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庆多乐事 仲夏防病有妙方

时间:2022-09-03 03:35:53

端午节庆多乐事 仲夏防病有妙方

农历五月五日称为端阳节(端午节),端阳者阳气之端也。从今年起,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成为了国定假日,今后必将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端午节有哪些纪念意义呢?我们可以用哪些健康的方式来庆祝这一仲夏季节里的重大节日呢?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三大节日之一,与春节、中秋二节齐名,史书上也有称“端阳节”、“重午节”的。各地围绕这一节日的习俗很多,其中最普遍的就是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喝菖蒲酒等。这些习俗中有的与纪念屈原有关,有的纯属民间的季节性防疫活动。大多数活动都与仲夏时令有关,包含着科学的防病减灾道理。

赛龙舟

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重要民间娱乐活动,尤以我国南方广大地区为盛,这自然是与南方水资源丰富有关。“龙舟竞渡”,已成为一种典型的民俗体育运动。

赛龙舟的风俗因于何事而起?说法可多了。有祭祀龙说的,有纪念屈原说的,有纪念伍子胥说的。赛龙舟之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一带就有了,是健身、娱乐、军事等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

作为一种赛事,龙舟竞渡属于强体力运动,又具有亲水的特色。它除强身健体之外,更彰显出愉悦身心的效果。参赛者乐,观看者乐,体现了这项运动的群众性,故而能长存不衰。从健康学角度讲,其最大的意义自然是运动带给机体的益处。

赛龙舟是对体力的锻炼和检验,看龙舟是对心境的抚慰和调节。没有条件参加此项活动的,因地制宜从事其他方面的运动,照样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关键是持之以恒,坚持一生。节日里的活动所能够体现的只是象征性的意义,是试图通过节日提醒人们的相关意识。

有趣的水上运动除赛龙舟之外,最可选择的要数荡舟水上了。与陆地活动相比,人坐于飘飘小舟之上,船行于青山绿水之间,心醉于湖光山色之中,观远山近水,看桨摇波动,吸清新空气,畅胸中情思,可谓神仙般的享受了。

特别提醒

水上泛舟,一要选择好天气,风大浪急不可下水;二要熟悉水情,选择好安全、平稳的水路;三要掌握基本的划船要领,千万不能盲目行动。特别是对于近年兴起的野外漂流活动,参加者一定要量力而行,一旦玩出事故来就失去了泛舟的本来意义了。

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普遍认为是为纪念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起。起初当地人是以米直接撒入江中的,后来才逐渐演变成加了外包装的粽子。也有认为端午与屈原无关,如西晋人周处认为,吃粽子是顺应节气的做法。还有认为端午是夏至古俗与后人纪念屈原活动需要的结合。“五月五日称为端阳节,端阳者阳气之端也”,阳气到了端点,阴气就要回升了,这正是夏至的特点。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夏至的重视逐步转移到端午节,两个节日的习俗也就杂糅在一起了。

粽子的主料是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食粮。稻米的品种,是以它们米粒黏性的大小为依据进行分类的。其中粳稻是最常食的种类,其黏性较强,胀性小;籼稻黏性差,胀性大;糯稻含有大量的糊精,因而其黏性最大,胀性小。包粽子一般选用糯稻,或糯稻与其他稻米混合,它们的营养成分基本相近。糯米和混入粽子中的荤素配料都是极具营养的食物,使粽子成为热量很高的食品,无论用于饱腹还是健体都是十分理想的。所以,它不仅成为端午节饮食的标志,而且成为平时人们生活的重要选择。

传统的粽子包裹材料是菰叶,它是一种水生可食植物的叶片,其种子叫“茭白”,是可以食用的。因为这种植物具有太大的地域和时段上的局限,现代人则改用竹叶或荷叶作包裹,它们也都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植物。作为中药,包裹粽子的这些叶片还分别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消食、健胃的多种功能,对降低粽子的黏腻之性、帮助机体对粽子营养成分的吸收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

饮菖蒲酒

端午饮菖蒲酒的风俗,以江苏淮安一带较盛。他们甚至把这一节日叫做“蒲节”。这是古人采取的季节性防疫措施,应该说是积极的、进步的。菖蒲属辛温之品,性属阳。因端午前后恰是菖蒲生长的茂盛期,古人要选择防疫之药物,自然就有可能选取它,以适于节序的需要。

古人对菖蒲相当崇拜,说它是“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服“一月消食,二月痰除;服至五年,骨髓充,颜色泽,白发黑,齿落更生”。《神农本草经》说:“菖蒲主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久服轻声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

概括起来,菖蒲的功能无非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祛湿,以用于对癫 、痰厥、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腹疼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菖蒲具有镇静、镇痛、降湿、促进消化液分泌、制止胃肠异常发酵、弛缓肠管平滑肌痉挛、抑制真菌、杀死腹水癌细胞等作用,与中医的认识是一致的。

插艾叶

关于端午插艾叶的习俗,明代已有述及。

艾,乃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菊科。在古人心目中,艾是具有治理作用、能够使人安宁的吉祥之物,把它作为治疗的药物当然是明智的选择了。

端午节前后,鲜艾长势正盛,气味刺鼻,用其驱蚊杀菌确有一定效果,艾的这一作用也被现代药理研究的结果所肯定。古人在长期生活的观察中发现了艾的这一作用,并创造了端午插艾的节俗用于防病疗疾,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贡献。

艾叶除作为灸用与针配合使用外,作为内服药物使用也非常广泛。《中药大辞典》总结出它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之功,以用于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等的治疗。

陈久之艾,植物的暴戾之气已去,药性缓和,有利于旋灸和对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如用于杀虫灭菌,则非新艾不可。因为新艾的强烈芳香气味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正好可以把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的病物消灭。现代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的科学性,得出了以野鲜艾叶烟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均有杀灭作用的结论。

关于以艾为灸的理由,是鉴于它具有芳香辛散的气味和可燃性好、燃烧充分等优点决定的。它的透皮功能、温通功能、引经功能等,在药物中是无与伦比的。

佩香囊

香囊,是我国古人巧妙地将中药用于保健、防疫的实例。香囊的医疗保健作用,来源于芳香中药的功能。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很多,它们既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功能,又具有不尽相同的个性特点。比如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芳香中药苍术以辟邪气。苍术的浓烈香味来源于其根部所含的挥发油,能健脾、燥湿、解郁、辟秽。像大家熟知的具有理气消胀功能的木香顺气丸、调中散寒的沉香温胃丸、舒筋镇惊的大活络丸等,无不是以芳香走窜的药物为主药的。

古人不仅把具有香味的药物作为直接治疗相关疾病的工具,而且能把它做成香囊之类的生活用品用于疾病的预防。这是我国古代“治未病”的先进思想、重视环境卫生的超前意识的充分表现。

香囊一般于每年的端午节前赶制,以五颜六色的棉织品用丝线绣成人物、器皿、花卉、五谷、瓜果、鸟兽、鱼虫等形状,内装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如藁本、白芷、苍术、细辛、菖蒲、丁香、甘松、辛夷、薄荷、紫苏、云香草等而制成的。香囊具有散浊化湿、灭毒驱虫、醒脑爽身等作用。

汉代名医华佗,也曾利用了香囊的这种易于普及、易于为群众接受的便捷形式,把相关香药做成香囊挂于室内,用它防治肺结核、泄泻等疾病,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特别推荐:端午效药验方

菖蒲

1、 将石菖蒲根适量捣碎,以白酒和之,涂于患处,可治关节扭伤肿痛。

2、 石菖蒲根10~15克,煎汤温服,可治夏日中暑腹痛。

苍术

1、 苍术30克,炒花椒15克,煎汤。每日2次,连服3~5日,治疗久泻不愈。

2、 苍术磨粉,适量撒入鞋垫之上,可防治脚汗、脚臭、脚气。

鲜艾叶

1. 鲜艾叶、生姜适量,煎汁内服,可治痢疾下血。

2. 用鲜艾叶擦皮肤,连用3~10日,可促使寻常疣脱落。

上一篇:认识抗血栓药 下一篇:痛风发作,别用膏药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