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本院校实用性人才培养建议

时间:2022-09-03 02:22:15

浅谈三本院校实用性人才培养建议

【摘 要】 近几年,三本院校遇到了输出的瓶颈问题,盲目的扩大,未能顺应社会的需求,导致一批三本院校已经无法生存。三本毕业的学生在就业上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没有竞争力。如何使三本院校输出的学生区别于二本一本的学生,具有实用性的技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就这一现状进行了分析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 三本院校 实用性人才 实践教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社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就中国目前高校的培养机制,主要还是已大众教育为主,对于创新人才,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相对还是比较薄弱。就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社会的人才需求和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有较大的出入,对于实用性的人才需求量很大,但对于目前大多数高校中培养的出来的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欠缺,以至于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

1 三本院校问题现状

1.1 生源质量问题。需要看清三本院校所处的位置。相对于一本、二本院校来说,从生源的总体质量上,基础是要相对薄弱的。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走的是与二本相同的路线的话,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是很不利的,没有亮点与一本,二本的学生想抗衡,是很难与之相竞争的。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结合社会的需要,培养一批动手能力较强,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已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这样的改革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1.2 理论基础薄弱。三本学生入学校的高考成绩低于二本线或略高于二本线,就基础来说,是他们最薄弱的环节,学习海量的理论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正中了他们的弱点,但是,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及探索精神并不落后于二本的学生的。

多数学生入校后学习理论知识较吃力,以至于没有了兴趣去学习,没有了兴趣就越不想学,最后导致厌学,成绩越来越差。但是,多数学生在实验室是比较认真的,基本上能够独立的完成实验课程,三本学生在对理论知识不够系统的情况下,自己亲自动手去做实验,然后用实验的结果去验证理论的知识,对于他们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并且,根据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觉得实验更容易理解,自己亲自动手更觉得有意思。

2 应采取的解决方案

2.1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开拓他们的创新思维,对于三本院校的发展是很有利的。为此,这需要进行一个系统的培养和建设的,不论从师资还是硬件。学校要想能真正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创新思维强的学生,硬件设施的建设是首要的,只有具备完善的实验室,实验场地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2.2 师资的合理配比。合理的师资配比,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与提高也是必要的。在目前的体制下,理论课教师与实验室教师是分开上课,沟通不够,常常会出现实验课落后或提前与理论课的学习,对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变为实践是很不利的。并且,在课堂上,离开实践的教学显得空洞,没有说服力,离开理论的实践也没有依据,很盲目。因此,在培养实用性学生的时候,首先先要培养教师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实验教师参与理论研究,理论教师参与实验研究。二者紧密结合,合理安排教学,真正的使学生学有所用。

学校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最终的目标还是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所以,对于学生这个方面,除了平时理论,实践教学以外,更应该注重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兴趣比赛,设定一个奖励机制。

2.3 社会实践教学。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是毕业设计的完成,教学任务就基本结束,学生的实习环节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就业市场上经常以没有工作经验为由而把大学应届毕业生挡在了大门之外,我们暂且不去评论某些企业的这些行为,学生确实没有经历过企业的锻炼,没有了解生产的各个环节。在这个方面,学生在以往的实习环节中,都是学校联系好企业,学生们以参观和简单的参与为主,并没有真正的得到锻炼。如果学校能够更好的提供多个企业,或者鼓励学生自己联系企业,让学生真正的参与生产和销售当中,那么学生就受益匪浅了。

总之,学校想办出特色,必须要看清社会的环境和需求,根据社会的需求,合理的调整学校的教学体制,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才能使学校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更能使毕业后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参考文献

1 陈胜军.改革课程体系突出创新能力培养[J].东南大学学报,2003

2 邱小军.从教育角度解读三本院校的重要性[J].中国电力教育,2013

3 张凤伟.三本类本科院校的教育与教学思想初探[J].世纪桥,2011(15)

4 关秀峰等.三本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2(03)

上一篇:《思想品德》教材改进:基于新课标的思考 下一篇:引入计算思维的医学类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