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条造材”作业标准的研究

时间:2022-09-03 08:05:02

“原条造材”作业标准的研究

摘 要:以标准形式指导和促进原条合理造材,对提高林木资源利用率和增加木材生产效益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深入林业企业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情况下,对现行原条造材标准进行了剖析,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对现行标准的修改意见。文章中新观点是在现行标准条目中增加“原条造材质量要求”和“术语”条目,并提出了合理造材3条规则。

关键词:原条造材标准;存在问题;修改意见

中图分类号:TH145.2+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现行的原条造材技术规范性文件是“LY/1370-2002原条造材”标准。该标准在2002年12月01日起实施以来,历经9年,早已过了正常的标准更新期。标准中多数条款和内容已显陈旧,不能体现之后在生产中涌现出的许多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如结构体系不够完整、技术内容过于笼统和针对性差等问题,已经满足不了林业企业推行原条合理造材的客观需求。基于此,我们在深入企业展开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剖析了现行原条造材标准,提出了修改见解,以供大家商榷。

1 对现行原条造材标准的剖析

1.1 标准的结构体系问题

在“LY/1370-2002原条造材”标准中,将标准结构分成“范围”、“量材和造材作业要求”、“合理造材技术要点”三个条目。其中量材和造材作业要求是造材的行为约束性条目,合理造材技术要点是造材过程的技术指导性条目。标准中缺少了作业成果的控制性条目。也就是说,对造材作业“应该怎样做”有规定,但是没有了“做的怎么样”的结果评价和控制方面的约定,使得标准不够完善、执行力度弱。

1.2 应纳入标准的技术内容问题

标准应该及时纳入生产、科学实践中涌现出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以跟上生产发展的步伐,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更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比如,上世纪90年代,吉林省林业厅王景昌等同志制定了吉林省“原条量材设计标准”,不仅做法先进、可操作性强,而且实践证明了技术效果稳定、具有普适性,应纳入到原条造材作业标准中来。

但是,标准作为一项统一的技术规范,在引用新技术、新方法时,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引用技术的普适性问题。如果技术是在特定背景和条件下才能显示出它的预定效果,变个环境、换个条件其结果反而是负面的,则说明这项技术不具有普适性,不宜在标准中采纳;二是引用技术的成熟度问题。纳入标准的技术内容应该是经过多次实践验证后证明其结果是稳定的、可控的。至于那些尽管先进、但有待进一步实践验证的新技术、新方法,在推广验证之前暂时不宜纳入到标准中来。比如,“隔等材段,长材部分为低等级,应并段造”的做法是否有效,与市场售价关联,暂时不宜纳入到标准中来。

1.3 过程约束与结果控制问题

一项作业标准,应该含作业条件、作业工具、作业方法以及作业质量的检查四个方面的内容和规定。即作业标准作为一种方法标准,应该包含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由什么样的人,采用什么样的工具和作业方法,生产出达到什么样质量标准的产品或服务。这就是过程约束与结果控制问题,它符合全面质量管理的精神要义。而“LY/1370-2002原条造材”标准在这方面的内容不够详实,缺乏层次和针对性。比如:标准第2条2.1款“量材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没有说明哪一级别的量材员证;2.2款“量材设计时,对原条采取看、探、敲、量、算、划等方法,正确判断原条各种缺陷,进行优化设计”,没有提出如何进行优化设计;2.4款“检量使用尺杆、卡尺和卷尺”,没有规定计量标准等。对于作业质量的检查和控制问题几乎没有规定。

1.3.1对现行原条造材标准的修改意见

修订1:将“量材和造材作业要求”,改提为“原条造材作业要求”,下设“量材作业要求”和“造材作业要求”,并充实内容。

修订2:增加“原条造材质量要求”条目,以促进企业内部质量监控。

修订3:增加量材设计技术规则,以供企业进行量材优化设计有技术依据。

修订4:将“合理造材技术要点”,改提为“合理造材操作要点”,以供作业指导。

修订5:增加“术语”条目,以供对标准内容正确理解。

综上所述,将原条造材标准修订为如下:

1.3.2原条造材

本标准规定了原条造材的技术要求和原条造材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山场和贮木场原条量材设计和造材作业。

2 术语

2.1腐规则。在原条根端腐朽不足等内材部分的长度不超过1m时,应截去,视断面情况再行量材;若超过1m,则应量划2~3m短材,不得墩腐。

2.2 抽段规则。在原条材身腐朽或急弯不足等内材部分的长度不超过1m时,可以抽掉,提高相邻原木的等级;若超过1m,则应集中缺陷量划2~3m短材,不得抽段。

2.3 同等材段。在原条材身上属于同一材种和等级的长度部分。

2.4 逐等短小材段。特级和一等、一等和二等、二等和三等相邻的材段称为逐等材段。在逐等材段中,两相邻上一等级长度和下一等级长度均为3m以下的,称为逐等短小材段。

2.5 隔等短小材段。特级和二等、一等和三等相邻的材段称为隔等材段。在隔等材段中,两相邻上一等级长度和下一等级长度均为3m以下的,称为隔等等短小材段。属于超长的情况。

3 原条造材作业要求

3.1 量材作业要求

3.1.1 量材人员必须是经过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认证的专业人员,须做到持证上岗。

3.1.2 量材工具必须是经过县级以上计量部门检校、认证的尺杆、卡尺、钢卷尺。

3.1.3 量材设计时,采取看、探、敲、量、算、划等方法,要从原条根部向梢部进行,或将截头余量赶到劣材段上。

3.1.4 实行“等外原木不带1m等内材”的规则

3.2 造材作业要求

3.2.1 杜绝在山场丢弃件子。墩腐的木截头可以连身下山,到贮木场再进行截造。

3.2.2 造材工在下锯前应喊号警示后再行下锯造材。

3.2.3 在山场造材时,要先清理场地、垫牢原条后进行材造材作业。

4 原条造材质量要求

4.1 量材作业质量要求

4.1.1 划线处材长属于“超长短尺”的,视为量材不合格。

4.1.2 等外材中带有1m等内材的,视为量材不合格。

4.2 造材作业质量要求

4.2.1 不按线下锯的,视为造材不合格。

4.2.2 枝丫要打平,要求节子高距原木杆身的高度不得超过2cm。超过者视为造材不合格。

4.2.3 造材时,锯口偏斜长短面距离不得超过3cm(不得超过两道锯口线)。超过者视为造材不合格。

5 合理造材操作要点

5.1 树干通直、尖削度小,节子少和无病、虫害的优质原条,优先造特级材、优质材和长材。

5.2 小径原条、多节原条、梢头木等,符合直接用原木标准的,优先造直接用原木。

5.3 对原条多节部位和大节子部位。集中造在一根原木上,还是分造在两根原木上,均以提等为依据。

5.4 腐朽原条按下列要点进行量材设计。

参考文献

[1]沈文星.木材加工产业发展制度创新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2005.

[2]白煜.小议木材加工发展趋势[J].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2011.

上一篇:对神秘顾客帮助企业提升服务质量的研究分析 下一篇:对如何加强沙棘的开发和利用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