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趣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9-03 11:31:34

学习兴趣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 无论从事任何工作,有浓厚的兴趣无疑会产生较强的动力。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在学习中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的重要因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和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开发学习潜能,是学好生物学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作者就此谈谈在生物教学中的体会和感悟。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策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和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是学好生物学科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呢?这是很多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者都十分重视的问题,在此笔者谈谈在生物教学中的体会和感悟。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存在的问题

1.教学气氛沉闷压抑,教师授课方式过于死板,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应试教育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注意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将自己变成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往往无法参与到生物课堂学习中,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2.教学内容生搬硬套,教学模式死板,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国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已经将知识点尽量做到细化与明确,但是由于受到地区和课时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多数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内容与教材大致一致,但是不能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调整,教学模式单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逐渐降低,不利于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是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魅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兴趣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学生不喜欢一个老师或者对老师印象不好,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失去对此学科的学习兴趣[1]。因此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让学生都喜欢生物老师,喜欢生物课程。同时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

案例:一位高中生物老师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没有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首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问了学生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立即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他为学生讲解人类的由来,从人的进化联系到生物的进化,进而讲解大自然的诞生和生物史的发展,许多的科学家为了生物研究而经历的精彩故事。最后他引入即将学习的学科――生物,他说在他的心目中,生物是最伟大的学科之一,因为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他饱含热情的讲解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欲望。之后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用他的热情、简练的语言和外在的气质征服了学生,同时在自习辅导的时候积极和学生讨论问题,关心热爱学生,使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得到极大激发。

2.鼓励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至关重要,学生的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只有学生多问问题,教师才能知道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案例:在《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章的教学中,教师设问:“人类是否能够在生物圈以外建立一个适合人类长期居住的生态系统呢?”同时给出一个美国“生物圈2号”的实验,美国花费两个亿建造了一个完全封闭的“生物圈2号”来试验其能否正常运行,这是一个内部有微型海洋、草地、麦田、鱼塘和人的温室。8名科学家在其中放养牛羊,耕种收获,同时从事科学研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此实验从1993年开始仅一年的时间科学家就不得不离开实验室,因为生物圈内的生态系统无法保持平衡。在此案例中有些教师只是一带而过或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己阅读,而有些教师则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案例,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提出“生物圈2号”为什么无法继续下去?既然能够自给自足,为什么生态系统无法保持平衡了?等等。学生分组讨论,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模拟一个生物圈并设想如何保持内部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对本章的知识点重新整理归纳,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上创设体验情境,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上多介绍生物科学史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

三、结语

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具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小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0(54).

[2]丘建钦.新课程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几种做法[J].科技风,2011(11).

上一篇:界面研究视角下的文化意象翻译研究新思路 下一篇:具有高职特色的ESP教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