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9-03 07:50:26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11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治疗依从率为96.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干预;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13-01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内分泌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会有所降低,从而影响到了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我院自2009~2011年间对患者实施了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相关的护理干预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114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7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6.7±2.4)岁,病程2~15年,平均(5.6±1.3)年。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5.3±2.6)岁,病程2~13年,平均(5.2±1.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如下护理干预措施:

1.2.1心理干预: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较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从而不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时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病房的环境,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树立正确的心态。同时,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安慰患者的不稳定情绪,指导患者如何调整心理状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认知干预: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良好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管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1]。护理人员应耐心详细的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强调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使得患者对长期治疗有正确的认识。指导患者掌握监测和记录血糖的方法,掌握基本技能实施饮食控制和运动方法,嘱患者定期合理服用降糖药物,包括用药的时间、剂量、次数,防止发生低血糖反应。

1.2.3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患者应做到每日三餐定时定量,合理分配热量,鼓励患者尽量多食用高纤维、低盐、低脂、优质蛋白为主的食物[2],嘱患者戒除烟、酒等不良行为方式。同时,根据患者年龄、病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快走、跳舞、羽毛球等活动,活动时间安排在餐后1h为宜,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循序渐进。

1.2.4社会及家庭干预:糖尿病患者由于在治疗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因此社会和家庭关系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更多与其他患者及家属交流和沟通的场所,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座谈会、现场演示等[3],医师和护士应积极参与,提高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同时,和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嘱家属多给予患者鼓励和关心,以便患者可以从家庭得到更多的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依从性评价标准[4]:完全依从:指能够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并在住院及门诊期间能够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和复诊;部分依从:指部分执行医嘱,在住院及门诊期间部分按照医嘱用药和复诊;不依从:指完全不遵循医嘱治疗。

上一篇:总裁的“俄罗斯方块”感悟 下一篇:清水挂面煮不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