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问题及措施

时间:2022-09-03 05:48:39

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问题及措施

摘要:实践证明,完善的农田基础水利设施,才能做到旱涝保收的效果,文章分析其影响及问题所在,探讨其控制措施。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维护问题;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增加农民收人,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 、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农田的影响

(一)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扩大农田的灌溉范围,消除旱涝灾害

众所周知,农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取决于粮食的产量与质量,粮食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如果这些农作物在种植及生产过程中,缺水或者水分过多就会直接影响其产量。例如在干旱季节,农作物会因为节水而干枯致死,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更是无从谈起,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农民的收入,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是加重了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减缓旱灾,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农作物的用水需求,对于农田的灌溉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促进农村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改善农业的水质条件

自工业革命之后,城市的发展大多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这就导致大量废气、废渣、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导致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的质量,这样的水质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业要想得到较好的发展,就需要对水质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如果水源被污染,就直接降低水的质量,无法养殖鱼、虾、蟹,致使养殖业无法健康的发展,降低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目前,因为水质的污染情况也引发了很多纠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水利工程的建设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水质条件,从而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通过农田水利的建设,可以节约农田的用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在大涝之年农田通水不缺少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将多余的水积攒起来,以便以后庄稼需要水时可以随时放水灌溉。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有利于解决农业方面的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这都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起到了节约农田用水的目的。

(四)通过农田水利的建设,可以有效的减少农田水土流失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若是遇到洪涝灾害,那么洪水必然会导致农田水土流失严重,从而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此时,水土资源中所富含的养分都被洪水冲走,这就给农业的生产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不仅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也降低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大力推广建设农田水利工程,避免农作物遭到洪水的侵害,减少农田的水土流失,提高粮食的产量与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落后

农民在长期的用水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自身的经济效益,没有考虑到集体的经济效益,即没有人愿意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管理,只是想一味的去用水。这主要是由于管理体系的问题,政府也很难管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另外有的地方政府组织农民修建农田水利工程,但是修建后的水利工程没有发挥其作用,水利工程的修建只是一个摆设,不少农田水利工程出现了堵塞以及破裂的现象,但是没有人进行组织修理,这种情况长时间发展会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出现淤泥、杂草以及垃圾,无法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修建的目标。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农民的思维局限性,因为其更多注重的是眼前利益,而没有考虑到以后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无法克服自然灾害给农田带来的损失。还有不少农田水利工程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已经失去使用价值,但是却没有进行翻修,政府没有倡导进行翻修,农民也就没想翻修,水利工程管理意识十分缺乏。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随意、不彻底

我国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都是由于管理随意而导致损坏的,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时没有切实的考虑其影响因素,例如水利工程的尺寸以及厚度都没有进行严格的考察,只是简单的进行管理。有的水利工程在出现损坏的情况之后,维修人员只是简单的将漏洞修补,而没有考虑漏洞产生的原因,这样的话漏洞还是会再次出现。这主要是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缺乏科学指导依据,乡镇政府只是为了完成中央下达的任务,而没有切实的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落到实处,有些乡镇政府为了谋求更多的中央拨款就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偷工减料,没有按照国家正规的标准去建设。有的乡镇政府虽然没有挪用中央拨款,但是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这样所导致的后果是水利工程的质量非常差,农民根本无法用到水利工程进行田间灌溉。

(三)运行管理方面

一是管理体制的问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存在着较大的脱节现象,小型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着运行管理不善的现象,形成了乡、村“不积极”管理或者有人用没人管的现象,使得很多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着效益衰减、工程老化失修、资产流失等问题,对于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了直接地影响。二是水资源管理和水费征收的问题。小型水利工程的最大目的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好务,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但是它既然有投入,那么就要有产出,要讲求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来看,用水者还没有节水意识,也没有形成“水是商品”的意识,用水管理混乱,水费征收困难的情况。

三、关于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程序,做到科学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完善建设管理程序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地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承担着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功能,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础保障,具有广泛的社会公益性特征;其次要完善建设程序,实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负责制,明确行政首长的监管职责,并将其归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最后还要对辖区内各个村庄进行统一管理,进行合理规划,逐步规范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

(二)建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规划审批机制。要想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项目建设,首先要明确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当地的农田水利建设做好规划,并逐步推行全面实施。在此环节中,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水平,逐步建立农田水利项目规划审批机制,并强化准入机制。

(三)严格设计资质认证机制及工程投标机制。为保证施工前期的工作质量,需依据农田水利规划和相关规范,认真确定建设施工地点及相关单位的资质及标准,切实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方案和施工质量,严格设计资质认证机制。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必须严格按照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招标会进行招标,逐步完善并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度,引进竞争机制,规范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四)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比新建更为重要。目前,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困难的问题较为突出,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已刻不容缓。农田水利工程,如小型水库、农田机井、灌区末级渠系属于县、乡或村所有,过去都由乡水利站进行业务指导管理,管理水平低,管理力量薄弱。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农田水利工程维护运行经费保障和机制问题,对公益性部分将其工资和养护经费纳入公共财政,提高管护效果,充分发挥已建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新技术、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优化水利工程监控技术、建立一套完善的农田水利体系,针对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农田水利工程高效性最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骆德彪.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与管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1:256-258.

[2]李宝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及管理体制转换的主要类型[J].现代农村科技,2014,11:39-40.

[3]代玉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4,14:128.

上一篇:论典型偏心轴车削工艺 下一篇:浅谈住宅节能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