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2-09-03 04:32:44

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 要: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的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却仍然有待加强,尤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坚决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为主,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一、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为开展教学打下基础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为基础。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极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爱好及兴趣,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首先,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详细地为学生讲解关于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包括计算机的产生年代、由来、作用,计算机的发展及现代应用等。为了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教师还可就国际上先进的计算机应用进行讲解,或者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进行解说,这样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好奇心。

其次,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加采用提问教学法,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对着教材进行讲解,或者让学生将教材中需要背诵的知识标记出,然后由学生自己背诵。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是弱化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没有任何期待,学习起来感觉枯燥无味,自然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不够浓厚,且学习效果差。提问教学法是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具体表现,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实际上是让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初中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的发展》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展示四张不同的图片,分别是电子管、电子管计算机、晶体计算机、集成电路板。这四张照片对于初中生而言并不一定都熟悉,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四幅图的产生顺序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顺序排对了老师就给他(她)加一分。”这时,学生必然会积极找寻各种资料来找到答案,而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激发,这堂课的教学质量必然会优于传统教学。

二、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提问法相似,但也有所不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目的更加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程序是这样的:首先,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布置稍微有难度的教学任务;其次,学生回家先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布置的任务与第二天的教学相关,因此,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对知识的预习;再次,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自己自主学习的结果与小组内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以适当引导;最后,小组上台展示任务完成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学生的学习环节如预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应用等都考虑在内,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教学方法,尤其是对信息技术学科而言。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包括几个方面:第一,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即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媒体如计算机、报纸、杂志、书籍等主动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第二,对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学生获取的信息源很有可能只是信息载体,例如一本书、一则报道等,如何从大量丰富的信息源中得到自己想要的重要信息,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信息进行详细、科学的分析。第三,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信息加工包括对信息的截取、存储和重组等,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所学对获取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加工,并将信息传递给他人。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要注重学生这方面的培养。

四、构建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

有效的、激励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促进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是综合实践学科,教师在建立评价体系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实现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要以鼓励、引导为主,反对批判多余赞扬,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构建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于坤.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2(14):147.

[2]李坚.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吉林教育,2012(19):46.

上一篇:浅析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 下一篇:社会主义价值观进入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