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档案馆现行档案的全宗排放

时间:2022-09-03 06:49:03

浅谈档案馆现行档案的全宗排放

【摘 要】随着大量现行档案移交进各级各类档案馆,全宗排放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日益突出,因为全宗排放得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的高低,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了档案馆的管理工作水平。

【关键词】档案;全宗排放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1-0164-01

一、档案馆现行档案全宗排放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对于全宗如何排放,可以说是普遍地令各级各类档案馆头疼的问题。许多档案馆现行档案全宗的排列,都是按照传统的做法,即凭经验在每一个全宗之后预留出位置,为以后接收档案而用。这一做法,在馆藏数量较少的时期曾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现行档案的不断移交进馆,馆藏数量的不断增加,它也就产生了某些弊端,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进馆档案全宗的无序状态,导致全宗排放工作的被动性

在实际工作中,接收档案进馆通常不是按照档案馆的全宗排放顺序进行的,而是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进馆档案无论从内容,还是数量上都有可能与我们先前的经验判断相距甚远,因而预留位置不很准确。时常是一个全宗的新进馆档案,挤占了相邻全宗的位置,这样就不得不忙于部分全宗的重新排放,因而打乱了整个的工作安排,并且造成了大量的重复无效劳动。

(二)每个全宗后所预留位置的不科学,造成管理工作的不稳定性和库房资源的巨大浪费

采用传统做法所预留的位置,往往是通过经验的判断,“一厢情愿”,估计而已。一个立档单位的档案无论从内容、数量还是特征上都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我们对其所预留的位置却没有改变,因此造成了管理工作的不稳定性和库房资源的闲置浪费。比如,当预留位置不足时,为了避免整个档案库房“大搬家”,通常是“见缝插针”或调整相邻全宗的档案,这样就会使档案拥挤不堪、取放不便,或者重新调整全宗位置,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和管理上的不稳定性。如果每个全宗后留有30厘米的长度弃之不用,那么100个全宗之间将会有3000厘米的空间不能存放档案,这些地方如果充分利用,那么可存放1厘米厚度档案3000卷。这还没有考虑其它因素,单单是装具的浪费就是很可观的。

以上这些问题,造成了管理工作的被动与混乱:档案的经常性搬动,增加了对档案的磨损,不利于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而且也会打乱某些全宗的顺序,破坏了原有的系统,这对于还没有完全实现计算机管理的档案馆,造成了管理工作的被动,不利于档案的提供利用。

二、如何做好档案馆现行档案全宗的排放

(一)要正确理解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全宗理论”问题

我认为“保持全宗的完整性、不可分散性”对于收集工作来讲是绝对的,这就是要切实保证“一个机关的全部档案”,“应统一向一个档案馆移交”,“进馆档案应保持全宗的完整性”不能随意分散。对于任何事物和理论都要辩证地来看,在档案工作中贯彻全宗理论时也要避免犯“绝对主义”的错误。正确的做法是,以全宗理论为大前提,但可以根据工作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而做相应的变动。

(二)对需要向档案馆移交档案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

对立档单位的调查研究,是做好全宗科学排放的重要前提。因此,各级各类档案馆应从本馆的性质、综合性或专门性和职责范围出发,调查研究本馆应接收范围内的所有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职能、任务及其形成档案的内容、种类、价值,以及现存档案的数量、整理、保管等情况,科学地确定应移交档案的单位并编制出进馆全宗名册,以便统筹安排进馆档案的范围、时间和数量,为全宗的科学排放奠定基础。具体地说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对立档单位中符合进馆年限准备移交进馆的档案进行调查研究。对这部分档案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因为我们掌握了这部分档案的基本情况,就可以迅速结合馆藏现状制定出接收方案,做好准备工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2)对未到进馆年限的档案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这部分档案整理的原基础、鉴定的方法和质量、档案的数量与成分、需要进馆的档案有多少,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为这部分档案顺利移交进馆创造良好条件。

(3)在前两项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立档单位未来形成档案的状况进行调研、分析、预测,并做好规划。要对立档单位的业务状况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其未来档案形成的数量以及分类标准等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立足本馆,对馆藏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做好全宗排放工作,首先我们要掌握现有馆藏档案的保管状况,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调查分析档案全宗的来源。这项工作旨在确定哪些是撤销单位的全宗,哪些是现行单位的全宗,通过以上两个确定,就可以明确哪些全宗是“活”的,哪些全宗是“死”的,从而为以后的全宗调整及预留位置的确定奠定基础。

(2)调查“活”全宗内档案的分类。通过这项工作可以确定全宗内目录的数量及状况,以便在收集指导时给出档号,在必要时可减少重复性劳动。

(3)调查档案全宗的保管状况。这项工作主要是摸清家底,了解目前馆藏的库房条件包括库房装具数量、长度,库房面积及其它保管条件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为全宗科学排放做好“硬件”规划。

(4)根据调查研究取得的数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为待进馆档案合理预留位置,并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所做的规划,但同时也要考虑其经济效益。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档案工作领域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对此我们档案工作者应积极探索,为档案工作及理论的发展开辟一片新天地。

上一篇:利用多媒体工具有效开展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 下一篇:学习适应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