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CBD地下交通系统规划体系研究

时间:2022-09-03 05:15:19

城市CBD地下交通系统规划体系研究

摘要:地下空间开发是城市规划建设新的发展方向,地下轨道、地下人行道、地下车行道等地下交通设施广泛应用,发挥良好作用。成熟CBD发展启示,地下交通系统的开发建设对CBD的交通出行、城市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做好地面交通规划的同时,需要重视地下交通系统开发,通过建设轨道交通、利用地下隧道分流过境交通、发展地下停车网络解决停车困难等方法,缓解CBD地区交通压力。

关键字:地下交通CBD 指标体系 规划原则

中图分类号:U422.33文献标识码:A

1绪论

在二十一世纪,地下空间是人类的一个发展方向,国外开发地下空间起步较早,自1863年伦敦地铁的开始兴建发展到现在已有150年之久,我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十几年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加快发展。在经历了“以人防地下工程建设为主体”的过程后,正逐步走向与城市改造和建设相结合的轨道。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重庆、天津等约20余个大中城市相继开始或完成了以城市地铁、商业街为主体的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并且已经拥有大型的地下设施。国外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的开发利用经验表明:通过有序、合理、协调、高效的地下交通开发形式,可以解决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与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矛盾,增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进而寻求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均衡与统一,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化城市的更新与复苏。

2地下交通系统定义

本文对城市地下交通系统进行如下界定:地下交通系统是指伴随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而形成的一系列地下交通设施、道路网络和运输体系,主要包括地下人行、地下轨道交通、地下快速路、地下停车和地下交通枢纽五大子系统。地下交通系统规划综合考虑国防安全、经济水平、开发强度、气候条件、环境保护等因素,结合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地下交通系统的不同发展重点,通过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有效缓解地面交通拥堵,最终引导城市集约利用土地、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

(1)地下轨道交通系统:是指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地下固定导轨上运行的客运交通系统,运量大、可靠性高。国外大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达,纽约运营368公里,香港运营91km,国内进入地铁建设快速发展期,重视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

(2)地下人行系统:是指修建在城市商业集中区域或交通枢纽附近,承担地下人行交通、地下商业活动的人行道路系统。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地铁站开始建有商店的地下人行街;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加拿大和美国的城市也相继建了地下人行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许多城市在中心地带都建立了地下人行系统,并逐渐扩大范围用于步行和购物。

(3)地下车行系统:是为穿越地理障碍、保护环境、缓解地面交通压力而建设的地下车行设施,包括地下过境隧道和地下车行环路。地下过境隧道如南京玄武湖隧道、澳大利亚Cross City Tunnel、美国波士顿中央隧道等。地下车行环路如拉德芳斯地下道路系统、北京中关村地下车行系统、北京金融街地下车行系统、广州珠江新城地下车行系统。

(4)地下停车系统:是指相邻建筑根据停车特征差异,将地下车库进行连接,形成地下停车共享的网络系统,从而缩减停车位、节省地下空间资源的组织模式。广州市珠江新城珠江新城通过建设地下车行道路将各交通单元内各地下车库联通,在应用停车共享措施后广州市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停车规模从原规划的3.7万个压缩到了2.7万个,不仅提高了停车系统的利用效率,而且大大节约了社会资源。

(5)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内部多种运输方式进行换乘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设施,一般以对外交通设施(铁路车站、机场)为核心,组合地下轨道车站,配套常规公交、出租车、社会停车等城市内部交通设施,实现城市内外交通的有效衔接。国外铁路车站多进入城市中心,如德国斯图加特中央车站、美国纽约大中央车站;国内对铁路车站配套地下轨道系统,形成新的铁路枢纽,如北京站、北京南站、天津东站等。近年来,国内开始兴建地下铁路车站,如深圳福田车站、天津于家堡城际车站。

3 CBD地下交通系统规划方法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具有强烈不可逆性,在新兴城市CBD建设之初,必须综合考虑地质、气候、社会、经济等综合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地下交通系统规划方案。

城市CBD地下交通系统规划,首先需要研究CBD的自然特征、城市特征、交通特征等因素,确定需要建设的地下子交通;根据各子系统的平面与竖向布局原则,研究各子系统布局方案,结合其他地下空间规划与系统本身优化,形成科学合理的地下交通系统。

地下交通系统规划技术路线

4 CBD地下交通系统规划原则

4.1 城市CBD地下交通系统平面布局原则

根据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特点,地下空间平面布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点状地下空间:分布于城市各处,一般偏重于城市中心、站前广场、集会广场、较大型的公共建筑、居住区等城市矛盾的聚合处。

(2)线状地下空间:主要指地铁、地下道路,以及沿着街道下方建设的地下设施如市政管线、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地下排洪(水)暗沟、地下停车库等。

(3)面状地下空间:主要出现在城市中心区等地面开发强度相对较大的地区,主要由大型建筑地下室、地铁(换乘)站、地下商业街以及其它地下公共空间组成。

(4)辐射状地下空间:以大型地下空间设施为核心,通过与周围其它地下空间的连通,形成辐射状。

4.2 城市CBD地下交通系统竖向布局原则

地下空间竖向布局遵循统一规划、上下对应、由浅及深、以人为本原则。根据国内外地下空间的开发经验可知,城市中心区竖向分层控制及功能聚集的深度最佳范围是在地表下10 m内的地下空间。

(1)地表下5m内的空间通常用于布置市政设施、管沟、停车场以及地面功能的延伸(如下沉广场、过街地道)等;

(2)地表以下5~10 m 范围内的地下空间,开发强度最大,能够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通常设置商业、科研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轨道交通站台、人行通道、停车库和生产企业等功能设施;

(3)地表以下10~20 m范围内的地下空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可以容纳轨道交通、机动车道、市政基础设施的厂站、调蓄水库和贮藏等功能设施;

(4)地表以下20~30 m范围内的地下空间,适合于容纳城市多层次的地铁交通;地表以下30 m范围外的地下空间,更适合于容纳城市某些特殊功能的需求,如大型实验室、公用设施干线、地下贮藏库等。

5 小结

本文研究地下交通系统概念与内涵、地下交通系统构成、地下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与原则、地下交通系统规模与评价指标等方面内容,总结CBD地区地下交通系统规划理论,研究CBD地下交通系统规划平面布局原则和竖向布局原则,使CBD规划建设更具备前瞻性与整体性,有利于指导城市CBD规划建设,形成整体开发、有效衔接、合理避让的立体开发系统,体现科学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为国内城市CBD地区地下交通系统开发提供经验与示范。

参考文献:

[1] 束昱, 彭方乐. 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J]. 地下空间. 1990, 10(3): 205-208.

[2] 姬永红, 王敏, 朱忠隆, 朱文美. 城市地下空间现行建设标准的梳理和分析[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4): 682-687, 700.

[3] 李春. 城市地下空间分层开发模式研究[D]. 上海: 同济大学, 2007.

[4] 王楷文. 城市商务中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D]. 北京: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05.

[5] 王光强. 城市CBD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地下空间开发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1.

[6] 金磊, 柳昆, 彭芳乐.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地下空间综合体评价方法[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0, 6(增1): 1370-1374.

上一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及发展趋势措施 下一篇:电缆故障点的探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