发生。对于稍大点儿童来讲,如果是上尿路感染,那么一般会伴随发热、尿路刺激征、全身不适等表现;如果是下尿路感染,儿童在感染初期的表现并不明显,只是尿频、尿急等,之后则有可能出现血尿或者遗尿的情形。

2.2 治疗方法

在对儿内科的泌尿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中,需要采取多种方法统一治疗。第一就是检查方法:根据对患者的尿液采样进行涂片法的查找进行鉴定。同时使用K-B法进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为更进一步的治疗进行判断研究。第二就是基础治疗方法:鼓励患者多补充水分、休息,如果患者饮水量较少则需要进行适当的输液措施,尽量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第三则是对症支持治疗方法:首先明确患者的病情,在此基础上了解患者的患病原因以及是否会对治疗的药物出现过敏的情形,在治疗的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保持到患者的感染症状表现消失、尿培养转阴之后的2个星期。

2.3 使用统计学的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对拥有的信息进行差异统计处理,如果P值是小于0.05的,就说明是有差异意义的,否则就没有意义。

3.结果

通过具体的研究数据发现,在鉴定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病菌中可以确定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率达到了35.5%(在总体的90例中,总共32人感染),26.7 %的患者带有大肠杆菌(在总体的90例中,总共24人感染),22.2%的患者是因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导致的(在总体的90例中,总共20人感染),剩下的15.6%患者则是其他类型细菌感染造成(总共14人感染)。

在治疗方法中的K-B法药敏试验中发现,革兰阴性杆菌对于头孢菌素类、哌拉西林等药物的耐药率达到了60%以上,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则是15%,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也达到了五分之一。剩下的其他两种细菌也对不同的药物都有一定的耐药性。

4.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内儿科的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是十分复杂的,而且对于处于婴幼儿期的儿童,男婴相对于女婴而言更容易出现泌尿系统的感染现象;儿童期,因为女孩的尿道更短的缘由则会比男孩更容易感染泌尿系统的疾病。临床诊断结果还表明,对于2岁以下的幼儿,身体上下传染的现象出现的比重特别大;大龄儿童的泌尿感染表征比较明显,包括排尿频繁、背部下方、腹部疼痛等表现。泌尿系统的感染对于儿童成长十分的不利,将会成为今后儿童发生高血压、肾衰竭等症状的诱因。

儿童出现泌尿系统疾病的原因是多样的、复杂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感染部位的临床症状都会出现不同。在儿童的泌尿疾病诊断中,需要在确定感染部位、感染病菌类型的基础上进行诊治。在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的病菌中中,革兰阴性杆菌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大肠杆菌,再是肺炎克雷伯氏菌,不管是什么病菌导致的感染其都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在治疗中需要特别注意,谨防尿路感染的反复发作,在了解患者过敏性药物的基础上进行正确药物选择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郭松伟,李丽芳,李长英. 儿内科泌尿系统疾病住院病例回顾研究[J]. 中原医刊. 2009(08)

[2] 方彦成. 磁共振对儿童泌尿疾病诊断的诊断价值[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35)

[3] 韩冠英,李秀珍,梁桂珍. 253例住院小儿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分析[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04)

[4] 曾利,张傅山,张靖宇. 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11)

[5] 李华英,沈兆梅,李月. 1004例尿液细菌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07)

上一篇: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胫骨中下... 下一篇:60例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监测和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