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03 09:41:46

基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摘 要】信息素养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本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对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本科生信息素养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如何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做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信息素养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9-0011-02

“如何在浩瀚的信息资源中,利用适当的方法,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合理地分类、管理,从而利用产生价值,完成这个过程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即信息素养。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等院校的信息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培养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为宗旨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基于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为了全面了解本科生信息素养的基本情况,本课题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本科生信息素养的基本情况,就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提供依据。

一 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根据信息素养的基本特点及其构成要素,以权威的美国ACRI信息素养标准(即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为基础,结合本校区教育现状,此次调查问卷针对学校本科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检索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以及信息道德等5个维度进行设计。设计的问题客观、明确,易于作答。

由于本科生居多,其信息素养代表本校区整体水平。因此选定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水产系、商贸系、信息管理系5个系的本科生作为本次的调查对象,调查于2012年9月展开,总共发放3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38份,回收率为99.4%,事实表明,此次调查结果大体上能够反映出本校本科生所具备的信息素养的基本情况。

二 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1.信息意识现状

ACRL标准中对信息意识的定义是:“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确认其信息需求的特性与范围。”基于此条标准,问卷设计了如下问题:“信息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对信息素养的了解程度”“获取专业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否使用过本校图书馆学术类电子期刊”等。

调查结果表明,本校大学生绝大多数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但是有63.7%的学生对信息素养的含义不太了解,比较了解的占被调查总数的33.8%。这个结果表明,本校本科生总体上对信息素养概念的了解不容乐观。

高校大学生对于信息素养的需求内容多样,调查结果表明,对于上网的目的,依次为搜集学习资料(92.5%),上网娱乐与聊天(87.5%),浏览新闻(77.5%),查看专业信息(63.8%)。

对于专业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87.9%的学生首选搜索引擎,其次是专业学术网站、网络数据库、中外文纸本图书、中外文期刊。这说明,本校学生在专业信息获取方面还是以数字化网络倾向为主。但是有36.25%的学生很少使用本校图书馆学术类电子期刊,甚至有20%的学生从未使用过。可见,目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还比较薄弱,对于信息网络的利用,交流与娱乐仍占多数,且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资源这一最能方便学生获取有效专业信息的信息源,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个宝藏。

2.信息能力现状

在ACRI标准中,有关信息能力的标准体现在其标准二、标准三、标准四中。内容包括: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有效而又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能客观、审慎地评估信息及其来源,并把所选择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基础和价值系统之中”、“能有效地利用信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根据这三个标准,问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调查学生的信息能力状况。

第一,信息检索能力。当被问及“能否高效率地搜索到所需的信息?”时,有61.3%的学生仅仅能基本找到所需信息。这说明学生在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时效率不高。当被问及“当查找信息困难时,常用的措施是什么?”时,大多数求助于身边的朋友,或者与老师、同学交流。当被问及“使用搜索引擎时的检索方式”时,大多数选择关键词搜索(92.5%),

其次是检索引擎分类(53.8%)、高级检索(37.5%)。

虽然本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的检索能力,但在信息获取方面存在以下障碍,依次为:不了解图书馆馆藏资源(58.7%);图书馆现代化设备过于落后(48.8%);缺乏必要的信息检索知识和方法(47.5%);馆藏文献不足(45%)。影响数据库检索结果的主要原因依次为:不了解数据库所包含的内容(43.8%);缺少必备的数据库(28.7%);不清楚数据库的检索方法(27.5%)。

第二,信息评价能力。ACRL标准要求“能客观、审慎地评估信息及其来源”。90%的学生认为准确性是专业信息应该首先具备的属性,信息的权威性(68.7%)和时效性(71.3%)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有56.3%的学生自认为不能准确地判断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和时效性。可见,本校大学生对信息的评价能力有待提高。

在信息评价途径中,学生基本做到了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其中,以自己阅读内容分析为评价方法的占76.3%,刊物的权威性占83.8%,作者的权威性占42.5%,以作者的职称、学历为评价方法的占20%,以作者单位为评价方法的占25%,请老师帮助鉴定的占35%。其中,阅读内容分析、刊物的权威性以及作者的权威性较多。这说明在评价信息质量时,大学生主要是以信息的内容、来源、作者三方面相结合作为主要的判断方法。

第三,信息吸收利用能力。当被问及“能否从自己所获取的信息中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有53%的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这表明本校大学生对所得信息的吸收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获取信息之后对其进行正确的整理、分析,然后慢慢地吸收。但是他们对信息利用的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可以对所掌握的信息加以创新利用。要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利用能力有很多方法,比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科研活动等。

3.信息道德与法律现状

关于信息道德及法律的标准,美国ACRI标准作了相关规定:“具备信息素养的学生,能理解有关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因素,合理合法地获取与使用信息。”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好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保密意识。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知识产权问题是信息利用中表现比较突出的,虽然多数学生意识到了,但在学习科研中,大学生未必都能清楚界定自己的行为是属于合理利用行为还是侵权行为,是参考还是剽窃。因此,作为道德一部分的信息道德建设,也是必须纳入教学计划的。

三 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措施

1.加强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调查中,本校大学生认为,获取网上资源的障碍依次为:有用信息少,无效信息多(68.7%);网速偏慢(31.2%);有偿信息难以承受(22.5%);上网费用高(11.3%);技术障碍(7.5%)。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认为“网速慢”的比例要远远高于“上网费用高”和“技术障碍”。由此可见,网络自身问题对大学生来说也成为一大困扰。因此,学校应加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机房的建设,增加与更新设备,做好校园网络建设,为广大师生的网络信息利用提供设施保证。

2.加强改善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

调查中发现,在本校大学生获取专业信息的途径中,既有中外文普通图书(50%)和学术期刊(26.3%),又有搜索引擎(87.9%)和专业学术网站(58.6%),是传统和现代并存。虽然大学生利用网络检索信息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但由于读者的阅读习惯,在很长时间内,既不能放弃对传统纸本文献的收藏,同时又要重视电子资源的选择采购,以满足广大师生信息检索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高信息资源的保障率。

3.重视图书馆资源推介

调查中发现,尽管网络数据库中的信息质量和有序化程度非常高,但本校大学生在获取专业信息时,选择利用网络数据库的相对不多,且有43.8%的学生不了解数据库所包含的内容。据分析,这是因为本校学生对图书馆购进数据库的种类和内容不太了解,且数据库与校本部共享,缺少必要的宣传和指导,所以就更谈不上利用了。因此,本校区图书馆要积极向师生推荐和介绍馆藏的各种信息资源,通过新书通报、网上公告、新生入馆培训等多渠道方式及时将资源状况信息传递给读者。

4.加强图书馆信息导航和咨询解答服务

在获取网上信息的主要障碍中,“有用信息资源太少,无效信息太多”(68.7%)居首位。这说明海量而又杂乱无序的网络信息给大学生的检索利用带来了不小的难题,这也给学校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加强对网络信息导航、学科信息门户、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在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目的中,依次为:利用安静环境自习(96.2%);借阅书刊(88.7%);利用光盘、网络查询资料(27.5%);消遣娱乐(21.5%);咨询解答(20%),其中咨询解答是最少的。当大学生在遇到查找信息困难时,选择最多的是“与身边的朋友交流”(73.8%),选择最少的是“咨询图书馆员”(6.3%)。这说明参考咨询服务在本校图书馆中远未普及,学生更多的还是把图书馆当作一个借阅书刊、上自习的地方,未意识到图书馆可以为自己解答疑难问题。由此可见,学校图书馆的服务不能仅仅停留在借阅书刊这样较低的层次上,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优势,为广大师生提供参考咨询解答服务。目前,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已设立了参考咨询馆员、专业学科馆员等职位来专门负责解答读者的咨询问题,各种网络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也广泛开展起来,这些都是图书馆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

5.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调查中,91.2%的大学生认为,图书馆有必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活动。要想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重点要放在培训的内容和质量上,注重信息检索技巧的培训,如各种类型信息资源、各种学科信息、各种常用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以及网络软件使用和信息网站导航等知识培训。此外,还可以指导大学生如何科学地评价以及吸收利用信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果。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培训过程中在注重培训内容和质量的同时,也应增添实用性和趣味性,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认真听取反馈意见,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志河主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郑敏、朱连花、翁惠芳等.竞争情报教育在大学生专业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0)

[3]张晓娟.信息素养:标准、模式及其实现[J].图书情报知识,2009(1):17~23

上一篇:例谈“学生说题教学法”在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