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的常规推理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可行性探究

时间:2022-09-03 09:35:13

基于模型的常规推理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可行性探究

摘 要: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然而现行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着弊端,听力也一直是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弱项。本文意在使用徐盛桓先生的“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研究框架,探讨常规推理在指导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可行性,为语言理解活动的认知机制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将语言学习的其他方面和听力教学紧密结合,为学生的英语听力学习提供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常规关系;语用推理;理解机理

一、引言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一直是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往的英语听力教学大多是单纯的听力训练,模式单一。近年来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方面的研究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为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也有一定的贡献。然而,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语用推理为手段,针对听力方法和技巧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常规关系推理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及可行性。

二、显性表述―隐性表述――话语理解的基本机理

徐盛桓先生“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的理论包括三点理论假设:(1)意向性是话语表达的内容[1](2)不完备性是话语表达的特点[2](3)话语的不完备依靠常规关系补足或阐释[3][4][5]。这一理论当中的“显性表述与隐性表述的分析框架”是针对话语理解的,分析了话语显性表述与隐性表述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是本论文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理论依据。

含意性是话语的基本特征之一,含意本体论认为,任何话语通常都存在含意,含意在语言运用中不仅是修辞性的,且具有本体地位。因此,在意向性理论的框架下,寻找意向性解释的过程就是理解话语和推导含意的过程。其中常规关系和常规推理是对显性表述加以补足和阐释的重要媒介。此一过程将言语交际的逻辑先设设定为:“话语中所涉及的对象和事件之间所形成的关系是常规关系,除非另有说明”[6][7]。

三、常规关系和心理模型

新格莱斯语用机制中一个重要的就是常规关系,很多学者也对其作出很多的研究。徐盛桓先生也在其多篇文章中论及。“从本体论来说,常规关系是食物自身的联系;从认识论来说,常规关系是社会群体以关系方式把握世界的认知方式和传播媒介;从方法论来说,常规关系作为认知世界的一种方法,是对人认识事物的具体方法进行反思后,形成的一种思维方法,成为自觉或不自觉认识事物的一种视角,一种图式,一种模型。”[8][9]例如,当人们听到”job interview”时,通常会联想到“interviewer”、”interviewee”、”application form”等等,因为这些词和”job interview”在人们脑海里构成了常规关系,提到它自然而然会想起这次词汇。

常规关系存在人们大脑的知识结构中,是作为小型知识集分布的,分布为多层级的支系统和分系统,有相邻或相似关系把他们纵横交错地连贯在一起[10][11]。比如,“煲电话粥”这一说法,看似没道理,但是我们通过激活大脑中煲粥需要很长时间的常识,通过相似性嫁接,就能理解原来这个词是用来描述打电话聊天没完没了。然而,这些经验,知识集并非杂乱无章存在于大脑中的。人们掌握这些常规范型就是心理建模的过程。“心理模型里包括大大小小的知识结构,称为“小型知识集”(minimal set of knowledge),是人们的只是、经验、信念经由大脑的工作记忆,包括长短期记忆储备起来并整合成的复杂的常规关系范型网络系统,是心智中的知识的基本组织形式”[12]。心理模型会限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能为话语理解作出预测、推理和解释。

四、常规推理与英语听力教学

听力理解不仅仅涉及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假如在听力过程中只注重这些知识的理解,往往会出现理解失误。掌握正确的语言知识只能让学生听懂字面意思。在真正的言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听懂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这就涉及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方面。言语素养包括学生的知识视野,语言经验,对目标文化的了解等等。这些素养存积在人的大脑中通过相邻或相似的关系进行重组,有助于记忆和大脑的临时的调用,即,上文所谈及的常规关系。本文选取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1中第六单元Consider Collar Colors Carefully的内容来解析常规推理在听力理解中的运用机制。教师可以从3个阶段指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一)准备阶段

听前准备阶段涉及3方面内容的提示。首先,在听力练习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词汇上的难题,这是帮助提高学生听力效果的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1中第六单元Consider Collar Colors Carefully中的主题是谈论不同的工作地位和衣领颜色的关系,以及人们对于不同职业的心理认知。

(二)练习阶段

在练习阶段主要分2步走:

1.泛听整体把握大意。学生通过听材料,整体感知听力内容,并对比大脑原有的常规知识与多听内容的差异。通过对比发现,大脑里已经存有的知识能帮助理解某些听力细节,而对于出现的新信息由于以前没有获取则更难理解。

2.精听把握细节。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对话中的重要信息,教师需要就听力内容设问。仍以上文提到的人们对不同工作的所持的态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Does the women want to be a trash man?”,这样学生可以积极调动常规知识,深刻理解细节内容。

(三)巩固阶段

巩固复习应在听力练习结束之后,是学习过程中的另一重要环节。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所汲取的新知识还只是知识掌握的初级阶段,教师要直接学生一鼓作气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语言技能,最后纳入自己的常规关系体系中,以备以后随时调用。

五、结语

常规知识在语言理解和交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常规推理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听力策略、提高理解效果有指导意义。所以,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培养常规意识,并在实际的听力过程中灵活运用。(作者单位:江西卫生职业学院公共部)

课题项目:“基于心理模型语用推理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方法研究”(Study o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Methods:A Mental Based Pragmatic Reasoning)江西省教改课题,编号:JXJG-14-76-3

参考文献:

[1] G rice,P.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 s[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MA,1989.

[2] 徐盛桓,常规推理与“格赖斯循环”的消解[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a(3).

[3] 徐盛桓,相邻与相似[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d(3).

上一篇:探析传统蜡染的艺术语言 下一篇:语文课堂情境创设下的激发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