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歌唱中的个性

时间:2022-09-04 12:18:59

二度创作的歌唱表演,其价值在于:通过演唱使乐曲变成声乐作品,作为活生生的音乐而存在,使同一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美,揭示出作品深层内涵,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一首歌曲中,不同歌唱家的演唱,同一歌唱家的每次登台,都会有不同之处。这就是声乐艺术表演的个性。

一 、歌曲演唱的共性和个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个性是指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独特、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任何事物都必然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个性存在于共性之中,共性中包含着个性。因此,我们研究歌唱艺术表演中的个性,其前提条件应该是表演者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共性:掌握了较为科学的、完整的歌唱发声技巧,能胜任一般的声乐作品的演唱。歌唱艺术表演中的个性化发展,就是指歌唱者在科学发声的基础上,依据其不同嗓音条件和声音个性及其在不同作品中的不同应用,根据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

二、个性在演唱中的意义

正如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歌唱艺术也应该百花齐放。美国著名哲学博士维克多・A・菲尔兹说:“艺术是独特而不是雷同的”,“所有的艺术表现都有一个特点,即他们在本质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点对于唱歌更是千真万确。最高级的艺术是富于个性的,而不是一块模子出来的。”([美]维克多・A・菲尔兹《歌唱艺术之基础――怎样提高演唱水平》,华乐出版社,第447页)风格各异的歌唱艺术形象带给人们不同的美的享受,富于个性化的歌唱表演,使同一声乐作品每次出现都具有不同的艺术魅力。苏联音乐学家季莫欣在评述当代两位著名歌唱家在扮演多尼采蒂的歌剧《拉梅尔穆尔的露琪娅》女主人公的不同表演时指出:“卡拉斯倾心于崇高的激情,使露琪娅这一角色的解释有气魄和激昂的表现:她的主人公完全不是一个纤弱无力无自卫能力的人物,她不屈服于命运,而和命运做斗争。”“萨瑟兰创造的形象则比较抒情,比较温柔……从歌剧一开始就使人明确了,这是一位高傲的,体态威严的姑娘,她像一朵娇嫩的鲜花,在贪婪、自私、冷漠的气氛中,不可避免地必然会凋谢。”(转引自张前、王次《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91页)正是基于独具个性的表演创造,才使得同一部声乐作品获得不同的艺术表现,这正是声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所具有的特殊魅力所在。

声乐教育家俞子正先生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不妨回忆一下曾听过的一些歌唱家的独唱音乐会,发声方法很好,高音也很出色,但遗憾的是往往从欧洲古典艺术歌曲到中国民歌,都用一样的声音、一样的力度、一样的滑音在演唱;既缺少古典的严谨朴素,也没有浪漫的激情冲动,庸俗了莫扎特的典雅,刚烈了普契尼的抒情缠绵,常常让人过耳即忘、缺少心灵的共鸣和艺术回味,余韵绕心也没有,余音绕梁更是烟消云散。”(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9页)这就说明我们在演唱声乐作品时,不但要有演唱者本人的风格个性特征,同时也要注意体现作品本身的风格、时代特征。

歌唱艺术表演不同于绘画,像绘画那样的“原作”在歌唱表演中是不存在的。声乐作品本身只提供一个多层次的未定因素,只有通过一次次的表演,才能使其得到真正的实现。正如欣赏不同的歌唱家演唱各具特色的同一部声乐作品,通过比较和鉴别来丰富自己的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产生出更为生动的艺术享受。其实,这也正是歌曲演唱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的个性所在。

三、怎样发展演唱中的个性

首先,发展演唱中的个性,前提是应该尊重歌曲创作者的原意。表演是在一度创作制约下进行的再创作。歌唱家卡拉斯在回忆指挥家都利奥・赛拉劳对她的影响时曾说:“他教导我,凡在音乐上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有表情,真是千真万确。我学到了每个装饰音都必须为音乐服务。如果你真正爱护作曲家而并不只为个人成就着想,你总将为一个颤音或一个音阶找到意义,而据此正确表达快乐、忧愁或悲伤的感情。”(转引自《音乐美学基础》第149页)这就说明,要想唱好一首作品,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历史背景,深刻理解和领会乐曲的情感内涵。譬如在演唱郑秋枫的作品《我爱你,中国》时,就不仅要把握歌曲中抒发的爱国主义情怀,还要领悟到作为军人的作曲家郑秋枫,他的情感是凝聚了人民军队与祖国的那种血肉相连、休戚与共的深刻情感。因此,只有在深刻理解作者创作意图、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个性,否则就可能造成对作品的扭曲。甚至有人说:“作曲家每当他的作品被演奏就冒一次可怕的危险。坏的阐释者往往是费尽心机地把作品的精华弄得支离破碎,而错把精力集中于一个无伤大雅的技巧上,却不注意演出中惊人的错误。”(郭声健《音乐教育论》,湖南文艺出版社 ,第149页)这段幽默的语言不正生动地说明了理解作者创作意图、正确表达作品的重要性吗?

其次,应该选择适合个人风格的作品。其实这一点在我们歌唱艺术高度发展的当今,是非常有必要提出来讨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人都有追求更高演唱境界的远大理想,人人都有“全能演唱家”的梦想。追求演唱艺术角色多元化、演唱风格多元化,无可厚非,但必须考虑自身具备的条件。有些歌唱者的嗓音比较适合演唱抒情性的作品,就不能过多地勉强自己去承受一些戏剧性强的作品。有些人的嗓音以灵巧见长,那么就可以多选择一些轻快跳跃的曲目。有些人高音特别漂亮,有的人中声区比较丰满,有些人则擅长表现一些抒情细腻的作品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选择作品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此外,处理作品、制定演唱方案要在自己的技术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谈到的:想表达某种感情,可是声音、嗓子不配合。想表达“强烈地、悲壮地”,却发出了声嘶力竭的、令人无法忍受的声音;想展现“温柔地、可爱地”,声音可能又虚了。因此,在歌唱学习的初级阶段,一定要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不可过分追求个性,哪怕是先把你的指导老师模仿好。

最后,在形成和发展个人的演唱风格的同时,我们应注意尊重听众的审美心理。有些演员为了炫耀自己“高超”的技巧、“超人的”气息控制能力、“辉煌”的高音,喜欢在一些高音上做一些任意的延长处理而不管音乐是否需要;或是在歌曲的完满结束之前再加一个高音的桥,甚至高八度音结束,而不管那个高音是否符合歌曲的感情表达,是否让听众觉得刺耳,他要的效果只是听众的惊叹:啧啧!唱得多高啊,High C!他完全忘记了“哗众取宠”与“个性”的根本区别。其实,技巧与个性是为了保证歌唱的音乐性和艺术性而存在的。

歌唱艺术的本质是反映生活、创造生活,歌唱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认识音乐作品客观的内容,另一方面是有目的地用自己个性化的演唱风格去影响观众,这也就是歌唱的共性与个性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地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才能够永葆艺术青春。

上一篇:歌唱心理对人声音色形成的调控作用 下一篇:肖邦作品中的悲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